河西走廊发展循环经济的“5R”原则
2015-03-20钱国权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钱国权(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河西走廊发展循环经济的“5R”原则
钱国权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通道,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本文提出了以“5R”原则,即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再循环(recycling)、替代(Replace)和修复(Repair),作为发展经济的指导原则,在河西走廊构建“农牧绿洲+能源基地+工矿园区+旅游胜地+荒漠化特区”的循环经济复合模式,走一条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河西走廊;循环经济;“5R”原则
千里河西走廊,祁连山脉雄峙于南,走廊北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等)耸立于北,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库姆塔克沙漠分布于周,年均降雨量约2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多毫米,绿洲的维系,全凭三大内陆河(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的滋润,在这里有水变绿洲,无水成荒漠.清道光年间民勤县志的编纂者许协说:“河西地介沙漠,全资水利,播种之多寡恒视灌溉之广狭以为衡,此本邑马以论水不论地也①.”清同治年间名臣左宗棠也认为:“治西北者,宜先水利,兴水利者,宜先沟洫,此不易之理②.”足见水在河西的重要地位.
如何围绕节约用水,在河西走廊发展循环经济,不但要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还要考虑到河西走廊特殊性,如旅游业(敦煌莫高窟)和能源业(风能、太阳能)对资源消耗高、污染重的产业的替代作用,提出“替代”原则.同时鉴于河西走廊荒漠化日趋严重的现状,提出“修复”原则,构成循环经济的“5R”原则,指导河西走廊循环经济发展.
1 节水型农业循环模式
河西走廊年蒸发量中降水量的10倍速多,且年均降雨量约200毫米,靠天然降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农业灌溉全凭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河,但三大内陆河水系全年河径流量约74亿立方米,农业生产用水占河西走廊用水的70%以上,如何节约农业用水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好坏.根据河西走廊不同的地域特点,可以将其农业空间布局划分为山地、灌溉区和丘陵荒漠区,然后根据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农业节水循环模式.
1.1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区,可以发展水源涵养生态林+草畜业循环模式.全区以草地为主,具有复杂多样的草地类型;林地面积较为广阔,林分单一;耕地面积比较狭小,并以旱地为主,这种土地构成有利于畜牧业发展.在山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祁连山的浅山地带,实行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在农、牧村发展“草—牧—沼”循环模式,保持生态的自然平衡.
1.2中部走廊绿洲区,可以发展粮、菜、果种植+圈养牲畜模式.该地区地势、土壤、光热以及灌溉等条件均比较优越,利于高效优质农业的发展.以种植和养殖业为龙头产业,综合利用各种废弃物,基于“五化农业”(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生态化、循环化)的高效集成的农业复合型产业体系.通过创新产业组织形式和技术创新,将航天种业、果品、蔬菜、畜牧、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通过农业废弃物、饲料、沼气、有机肥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具备了技术创新、科技示范、产业孵化、培训交流、辐射带动、旅游观光六大功能.园区内建筑物,全部采用最新的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技术,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内全部配套节水滴灌技术.形成依托种植和养殖业,集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饲料工业、有机肥、旅游、餐饮、商业等高度集成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借鉴国外高效农业发展的成功做法,重点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发展农产品为转向,通过沼气这一纽带,使粮食、蔬菜、瓜果的种植与畜牧业联动发展,使农业产业链延长,构建节水型农业循环模式
1.3北部丘陵荒漠区,可以发展生态保护+荒漠牧业模式.该地区气候非常干旱,剥蚀地貌、戈壁、沙漠、盐碱地叠加分布.以荒漠草场为主,并严重退化,生态脆弱,谈不上农业基础和畜牧业水平.因此,本区农业要走保护与发展的路子.生态保护层面,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施封山育草;荒漠牧业层面,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现状及草场承载力,科学预算载畜量,开展轮流放牧,使草场的休养时间有保障,并不断优化畜种畜群结构,缩短牲畜育肥周期,将对草场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充分利用戈壁荒滩,形成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生态化、循环化高效集成的复合型产业发展模式.
通过改造戈壁荒滩,形成了种植-优质全粉-精淀粉-废渣-食用酒精-饲料-养殖-处理后废水-养鱼-粪便沼气-有机肥各环节的闭路循环.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马铃薯颗粒全粉、雪花全粉和精淀粉,“三粉”生产线产生的废物和边角料,浓缩果汁生产线排出的皮渣及园内的残次水果则被用于酒精厂生产酒精;酒精生产线排出的酒糟用于畜禽养殖和鱼池养鱼,鱼池排出的肥水又用于浇灌园林.生产废水稀释养殖场畜禽的粪便和秸秆等废弃物用于生产沼气,沼液沼渣等废弃物制有机肥料.通过递次开发,首尾相连,吃干榨尽,充分利用,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和“零”排放.
2 工业循环模式
2.1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循环模式.河西走廊有比较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从循环经济有关原理出发,侧重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的延长,着力节约水资源,变农业产业由弱质转向优势、特色产业.农产品深加工要注重区域性,玉米深加工以张掖、武威和酒泉为重点,啤酒大麦和啤酒花深加工以武威、金昌、酒泉为重点,葡萄果酒深加工以武威为重点,棉花深加工以酒泉为重点,甜菜、面粉、蔬菜以及瓜果深加工以张掖、酒泉、金昌、武威为重点,黑、白、无壳瓜子深加工以武威、金昌为重点等龙头企业,形成农产品精深加工循环系列.
2.2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的循环模式.依托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等大型龙头企业,依托本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借助本区技术、人才和经济优势,发展金属冶炼的工业,比如:钢铁、有色金属加工,以及一些工业的原材料加工生产.并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加大科技研发降低单位增加值能源资源的消耗,有望建成全国最大的镍及铂族金属基地、西北最大的钢铁基地.重点发展酒钢等龙头企业,加强技术投入,减少工业的用水量,循环利用水资源,大力引进国内外相对应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深层次的利用废矿、尾矿,同时加强节水技术改造,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等.
金昌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在做大做强镍钴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依靠技术创新,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形成产业链间物质平衡、伴生资源充分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在纵向延伸方面,形成“硫化铜镍矿开采—镍铜钴冶炼—镍铜钴压延及新材料产业”产业链;在横向拓展方面,形成了“二氧化硫—硫酸—硫化工,硫酸—磷酸—磷化工,烧碱—氯气—PVC—电石渣—水泥”等产业链.
2.3工业园区区域循环模式.以金永高等主要交通干线、GZ45线、金武公路为轴线慢慢发展形成以金川公司为中心区域,以永昌经济开发区、河西堡经济区为节点,集中培育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能源等产业.以新材料产业基地为依托,着力打造金川工业区、河西堡化工和永昌绿色工业三个工业园区.围绕优势资源及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使工业入园、项目入区,不断提升园区规模和效益,促进园区快速发展,增强带动能力.企业通过之间副产品交换和一体化的资源回收体系,加大企业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集聚,整合物流和能源系统.逐步形成重点工业区关联协调、梯度递进的格局,从而建立城市生态有机体系,实现区域间的物质流、能量流、生态流等有机流动的循环模式.
3 替代模式
3.1旅游业替代模式.旅游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其具有耗水量小、环境污染低的特点,2014年甘肃省工业万元增加值耗水量平均为500立方米.但是旅游业万元收入平均耗水量约100立方米.③因此,积极发挥本区域地处古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旅游资源强大优势,逐步取代“三高”传统产业,以缓解该地区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紧缺之矛盾.
3.2风能替代模式.风能的利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利用丰富的风能资源发电,替代煤电,可减少环境污染.而河西走廊的风能资源的远景储量约2亿千瓦,占全省的85%,其中仅酒泉市初步测定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就有4000万千瓦左右④.所以在河西走廊用风能来代替石油、煤碳等传统能源,前景广阔,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着力点,也是最好的抓手.
3.3太阳能替代模式.河西走廊是甘肃省太阳能最丰富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800~6400MJ/m2.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太阳能开发替代工作,推广中国先进水平的太阳能采暖建筑技术;大力发展太阳能在干旱区农业区的作用,如推广自控高效太阳能温室设施四位一体循环型农业;扶持一些具有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地方性企业,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走向商业化,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直接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其发展前景很有的前景.
4 生态环境修复模式
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面积13.4万平方公里,而且每年以1.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特别是石羊河下游的民勤、中游的高沟堡与古城梁,黑河下游的古居延绿洲中上部,中游的张掖黑水国南部和临泽板桥、平川以及高台县的锁阳城一带,疏松多沙,沙漠化的扩张尤其严重.同时该区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天然绿色屏障,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的承载力超过极限、水源涵养林遭到破坏、冰川面积缩小、草原退化严重、土壤盐渍化严重.
河西走廊必须从制度、政策、技术三个层面进行,进行生态修复.
制度层面需做的工作:
(1)建立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逐步建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加大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农牧交错带草地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建立相应专项资金,同时国家应在国家层面建立相应补偿机制.
(2)建立健全区域生态补偿制度.由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必须由开发者完成补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相关费用应该由开发者支付,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以保证资源的永续循环利用.谁受益谁补偿.
(3)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合理调度青海、内蒙古和甘肃的关系,让受益省份支付费用给建设的省份提供补偿,如黑河上中游每年全线封闭,集中下泄向内蒙古输水10亿立方米,内蒙古应向甘肃做出补偿.
政策层面需做的工作:
(1)国家立项实施“河西走廊内陆河三大流域源头治理工程”.治理要从源头抓起,加大保护和建设水源涵养林的力度,使其充分发挥涵养水源的能力.同时,还应该把森林和草原也纳入天保工程的范围.
(2)国家将三大内陆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河西走廊只有黑河流域确定了2.13万公顷的退耕还林还草标准.石羊河流域实施综合可发利用,都应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国家应考虑中长期内全流域退耕的面积,使其享受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
(3)国家将河西走廊荒漠化治理列入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计划.河西走廊荒漠化严重,北部三大沙漠南侵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整个西北甚至华北地区沙尘暴的源头.按目前“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无法遏制沙漠的侵蚀,请国家专项实施“河西走廊防沙治沙工程”,加大河西走廊生态治理的力度.
技术层面需做的工作:
(1)生物固沙(植物).主要包括:建立人工植被覆盖或恢复天然植被覆盖;建立大型防沙林带;营造防护林带;保护封育天然植被等等.
(2)化学固沙.在流动沙地上通过覆盖胶结物质,使其在沙地表面形成有一定厚度的保护壳,直接对流沙面发生作用,达到固定流沙的目的.
(3)旱地节水.由于该区域水资源缺乏,沙漠地区的综合开发利用难度很大.推广节水技术就显得非常关键,同时政府和集体一定要定期修理输水的配套设施和设备.
(4)退化地开发.加大采用引水拉沙造田、老绿洲农田改造、沙地衬膜水稻栽培、盐碱化土地改良力度;大力发展覆膜栽培和无土栽培技术,放牧业采用合理轮牧、以草定畜温室养殖技术;农牧综合技术可采用有效的“小生物经济圈”模式,以及小流域综合开发技术.
综上,只有通过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再循环(recycling)、替代(Replace)和修复(Repair)“5R”原则,在河西走廊构建“农牧绿洲+能源基地+工矿园区+旅游胜地+荒漠化特区”的循环经济复合模式,才能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河西走廊.
注释:
①许协.《镇番县志》卷《水利考、水案》[M].道光五年本.
②刘泱泱.左宗棠全集、书信(卷三)[M].岳麓出版社,1996.
③甘肃省统计局.甘肃省统计年鉴2014.甘肃省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
④陆浩.一项关系全局的大战略---关于建设河西风电走廊的思考.求是,2009(6).
参考文献:
〔1〕王鲁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
〔2〕石培基,罗哲.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思考与政策构想---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6(06).
〔3〕方创琳,申玉铭.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前景和承载能力的分析与对策[J].干旱区地理,1997(01).
〔4〕谢继忠,安业儒,杨晓军.河西地区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对策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0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9-00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