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莒文化的包容性及其形成原因

2015-03-20于海芹

文化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东夷莒县齐鲁

于海芹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博物馆,山东 日照 276500)

莒文化的包容性及其形成原因

于海芹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博物馆,山东 日照 276500)

莒文化即莒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是古老的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莒文化的包容性及其形成原因,莒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很有研究价值。莒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莒文化体现了最早的“和合”精神。这种特点的形成是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家地位及民族地位有密切关系。

莒文化;包容性;开放性;地理位置;民族特点

中国社科院中国古代史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先生认为,重要而特异,是学者们对莒文化的共同看法。[1]莒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同时对周边文化的影响也较突出,是齐鲁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莒文化对中华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研究莒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莒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莒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

莒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很有研究价值。莒文化有丰富的文物佐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莒州历史悠久,据马承源主编的《上海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竹书》记载,早在大禹治水时期,那时山东地区尚未有青州和兖州,便已有莒州,所以“莒州”是古九州之一。[2]到商代,莒已是方国。早在距今5 000年以前的夏商之前,莒地先民就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做出巨大贡献。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几乎每个时代,莒文化都有其鲜明而突出的成就,可见莒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一种文化,它虽不能与齐文化、鲁文化相提并论,但它却是齐鲁文化的早期表现形式,是齐鲁文化的根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莒文化影响并带动齐鲁文化的成长成熟,而齐鲁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研究莒文化,根本上能够找到中华文明的起源所在。

(二)莒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

莒文化有鲜明的特征,从出土的文物和发掘的墓葬来看,莒文化与别处的文化有明显不同,这些不同,在很多方面有明显体现,本文不再一一赘述。除拥有自己明显的特征,莒文化又与别的文化相互融合,莒文化在早、中期与长江下游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到了晚期,受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影响更大。在莒南大店发掘春秋晚期墓葬,其中1号墓出土的细高外撇足的青铜鼎明显受到楚文化的影响,但其出土的青铜敦的形制却和齐文化区域内出土文物近同。两件器物综合起来看,莒文化融合了南北文化的特点,并进行一定创造,有明显的包容性。[3]

(三)莒文化体现了最早的“和合”精神

“和合”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精髓,在莒文化上体现明显。“和合”突出的是不同要素的融合,强调矛盾的事物中和谐与协调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和合”的产物,惟其如此,中国文化才能充满活力。从诸城臧家庄出土的战国墓出土的青铜编钟一套9件及其他青铜器物来看,墓主人为莒国公族后裔,此时莒国虽已灭亡,但莒文化依然存在,当时的莒文化已经与当时的华夏总体文化融合程度较高。

二、莒文化特点的形成原因

第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文化意义上的莒地,处鲁东南一带,包括沂河、沭河、潍河上游以东的鲁东南近海沿海地区,包括现在的莒县、沂水、沂南及江苏的赣榆等县市。这个位置处于南北海洋文化条带和东西陆地文化交汇地带,也就是说,莒文化正好处于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相互交融的十字路口上,这样的位置,便于内在传承,也便于与外部交流。正因为拥有这样独特的优势,才使莒文化与其他文化有明显不同。

第二,特殊的小国身份。莒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处于战国时期,当时莒国是小国,不得不在频繁征战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它在同中原王朝的不断争斗中,不断汲取中原文化的营养丰富发展自己。东夷民族在夹缝中不断寻求新的生存空间,莒文化也因此创造了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特殊的民族特点。莒文化由莒地人创造,莒地人属于东夷部落的一部分。《后汉书》记载:“言仁而好生……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4]仁而好生,是东夷人的一个特点。见利而让,好让不争,是东夷人的第二个特点。天性柔顺,易以道御,是东夷人的第三个特点。虽然这些特点决定古代东夷人容易受其他文化的影响,但他的文化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鲜明特点。

综上所述,莒文化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很好的开放性,与莒地的特殊地理位置、独特的小国身份与民族特点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有这些特点,莒文化才得以更好地存在与发展。所以,研究莒文化,除研究莒文化本身,还应该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进行研究思考,从而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1]李守亮.古莒文化鼎立齐鲁——兼论莒文化在齐鲁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EB/OL].(2007-09-26)[2015-06-05].http://blog. sina.com.cn/s/blog_4c5ba38601000b8q.html.

[2]苏兆庆.莒州是古代九州之一[J].莒文化与中华文明,2012,(1):458-460.

[3]李先登.试论莒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重要位置[J].莒文化研究专辑,2000,(2):15-16.

[4]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83.

【责任编辑:周 丹】

G122

A

1673-7725(2015)08-0020-02

2015-06-05

于海芹(1971-),女,山东莒县人,馆员,主要从事文物考古研究。

猜你喜欢

东夷莒县齐鲁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钟灵毓秀 千年莒县
莒县红色文化调查报告
莒县高中化学微格教学展示在莒县四中召开
齐鲁声音
从莒地岩画看东夷人的崇日文化
仙君泡妞记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