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发展路径探析
2015-03-20许传洲李妩祎
马 英 许传洲 李妩祎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也在不断的锤炼中步入正轨。高校辅导员承载着双重使命,肩负着教师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因此高校辅导员制度也被称之为“双肩挑”。高校辅导员从属于高校师资队伍,管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教育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辅导员可谓是大学生的精神挚友与人生导师,高校辅导员制度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蒙和发展影响深远。多元智能理论为高校辅导员在职业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支撑,为构建科学、合理、健康的职业价值观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导向作用。同时也为高校辅导员更加清晰的认清自我,从多角度来审视自己,全面认知自身智能结构体提供理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发展之路提供了崭新可靠的理论指导意见,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和价值观重塑是一门新的课题,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的概念,详细阐述语言、音乐、逻辑—数字、空间、身体—动觉、人际和自我认知七种智能的存在和特征,分析了他们的培育和应用,由此在教育界掀起一股智能争论热潮[1]。到九十年代,通过十年多的继续研究,加德纳又出版了《多元智能》一书,系统地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阐述和解读,提出智能是“一种生物生理特征”,“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者制造产品的能力”,并对其在教育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进入新世纪,多元智能理论不断超越教育领域,不断扩展到科学界、艺术界以及企业界,各种实践活动逐步发展,诞生了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实验学校和图书馆等。2006 年加德纳继续出版《多元智能新视野》,对多元智能理论进一步扩展,总结了25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的经验,也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的完善。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加德纳认为每个人无论其种族和社会地位,与生俱来都具有八种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智能,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智能结构体的组合方式不同。
1.共性和个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八项以上基本的智能,经过发展都可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但由于基因的原因或者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程度不同,比如,优势智能表现为人际关系智能的社会人勤于人际交往,善于与其他个体进行沟通。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类特有的天赋才能在各种智能的表现上丰富多彩,共性和个性并存。
2.独立和共生
每种智能都具有自身的内涵,拥有特殊的存在特征,但是这种独立是相对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各种智能是相互作用的。通常在一项具体工作中,需要多种智能共同发挥作用。进一步说,也就是各种智能的存在都是“虚拟”的独立,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智能。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现实情境中各种智能的相互作用。
3.文化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各项能力都是不同智能相互组合的结果,不同时期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能需要不同的智能组合模型。在古代社会,人力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人们的身体—动觉和空间等是重要智能,但随着机械化的发展,人们的语言、逻辑—数字和人际等智能逐渐得到重视[2]。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
高校辅导员这个职业可谓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辅导员的最初职责就是给予广大大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是指辅导员在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观念系统,包括对自身职业稳定性的认可程度、职业评价作用等。
全面看待辅导员职业价值观,需要从其所处社会环境入手,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政治环境。特有的国情使其在国外的研究文献当中很少涉及。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自然而然地被提上日程。笔者利用文献综述法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进行简单整理,以2000 年作为起始线,国内学者针对高校辅导员相关研究类别显著增加,主要包括辅导员角色的转换,辅导员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辅导员的择业心态的转变等。
三、多元智能价值与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
(一)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需要
高校辅导员科学和健康的职业价值观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决定性力量,其内在核心价值与多元智能理论的价值目标是相同的。高校辅导员肩负着教师与管理者双重身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工作范围始终都很模糊,很难有一个定性的鉴定标准。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应该多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应该是符合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未来的辅导员职业价值观评价体系应该是一个全面、充分面向多元对象的体系。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内在价值也将会逐步完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最终会实现突破性进展。
(二)学生发展多样化的需要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大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随着90后逐渐进入大学,学生发展的多样性日益明显,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具备不同特长的辅导员老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发展,例如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成长等,都需要辅导员具备专业知识进行指导。同时大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他们日常接触较多的辅导员就要不断洞察学生的成长迹象,开展各种丰富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容易走向极端,并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具备各种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针对不同问题开展有效指导,帮助学生走出人生的误区。限于知识背景和能力构成的不同,每位辅导员不可能具备各种教育方法,这就需要结合自身不同的智能构成,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四、多元智能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价值观的发展
(一)培育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新理念
从相关心理学视角出发,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都从属于智能。语言智能的存在是我们在生活过程当中经验判断的依据。人类天生就具有语言能力,人们在接受语言的同时,将其记忆在心里,通过消化和反复的锤炼使之成为自身的知识。而逻辑数学智能,顾名思义,强调的是个体的逻辑思维能力,懂得推敲和反复分析。高校辅导员应该善于发现学习,多请教身边优秀的辅导员,汲取他们对工作中出现突发状况的处理方法和经验,利用语言智能将其记忆起来,反复磨练自己,有助于自身形成优秀的职业价值观。在处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出现偏差的时候,以语言智能为优势智能,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拉近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高校辅导员在培养职业价值新理念的同时,也在不断锤炼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二)完善自我认知智能,为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起奠基作用
自我认知智能,就是每个个体对于其自身的优劣势都有很好的把握。了解自身的情绪变化和喜好,能够有效控制和辨别情绪,最后加以约束,成为日后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拥有良好自我认知智能的人,其脑海当中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套路。
辨证地看待辅导员的“双肩挑”角色是辅导员能够正视自身职业、投入工作热情的前提和基础。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积累处理事情的经验和方法,通过不断总结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也锻炼了逻辑数学技能,由此可以看出,多元智能是共同作用的。自我认知智能需要高校辅导员在工作期间对自身优劣有清醒的认知,特别是在辅导员职业选择之前,需要明确自身是否符合高校辅导员职业所必备的要求。完善自我认知智能,能够让辅导员更明确地认知教师职业,进一步提升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三)提升人际关系智能,增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素养
人际关系智能的核心能力,是指能够认识到其他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特别指观察他们的行为、情绪、动机方面的能力。更深层次的要求,就是能够读懂他人,知晓对方心理所隐藏的愿望。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管理职能在于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通过培养自身的人际关系智能,辅导员能够通过大学生表现的细微之处知晓他们的心理。辅导员可以通过情绪、行为方式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性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有助于维系师生之间的和谐状态。此外,辅导员在充分认识到人际关系智能的作用后,应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互动协作,良好的工作氛围会进一步提高从业热情,增强辅导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潜移默化间提高辅导员的道德素养。
(四)其他多元智能理论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使得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发展之路变得更为规范化、科学化。从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简述中我们知道,每个人类个体都是由各种相对独立的智能组合而成[3]。各种智能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发展都起到具体作用;身体运动智能能够提升辅导员的身体素质,为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打下基础;音乐智能能够培养高校辅导员成为全面性人才,提高辅导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空间智能能够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激发自身创造力的同时,更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师职业中。
五、结语
作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的引路人和学习生活的导师,高校辅导员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不是能用语言和文字的陈述所力透表达的,辅导员的身体力行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大学生,对其整个大学生涯乃至整个人生轨迹也会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总之,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辅导员对教师职业的热忱和精心投入对大学生将来逐步形成的职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力是非常突出的,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深入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将其作为指导工作的理论基础,大胆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思为导、以学添智,在提升自身教育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切实可行地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学业生涯辅导和规划。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57.
[2]陈庆国,张莹.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探讨[J].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4) :133.
[3]韩广梅. 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审视与专业重塑[J].教育与职业,2008,(23)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