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元培社会美育理论的当代意义

2015-03-20范亚丽

文化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蔡元培公益广告美育

范亚丽

(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国的美育思想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就已出现的乐教,到了近代以后,随着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美育”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美育的重要性更是被王国维、蔡元培等学者广泛论证,其中蔡元培一篇名为《美育实施的方法》的文章,独辟蹊径,一改其他文章关注的重点,诸如美育的重要性、学校美育及艺术与美育等内容,就如何实施美育提出看法。

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中,蔡元培提出实施美育的三个途径: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并用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对社会美育进行重点论述。他详细列举了进行社会美育可以借助的载体,并把这些载体分为两大类:一是专设机关,如美术馆、美术展览会、音乐会、剧院、影戏馆、历史博物馆、古物陈列所、人类学博物馆、博物学陈列所与植物园、动物园;二是地方美化,如道路、建筑、公园、公坟的美化,名胜的布置、古迹的保存等[1]。在众人纷纷围绕美育本身进行学理论证的时候,蔡元培却对如何实施美育进行了探索。他提出的社会美育理论,在美育实践日益被边缘化的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美育应该面向大众

蔡元培认为,彻底的美育,应该是从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美育,即从家庭美育开始,经历学校美育,到社会美育终止。但在这三种美育途径中,很显然,蔡元培最重视社会美育。蔡元培论述的家庭美育,从时间上来说,指的是儿童三岁进幼儿园以前,在人的一生中非常短暂;从实施地点上来说,实则指“公立的胎教院与育婴院”,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家庭,因为他“从不信家庭有完美教育的可能性”。而学校美育,虽然一直受人关注,但由于“学生不是常在学校的,又有许多已离学校的人,不能不给他们一种美育的机会”,涉及的对象有限。更重要的是,社会美育的实施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学校美育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提升整体的国民素质,美育更应该走向社会,面向大众,这是时代的需求。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在他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且认为,人类只有在实现了诸如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需要以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需求,如求知、求美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必然会催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其中对美的向往,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追求。

1999 年6 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了“美育”作为国家教育方针的地位。到了21 世纪,为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美丽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应该面向全社会实施美育,使所有人都能通过美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成为心理健康、品格高尚的人。

二、美育应该植根于生活

我国的美育思想源远流长,近代以来,更是受到以蔡元培为代表的学者们的重视,各大学也相继开设美学课程。但在具体实施美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学校美育大多局限于大学生,其他社会成员难以接触。再者,内容上“总是倾向于选定那些最符合自己的审美理想的经典作品作为范本”[2],虽然经典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但经典过于阳春白雪,也会与大众的生活存在隔阂。

美育本质上是“包含感性与情感教育的‘人的教育’”[3],作为社会人的我们,最无法脱离的就是社会生存环境。在美育对象已经大众化的今天,如果还一味囿于经典,就会使美育高处不胜寒,丧失受众群。另外,在这个信息大爆炸、价值多元化、充满娱乐精神的当下,人们很难集中注意力进行形而上的宏大思考,而更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所以美育应该植根于生活,以我们身边的“美”人、“美”事、美景来育人。

比如最近出现的一系列最美人物,从为建阅览室上街头为学生收旧书的“最美乡村女教师”李灵,到奋不顾身徒手接住从10 楼坠下的两岁女童而造成左手手臂粉碎性骨折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再到“最美司机”“最美乡村医生”等等。这些人物,均非官方树立的道德楷模,而是群众在听闻其事迹后,发自内心授予的称号。这就说明,与我们有着相同经历的身边普通人的事迹更能感动我们,进而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

以身边的美景来育人。蔡元培在他的社会美育途径中,非常重视地方的美化。因为道路、建筑、公园等,都是人们每天生活的地方,只有对其进行美化,才能使人们每天都浸润在美的氛围之中,使美育事半功倍。

我国政府在2000 年初便开始推行的“拆墙透绿”行动;国家作出对小区绿地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的规定;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等,都是国家实施美育实践的行动。正如植根于生活的艺术,才是充满活力的优秀艺术一样,只有植根于生活的美育,才能真正发挥美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灵魂深处感染每一个人。

三、美育应该重视影像的力量

这一点在蔡元培的社会美育理论中也有论及。他不仅提出要建立剧院、影戏馆,而且对剧本、演员和影片都提出了特别的要求:“剧本必须出自文学家手笔;演员必须受过专门教育。”“演片须经审查,凡无聊的滑稽剧,凶险的侦探案,卑猥的恋爱剧都去掉。单演风景片与文学家作品。”在人类历史上,理性很长时间内都处于统治地位,直到鲍姆嘉通提出美学,并把它定义为“感性学”,才赋予感性合法地位。费希纳的“自下而上”的科学美学的提出,标志着感性最终取代理性占据统治地位。此时,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已不再是沉思、凝神观照,而在于获得一种视听享受。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早已进入海德格尔在上个世纪30 年代就提出的“图像时代”,影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虽然互联网和个人媒体终端分流了部分受众,但电视依然是最有渗透力的媒介,影响着大众的生活、习惯、思维、文化品位、对世界的认识[4]。收看电视,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单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电视公益广告的日益重视中,可以感受到影像不容小觑的力量。2004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中每天播放公益广告的数量不得少于广告总播出量的3 ﹪。”在2010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第十六条中,不仅规定“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而且具体规定黄金时段公益广告播出的数量不得少于4 条(次)。2004 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制作和播放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对公益广告的制作、评选及播放监管等做了要求。所以,在今天的美育中,更应该重视发挥影像的力量。

事实证明,公益广告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比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系列中所宣扬的文明出行、文明旅游,勤俭节约,爱护环境、中国梦等思想已深入人心。这些公益广告制作精良,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艺术性、观赏性都很强,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四、结语

蔡元培的社会美育理论已提出近一个世纪,但在经过时间检验后,更加显示出前瞻性的价值和对美育实践重大的指导意义。总之,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物质生活的富裕和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产生,美育已不能再局限于学校这一小范围内,更不能囿于纯高雅艺术教育,而应该面向大众,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说——在北京神州学会演说词》中所提到的美育陶冶性情,养成“高尚纯洁之习惯”,消除“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的作用,培养出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审美态度的人,真正实现美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重大意义。

[1]俞玉姿,张援. 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C].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10-112.

[2]王汶成.从精英美育到大众美育:两种美育范式的并存与共生[J]. 山东社会科学,2005,(11) :54.

[3]曾繁仁. 美育十五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

[4]曹坤,张晨光等.电视艺术美育效果的调查与分析[J].哲学传媒学院学报,2012,19(2) :117.

猜你喜欢

蔡元培公益广告美育
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