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马克思主义否定观的生存论阐释

2015-03-20

文化学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否定性异化本质

岳 莹

一、马克思主义否定观生存论的基础

马克思的辩证主义和传统的形而上学存在于人的实践生活中,马克思更加关注人先生状态下的生存。通过对人在资本主义中的生活形态和生存方式进行分析,马克思发现了脱离于人而存在的异化现象。那么,人的本真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值得探讨。

(一)人的本真生存方式

在研究人的本真的生存方式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人的本质进行研究。本质是指独立于其他事物之外的,具有明确的自我。而人的本质就是指独立于其他动物之外,独立于自然界的,是一种独立的存在。人是一种类存在物,“这一理论是指人无论在理论中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人自身的类,或者是其他的类都当作人的对象,也是指人将自身作为普遍存在的事物来对待,同时,人也是自由的。”[1]人的类本质是通过具有自由性和自觉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展示的。也就是说,人的本质是依靠人自身的行为来显示的,这也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这种类本质将人与动物从根本上进行了区分。“动物与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统一的,动物并不会将自己与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分开,也就说动物自身也就代表了它的生命活动”。[2]但是,人与动物不同,人是将自身与生命活动区分开,人的生命活动是人意识的对象,因此人的生命活动是具有意识的,在意识的作用下将人和动物进行区分。

(二)人的生存方式的异化

在社会高度分工的今天,人的本质已脱离了自身的存在方式,而是以一种异化的形式存在着。“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对人来说都是一种异己的本质,人的精神已经变成为人类生存的条件和工具。”人的劳动不同于异化劳动,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同样人的类本质也与异化本质有着区别。也就是说异化本质并不是人真正的本质。因此,人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并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同样也并不是感到自己幸福,而是感到自己不幸福。因此,人无法在劳动中感到自由、自觉,只有在不劳动的过程中才能感觉自己是自由的。异化劳动并不是在人自愿的条件下发生的,而是人在被迫的条件之下发生的。在异化的状态下,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已经没有了。也可以说,在异化状态下,人与动物之间没有本质区别;相反,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是相同的,也可以说人就是动物,也可以说动物是人。

(三)人的本源性生存方式的复归

马克思认为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创造,人类能自主地创造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人类从本质上来说是独立的。人类想要复归本真的生活方式就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活动,这样才能理解辩证法的真正含义,解读自我推动和自我创造的意义与价值。

人在实际否定的过程中不仅要否定外在的给定物,也要对感性生活中的外在物进行扬弃,对人造物及人的活动的异化也要采取否定的态度。否定性普遍存在于人的自觉实践活动中,见证着人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扬弃,同时也见证了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否定性意味着人类不断摆脱束缚,不断进行自我生成和自我实现,追求更加自由广阔的空间。否定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唯有人类才具备的特性,因为物本身不具有否定性,因此它也不能像人一样对自身进行否定。

二、马克思主义否定观的生存论意义

(一)为唤醒人类的自我意识提供条件

马克思实践观中生存论的理论论述,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是依靠实践来完成的,理论依据本身包含了个体的生存观念,阐述了人类基本的生存原理。[3]在费尔巴哈的哲学观念中,人只能以客体的形式作为被感知的对象,而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感知或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这就让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和其他无法具有理性意识的生命存在视为同等存在,无法以实践和认知的角度加以区别。[4]而马克思的实践观让人具有了主动认知和实践的能力,通过自身的实践进行生存,阐述了生存和实践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也由此提出了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基本生存理论,将研究重点放在现实存在的人,而不是仅将目光停留在自我意识觉醒上。

(二)为解决当代人类生存困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1.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如果没有外部的感性世界,人们就无法发展。但在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依赖于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对自然资源造成了破坏。在人们追求自身目标的实现的过程中,不惜牺牲自然环境,换来的则是人与自然之间更大的矛盾。而在我们当今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人与人的和谐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在求生存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争得自身利益,这样做的结果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化,使得人们逐渐脱离本源性的存在状态。在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逐渐吸取资本主义的教训,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进而使人们脱离剥削,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加强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视。

三、结语

辩证法就是否定那些否定人积极向上的冲力,它是一种变革。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出发点就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从生存论角度对否定观进行研究,加深了对否定观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否定观在人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

[1][2]糕丽华.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王路桃.马克思实践生存论的思想探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4]郑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蕴育的新世界观[J].前线,2014(6):67 -69.

猜你喜欢

否定性异化本质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回归本质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审丑文化在青年中流行:论丑的否定性原则再创造
童年的本质
黑格尔哲学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