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影响

2015-03-20陈鹏辉杨冰季然谢畅张月林彩霞陈幼楠

环球中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甘油三酯脂肪酸疗法

陈鹏辉 杨冰 季然 谢畅 张月 林彩霞 陈幼楠

·论著·

振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影响

陈鹏辉 杨冰 季然 谢畅 张月 林彩霞 陈幼楠

目的 研究振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及甘油三酯的影响。方法 用高糖高脂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最终模型组11只、低频治疗组9只、高频治疗组10只,设立12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予振腹治疗6周,于治疗前后监测大鼠空腹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水平。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治疗前,与对照组对比,其余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水平均升高(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对比,低频治疗组和高频治疗组大鼠空腹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水平均降低(P<0.05);低频治疗组和高频治疗组相比较,大鼠空腹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振腹能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水平,其机制可能为:(1)振腹通过调节肾上腺的分泌功能影响脂代谢;(2)增强腹部肌肉和胃肠道平滑肌运动,增加了组织对脂肪的氧化作用;(3)减少腹部及内脏脂肪异位堆积,提高腹部及内脏组织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

振腹; 2型糖尿病; 游离脂肪酸; 甘油三酯; 肾上腺

在临床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es,T2DM)患者多数伴有一系列脂代谢的异常,血循环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之一[1]。FFA及 TG升高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以及细胞损害密切相关,参与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进展。因此,降低循环中的FFA和TG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着重大的益处。目前临床运用振腹疗法辅助治疗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振腹疗法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臧福科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一套以调理脏腑病为主的推拿手法,整套操作过程以振腹操作为核心,临床操作的振动频率多控制在400~600次/分[2],但其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频率的振腹对T2DM大鼠空腹血清FFA及TG的水平的影响,旨在探讨振腹疗法发挥疗效的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60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8周龄,体质量(290±10)g,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饲养室温恒定20~25℃,相对湿度40% ~60%,12小时光照周期。

高糖高脂饲料[3](66%基础饲料、15%猪油、10%白糖、6%酪蛋白、3%蛋黄粉),由北京科澳协力饲料有限公司提供;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购于美国 Sigma公司;游离脂肪酸试剂盒(ACS-ACOD法)购于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甘油三酯试剂盒(GPO-PAP法)、葡萄糖氧化酶法(GOP-POD法)血糖测定试剂盒购于北京柏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罗氏罗康全活力型血糖试纸购于北京健力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东芝FR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芝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全活力型血糖仪。

1.2 T2DM动物模型建立和分组处理

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定为实验第1周。所有大鼠随机分为两组,12只正常大鼠基础饲料饲养,48只T2DM造模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饲养6周后(第6周),所有大鼠禁食12个小时,造模大鼠一次性快速腹腔注射2%STZ溶液30 mg/(kg·bw),正常大鼠腹腔注射等同剂量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4]。造模大鼠继续高糖高脂饲养2周,以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16.7 mmol/L,且稳定7天作为模型成功标准对造模大鼠进行筛选。最终符合成模标准大鼠35只,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模型组12只、低频治疗组11只、高频治疗组12只;正常大鼠12只为对照组。实验干预阶段,模型组死亡1只,低频治疗组大鼠死亡2只,高频治疗组大鼠死亡2只。

1.3 干预方案

实验从第9周开始治疗,到第14周治疗结束。对照组:基础饲料喂养,自制鼠袋固定且不振腹,每次15分钟,隔日1次,连续6周。模型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其他操作均同对照组。低频治疗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自制鼠袋固定,以机械振动器振腹,振动器上下振动幅度2 mm,频率300次/分,作用部位参照临床振腹法采用的区域,覆盖神阙、关元、下脘、滑肉门、大横穴(穴位定位参照《实验针灸学》),每次15分钟,隔日1次,连续6周。高频治疗组:振动频率为600次/分,其余操作均同低频治疗组。

1.4 指标测定及标本采集

每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日常活动、摄食饮水、排泄量、体重等。FBG:每周治疗结束时,禁食10小时,于大鼠尾静脉快速点刺取血,用罗氏血糖仪检测,具体测试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血清FFA、TG测定:第8周结束时和第14周治疗结束时,禁食10小时,乙醚麻醉后眶后取血,具体测试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1.5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差异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方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鼠一般情况

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大鼠毛质粗糙,精神萎靡,行动迟缓,饮水量及尿量明显增多;治疗后,模型组症状无明显改变,而低、高频治疗组糖尿病症状较治疗前有所缓解,表现为大鼠活动增多,饮水量及尿量有所减少,但两组毛质依旧粗糙。治疗前各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的大鼠体重明显较低(P<0.05);模型组、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相互比较,各组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但低、高频治疗组大鼠的体重略大于模型组的体重,见表1。

2.2 振腹对T2DM大鼠FBG的影响

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大鼠FBG明显较高,表现出高血糖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大鼠的FBG无明显差异(P>0.05),大鼠FBG基本处于同一基线水平,说明三组来自同一大样本,样本具备可比性。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大鼠FBG明显较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 FBG水平明显较低(P<0.05);低频治疗组与高频治疗组比较,大鼠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振腹对T2DM大鼠血清FFA和TG水平的影响

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的FFA和TG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T2DM大鼠均出现高FFA,高TG的症状;与模型组相比,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大鼠的FFA和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鼠FFA和TG处于同一基线水平,三组来自同一大样本,样本具备可比性。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大鼠FFA和TG明显较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的FFA和TG指标水平较低(P<0.05);低频治疗组与高频治疗组相比较,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本课题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T2DM模型,结果显示,T2DM大鼠除表现有明显的血糖升高,还观察到该模型大鼠的FFA和TG增高的脂代谢异常的现象。该结果与周迎生等[5-6]报道的文献结果相似,T2DM大鼠具有高血糖、高血脂的特征,此模型符合人类T2MD的特点,为课题组研究振腹对T2MD糖脂代谢的影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其基本病机为三焦气机郁久化热,燥热耗伤阴津,形成了“燥热”“阴虚”[7],随着病情的发展,由阴虚而致气阴两虚。振腹疗法是以小幅度、高频率振颤通过手掌或指端持续作用于腹部和神阙、天枢等特定穴位的操作[2],其治则主要体现在培元气、调运化、畅气机,调整元气的虚实盛衰并畅通其运行通路,促进元气经由三焦布达周身,使五脏气机通畅,升降出入有序[8],间接改善膏脂输布障碍,从而调节血脂代谢异常。

T2DM患者的脂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等代谢综合因素有关。TG的产生过多和清除缺陷是导致患者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9]。TG是FFA在组织内的储存形式,FFA是TG的水解产物,两者异常是导致IR的重要原因[10]。一方面,异常增多的FFA具有“脂毒性”作用,升高的FFA转流入肌肉和肝脏等非脂肪组织,造成TG的异位沉积,沉积导致组织IR和胰岛细胞功能损伤[11]。另一方面,FFA可以干扰葡萄糖代谢的不同环节,特别是在胰岛素受体及受体后的信号转导方面发挥作用,降低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12]。内脏脂肪的异常增多是肥胖患者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基础[13]。内脏脂肪中β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水平及亲和力高于皮下脂肪,这使得内脏脂肪更易于分解,成为循环中FFA和TG的主要来源[14]。臧福科[15]认为振腹疗法的振动信息刺激了腹大神经,影响肾上腺使其产生应激,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刺激脑垂体和松果体,从而使内分泌的众多环节均得到调节,振腹通过调整内分秘的作用达到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此外,腹部运动可直接刺激腹部脂肪积聚部位及胃肠道,增强腹部肌肉、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和改善腹部组织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来调节代谢功能,加快对血液内FFA及血糖的摄取及利用。本实验结果显示,中医振腹可以有效调节T2DM大鼠的糖脂代谢异常,降低大鼠血清FBG、FFA、TG的水平,振腹频率在达到临床操作的频率400~600次/分时,即可达到临床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为:(1)振腹通过调节肾上腺的分泌功能,影响脂代谢;(2)增强腹部肌肉和胃肠道平滑肌运动,增加了组织对脂肪的氧化作用;(3)减少腹部及内脏脂肪异位堆积,提高腹部及内脏组织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本实验为振腹疗法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但实验研究仅停留在对单一技术参数的探讨上,观测指标也局限于血清学指标的测定。因此,有必要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实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振腹法来源于推拿按摩手法中的振法,为中医推拿术中独特的操作手法。振腹疗法常用于内科疾病治疗,主要包括妇科、男科疾病以及由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部分临床病症等。临床可利用其独特的优点成为辅助治疗糖尿病的途径之一,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糖尿病。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肥胖人群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将越来越多,特别在中青年,肥胖将构成这一群体易患糖尿病的重要因素[16]。振腹疗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其“治未病”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振腹通过降脂减肥而达到预防作用。(2)辅助治疗糖尿病。振腹疗法直接作用腹部,对于腹型肥胖的患者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此外,对于运动能力减退的糖尿病患者,振腹可弥补其主动运动能力的不足,作为一种被动运动继续发挥运动疗法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振腹法是推拿治疗内科疾病特别是内分泌疾病的代表性手法,几乎不存在不良反应,但学界对于中医振腹的认识度仍相对不足。因此,深入对振腹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可以提高振腹疗法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临床应用范围,更好的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技法。

[1] Leahy JL.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mellitus[J].Arch Med Res,2005,36(3):197-209.

[2] 付国兵,戴晓晖,国生.振腹疗法的手法操作和作用原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5-7.

[3] Ye Ding,Zhaofeng Zhang,Xiaoqian Dai,etal.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 ameliorate pancreatic beta-cell dysfunction and death in low-dose streptozotocin and high-carbohydrate/high-fat dietinduced diabetic rats partially by regulating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J].Nutrition&Metabolism,2013,10(51):1-12.

[4] 姜淼.黄连人参对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135-148.

[5] 司晓晨,尚文斌,卞慧敏,等.链脲佐菌素加高脂膳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5): 383-385.

[6] 周迎生,高妍,李斌,等.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特征[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5,13(3): 154-158.

[7] 夏瑢.中医三焦气化理论的应用研究--对糖尿病病变机制的再探索[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532-534.

[8] 王康,戴晓晖,付国兵.振腹疗法的传承创新及其学术特色[J].环球中医药,2013,6(6):444-445.

[9]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1年)[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9):700-703.

[10] 杨文英.从脂毒性到糖尿病再到血脂异常[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24(4):287-288.

[11] 龚艳琳,陆付耳,董慧.胰岛素抵抗与脂肪异位沉积[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0,2(3):144-147.

[12] 刘长锁,申竹芳.游离脂肪酸与胰岛素抵抗[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2):145-149.

[13] 崔丽娟,都健,王娟.胰岛素抵抗大鼠内脏脂肪量与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5): 1230-1236.

[14] JY Fu,J L Masferrer,K Seibert,et al.The induction and suppression of prostaglandin H2 synthase(cyclooxygenase)in human monocytes[J].J Biol Chem,1990,265(28): 16737-16740.

[15] 臧福科.振腹疗法[C]//北京中医药大学五十周年校庆论文集,北京,2006:585.

[16] 潘长玉,金文胜.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5):增录5S1-5.

Influences of the vibrating abdomen on serum free fatty acids and triglyceride in rats w ith type 2diabetesmellitus

CHEN Peng-hui,YANGBing,JIRan,et al. School of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Tuina,Beijing University of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CHEN You-nan,E-mail:chenyounan2010@163.com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the vibrating abdomen on serum free fatty acids and triglyceride in ra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llitus.M ethods The ratmodels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high sugar fatty feed combined with injection of low dose of streptozotocin,finally the ratswere divided into model group(n=11),low frequency treatmentgroup(n=9)and the high frequency treatmentgroup(n= 10),and all the treatment were lasted for 6 weeks.Another 12 normal rats were chosen as the control group.Fasting blood-glucose(FBG),free futty acid(FFA)and triglyceride(TG)were tested in pretherapy and post-treatment,and the resultswere analyzed by using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FBG,FFA and TG in the restanother groups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Compared with themodel group,the levels of FBG,FFA and TG of rats in low frequency and high frequency treatment groups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The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FBG,FFA and TG were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low frequency treatment group and high frequency treatment group(P>0.05).Conclusions Vibrating abdomen could decrease the levels of FBG,FFA and TG of ra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nd the mechanism might be related with thefollowing aspects:(1):Vibrating abdomen could influence the lipid metabolism by adjusting the secretion function of adrenal gland.(2)Vibrating abdomen could increase the lipid oxidation by strengthening the movement of abdominal muscles and gastrointestinal smooth muscles.(3)Vibrating abdomen could increase the sensitivity of insulin receptor in cells of abdomen and visceral by reducing the ectopic fataccumulation in abdomen and visceral.

Vibrating abdome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Free fatty acid; Triglyceride; Adrenal

R244.1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5.09.009

2014-11-29)

(本文编辑:董历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2772)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陈鹏辉(硕士研究生)、杨冰(硕士研究生)、季然(硕士研究生)、谢畅(硕士研究生)、张月(硕士研究生)、林彩霞、陈幼楠]

陈鹏辉(1990-),2010级在读七年制研究生。研究方向:推拿治疗内科疾病的机理研究。E-mail: bucmchenpenghui@163.com

陈幼楠(1980-),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推拿治疗内科疾病的机理研究。E-mail: chenyounan2010@163.com

猜你喜欢

甘油三酯脂肪酸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高甘油三酯血症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荷莲荳脂肪酸成分分析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鳄梨油脂肪酸组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