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应急演练弥漫“硝烟味”
2015-03-20杜放光
_杜放光
不久前的天津爆炸事件,照例又引发新一轮的应急演练热潮。却也不乏单位沿袭老套路,抑或稍加改动,而复制、拍照、存档,草草收兵。这种只有“演”没有“急”的单曲循环模式,往往会产生“过船效应”:船一来,水面热闹一阵子;船一过,水面还是老样子……如此,效果微乎其微。
如何让“硝烟味”充斥应急演练,进而使效果可持续、真管用呢?
在思想上,做到三“破”三“立”。众所周知,安全隐患如影随形,无处不在,还会升级变异,很容易导致安全在事故面前败下阵来。想要告别痛点,必须做到:破除事故与己无关的和平观,树立敢动真格的使命观;破除被动等待应付的消极观,树立敢戳要害的制胜观;破除自我设计的封闭观,树立直接为安全生产服务的开放观,以思想观念的转变,助力应急演练走出单曲循环的沼泽地。
在行动上,把凡事想到极致。以问题为导向,在预案设置上进一步推敲,尤其在细节上步步紧逼。比如,因参加演练的人员有限,要由此联想到,那些特定的人在发生事故时不一定在场,不在场怎么办?从而引申出演练人员要时常交流岗位的办法;又如火灾事故,不仅要明确火灾大小、位置,更要介绍风向、风速、周围水源、消防通道等自然条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此,把问题想到最严重,把情况设定为最复杂,要考虑到最糟状况,要做最坏准备……以好的办法提高演练人员快速反应、沉着应对的处理能力。
在效果上,力争一举多得。生产流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处短板和薄弱环节在发生事故时,就可能影响全局工作。因此,每次演练过后都要及时总结评估,发现问题,拿出整改办法,使演练与实战无缝对接;另一方面,了解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严重后果,举一反三,彻底消除相关隐患;同时结合易发事故,组织各层次培训,让重要人员学习各类应急知识,时刻保持自我警醒,及时进行自我修正。
“战之练所倚,练之战所伏。”应急演练的“硝烟味”愈浓,愈接近真实场景,愈能提升实战背景下员工的操作能力和不确定情况下的随机处置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