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认识的心理机制及途径分析

2015-03-20郭晓蓓鲁姚姚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图式效能障碍

郭晓蓓,鲁姚姚

(安康学院 政治与历史系,陕西 安康 725000)

自我认识的心理机制及途径分析

郭晓蓓,鲁姚姚

(安康学院 政治与历史系,陕西 安康 725000)

自我认识不但是社会心理学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内容,也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孜孜以求的问题.影响自我认识的心理机制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两大类,对自我认识相关心理机制和有效途径进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自我.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和最终目标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而自我认识则是人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是我们坚持对其进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自我认识;内在心理机制;外在心理机制;途径

自我认识是指人对自己及其外界环境关系的认识,是对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社会角色的自我评价性总结,也是认识自我和对待自我的统一.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独立于周围的环境而存在的时候,自我意识就萌芽了.对自我的认识不但要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还要包括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景、社会比较等多种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1 自我认识的历史

叩问自我是社会心理学的开端,对自我认识的研究亦贯穿于人类研究自身的全过程.从中世纪的奥古斯丁、阿奎那、笛卡尔到启蒙运动时代的休谟,再到十八世纪的康德和十九世纪的实验心理学家乃至今时今日,人们一直在探索自我,这充分体现出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将“自我”解读为灵魂联合体,即联合了个体多种知觉的总和;而笛卡尔在其唯心主义论中强调的是“我思故我在”;洛克则从经验主义角度出发,认为人生下来是不带有任何记忆和思想的空白心灵;休谟的彻底怀疑主义认为自我是虚幻的;康德的实体论则再一次神化了自我,提出超验自我的概念,主张自我超出人类的认识和能力范围;自我概念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提出了经验自我,为以实证主义方法研究自我奠定了基础,自此之后,对自我认识的研究越来越科学和规范,存在于自我面前的迷雾被科学的研究方法一步步揭开,正确认识自我的道路越来越清晰和明朗.

2 自我认识的心理机制

自我认识包括了自我图式、自我觉知、自我表演、自我检控、自证预言等心理机制,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

2.1 内在心理机制

自我图式是指个体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认识,是自我认识过程的起点,也是自我概念形成的基本框架.比如你认为自己聪明智慧,善解人意等,这些都是你对自己形成的自我图式,然后你对自我的认识就靠对这些图式的分类和提取来进一步完成.在此基础上,当你形成对自我的一个认知结构后,就会产生自我觉知,其是指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时,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与价值观来对自己现在的行为进行评价和比较,Buss把自我觉知分为内在自我觉知和公众自我觉知两类,内在自我觉知高的人是比较自我的人,其只在乎自己的想法,不是很在乎别人有没有认同自己;而公众自我觉知高的人较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沉浸在外在的心理机制中.例如参加舞会时,内在自我觉知高的人会完全自己决定自己的穿着和活动,不会去担心别人会怎样评价自己的衣服和行为,而外在自我觉知高的人会想到我穿这个颜色的衣服会不会太亮了,甚至一进入舞会大门就总觉得别人都在讨论她.因此,内在自我觉知和公众自我觉知都要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内在自我觉知过度高,通常会使人比较自恋,容易形成孤傲的性格,而公众自我觉知过度高时,则会产生自尊低落,容易自卑,所以调适和把握好两者的度是很十分重要的.

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反映的是一种积极的思维力量,自我效能的提高可以使自我概念更全面而充实,使人的行为更有韧性,并减少焦虑和抑郁.例如爬山时有人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爬到顶峰,有人觉得自己可能应该可以,有人却根本就不相信自己能登顶,这就反映出每个人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即使一个人在面对不同的事情时自我效能感也是不同的,而自我效能感的不同会直接导致思想和行为的差异;此外,自我效能感和归因是相关的,倾向于归因自身的人更容易提高自我效能,因为他们更容易从内因出发,找到问题的根源.如果总是找不到自我问题的根源,自我障碍便应运而生.自我障碍是指为自己的预期失败提前找借口的一系列行为,其目的是使自己显得没有过失,这是一种自利偏差的表现.比如在期末考试前,某学生感到可能成绩不会很理想,为免受家人或老师的批评就拿身体不适为由,来“预言”自己这一次期末考试可能会收到不利影响,这种预先设定自我障碍的方法可以使个人有效规避压力,然而若惯而为之,则不利于自我的成长和发展.

自我差异理论是由Higgins提出的,其进一步阐述了自我认识的结构,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在此被分为了三个部分: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理想自我和弗洛伊德的超我有相似之处,指引着个体对终极目标的追求;应该自我是指对自己想法的修正,这种想法往往是高尚并且需要努力达到的;实际自我就是现实生活中那个此时此刻的我.2.2 外在心理机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仿佛在人生的大舞台上进行着各种表演,而表演的目的是给别人营造各种印象,我们通过表演把自己展示给别人,以期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认同,这是通过他人认识自我的一个有效途径.

社会心理学家Jones曾总结出6种自我表演的策略,即:显示——人们总是通过很多方式向他人显示自己的能力,引起他人的落差感;自我抬高——在没有引起别人落差感时,又通过一些很明显的行动或语言将自己的优点呈现给别人;谦虚——为了使自己的“表演”不是那么直接,人们还会故意低估自己的良好品质;逢迎——在前述策略都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就换成迎合别人,俗称拍马屁;恳求——用自己的不足与依赖引起他人的同情;恫吓——用直接威胁的方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而当这些策略不是那么好用的情况下,人们又会采用前文所述自我障碍的方式来为自己开脱.

有这样一句话:“出门看天色,进门观眼色”,这说的其实也是自我表演策略.我们常常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也可以被称为自我检控.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同,有时不得不“委屈”自己,但这并不是迎合,而是懂得察言观色,这在东方文化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也是东方人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原因之一.有时我们为了获得别人对自我的认同,还会根据他人的期望进行自我改变,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称自证预言;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效应并不一定会完全发生,因为情境中的人很难不受其他因素干扰.

我们把与自我认识相关的心理机制简单分为了内在与外在两大类,可以说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从区别看,内在心理机制的出发点主要是通过自身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觉知、自我障碍以及自我差异等心理机制给“自我”结构里不断添加成分,直到自己“健全”或满意,而外在心理机制的出发点主要是别人对自己的认同;二者的区别还在于对人们行为产生的偏差不同,内在心理机制对自我认识产生的偏差大于外在心理机制,特别是对自己本身不利的事,这是由于别人之于“自我”的反馈偏差相对客观.从联系看,两者都是为了正确的认识自我,不管是以主体我的方式还是客体我的方式,本身目的是一样的,而且两者重要性相似,也就是说两者在自我认识方面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想要正确认识自我,两者缺一不可.

3 自我认识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对自我图式进行正确的划分,也就是说首先要认识那些和自我相关的各种概念元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把握整体原则,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还要直面自己的缺点并对其进行改正;但同时也不能妄自菲薄,避免陷入自卑的困境.

其次,要重视坚持自我,减少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这是因为当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对象时,有时会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太过倾向于公众自我觉知而迷失主体我,克服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提高自我效能,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这可以通过牢记自己曾经成功的经验或提高对环境的控制力,以及多找一些和自己经历差不多的优秀者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等方法达到,这里还必须要注意虽然提高自我效能是一种积极的思维力量,但也不能好高骛远,制定太高的目标,否则一旦因“眼高手低”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就非常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现象.

再次,适度使用自我障碍策略,对于一些自己把握不大的事情预先设置自我障碍,可以有效减轻和舒缓自己的压力,但自我障碍使用次数过多就会过犹不及,使自己丧失斗志,总觉得自己不管什么事干不好都是有正当理由的.

最后,我们应该积极追求理想自我、发掘应该自我、检查实际自我.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追求使人幸福,不断地追求使人上进,我们可以将实际自我等同于最底层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将应该自我等同于社会和尊重的需要,将理想自我等同于自我实现需要,不断坚持用递进的目标来充实自己,用豁然开朗来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对于正确的自我认识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学会接纳自己可以有效培养自己对待自我的心态,是正确认识自我的关键环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恰如其分地做好本职,扮演好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角色.

自我认识作为人格结构的核心成分,促进着人之才能、品德和人格的不断发展,并构成社会经济文化兴盛繁荣的基础条件;同时,它还通过人类“现代性的自我确证”机制一次又一次地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使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代文明社会.众所周知,社会发展的最高和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而自我认识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这也是我们坚持对其进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1〕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彭华民,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克里希那穆提.重新认识你自己[M].群言出版社.

B848

A

1673-260X(2015)09-0201-02

猜你喜欢

图式效能障碍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