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
2015-03-20朱紫君
朱紫君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事关国家未来、民族的前途命运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近年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要培养具有崇高思想品德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入手。
1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法律意识淡薄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犯罪低龄化趋势突出,己经成为社会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折射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等严重问题。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期,叛逆性强,可塑性大,易走极端。由于未成年人的思想不够稳定,经不起负面现象和消极思想的侵蚀,无法认清自己错误行为的严重后果,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2 人生价值观念偏差
首先,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带来了利益格局的调整,“金钱社会”大背景下,未成年人过多强调物质生活的满足感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发展。其次,当今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外来思想的多元化和不稳定性给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再次,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某些缺陷,学校大多重智育而轻德育。未成年人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自然看中自己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自身思想道德的建设,把考第一作为价值目标,使人生价值观念发生偏差。
1.3 大众传媒、网络的负面影响
现代大众传媒的商业化决定了其在迎合大众消费需求的同时,为了谋求利益的最大化,把大肆渲染个性自我、享受奢华以及追捧明星的低俗化等倾向作为时尚潮流,背弃了自身的职业道德,过分注重商业性和娱乐性。这些信息内容往往触犯了社会的道德底线,造成未成年人对现实社会认知的模糊化、扭曲化。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人们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言论、传递信息。 一些腐朽的政治思想、拜金主义、色情暴力甚至反动言论都可得以传播,未成年人在网络信息化的世界里难以把握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方向。
2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教育不合理
未成年人家长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父母没有充分认识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在孩子面前没有严以律己,如不遵守社会秩序、不尊老爱幼、随便乱扔垃圾等。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扭曲,甚至走上极端:一是对未成年人过分溺爱。在这种家庭模式下,孩子变成了家庭的核心,父母竭尽全力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却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从而导致很多未成年人形成了脾气暴躁、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尊重长辈、贪图享受、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二是对未成年人行为粗暴。有些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主要靠“动手”,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融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长。父母经常吵架、单亲家庭以及重组家庭都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很大的伤害。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怀,很难感受家庭的温暖,以致未成年人情感脆弱、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2.2 学校教育不完善
学校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与社会实践相脱离。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思想品德课也只是在课堂上教育未成年人如何遵守社会公德,这其中缺少了在社会中怎样去实践的重要环节。未成年人在学校习得的道德知识没有在社会中加以应用与体验,使其难以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我国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分数成为划分学生等级的标准,学校片面抓升学率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思想道德教育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却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教师不仅是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传道者,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些学校每门课程界限划分很清晰,只有在政治课上才给未成年人传授思想道德知识,其他学科的教师没有德育工作任务,这是不合理的。有些教师忽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学校严以律己,在社会中疏忽对自己的要求,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2.3 社会教育不理想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原有的单一文化模式逐步被多元文化模式取代,各国文化冲突日益凸显。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逐利益的原则也带来了各种社会矛盾,再加上转型期制度和政策的一些偏差导致了道德培养陷入困境。在信息时代,数字、信息、图片、文字等高速传播,暴力、血腥、情色等垃圾文化泥沙俱下,而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薄弱,不能准确判断是非,极易模仿暴力画面,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3.1 完善家庭德育工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温馨的环境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自身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未成年人在家庭生活中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语言、行为、思维方式等。“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因此父母应该注重对自身素质的培养,成为孩子思想道德成长的指路人。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改变过分溺爱孩子或是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兼顾好未成年人德育与智育的协调发展,在关爱孩子的同时严格要求他们,其中不仅要关注未成年人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的健全。家庭成员之间要构建和睦的生活氛围,让未成年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与呵护。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应坚持民主、平等、自由的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独立人格,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使未成年人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通过民主的方式与未成年人进行心灵沟通,引导未成年人明辨是非,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3.2 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促进未成年人的全方位发展
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品德课应从未成年人实际出发,根据课程设计安排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改变传统单一的说教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未成年人参加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实践中践行道德理论,进行实践性学习。学校教育不仅要加强智育,更重要的是塑造未成年人健全的人格,落实素质教育工作。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学校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目标,坚持德育为首,真正把促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改变以成绩衡量学生的标准,建立健全多元化评价体系,提高德育质量。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建设,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给学生树立一个标杆。帮助未成年人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充分调动未成年人学习道德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堂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品质。
3.3 完善社会德育工作,搭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
由于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许多不良现象严重阻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应加强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让未成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粮食,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制作出更多更好的适合未成年人成长需要的电影、电视节目。鼓励作家、艺术家积极引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作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意义的图书和艺术作品。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坚决查处封建迷信、暴力、色情等对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的图书、电子出版物,使未成年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优秀精神文化的熏陶。全社会成员也要参与到保护未成年人思想纯洁的斗争中去,从源头上杜绝恶俗文化,切断其传播途径,净化未成年人心智成长的土壤。 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为未成年人搭建学习成长的有益平台,使他们明辨善恶,知荣辱,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适合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中华民族世代的努力与奋斗,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远紧迫的现实任务。在新形势和条件下,只有准确把握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现存问题,从实际出发,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力量,切实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好,积极应对各类挑战,致力于培养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Z].2004-2-26.
[2]林岳新.多元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罗徐.我国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发展与德育环境营造研宄[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1.
[4]阳珊.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论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5]刘喜君.浅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