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山羊焦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2015-03-20李国伟
李国伟
(叶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叶县 467200)
一例山羊焦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李国伟
(叶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叶县467200)
1 发病情况
2014年9月20日,接到叶县问村一养羊户电话,反映该场近期不断有羊只发病死亡。个别羊只出现食欲下降、呆立、经常赶不上羊群等症状。笔者随即赶往发生地,进行调查。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确定为羊焦虫病。
2 流行病学调查
该羊场现有山羊150多只,均从外地买来,4个月来,羊只生长良好。近段时间发现个别羊只食欲下降、逐渐消瘦,行走无力、经常赶不上羊群等症状,并且已有5只羊发生死亡;现在仍有20多只羊有这种站立不稳、行走无力现象;羊群经常在沙河沿岸、草丛茂盛的地方放牧,羊身上有麸皮样的虫体寄生,吸血后虫体膨大数倍,这就是蜱虫。吸血蜱在吸血过程中引起羔羊、幼羊感染焦虫,外地引进的羊比当地的羊更易发病,感染羊发病后,死亡率较高。
3 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沉郁,病初体温升高达42℃,喜卧地;食欲减退;眼睑水肿,眼结膜潮红,伴有轻度黄疸;口腔和鼻黏液较多;采食量减少,后期病羊下痢,消瘦,精神萎顿,站立不稳,行走困难,经常赶不上大群;常因心肌衰竭而死亡,病羊体表发现大量蜱虫。
4 病理变化
病死羊尸体极度消瘦,被毛无光泽;肌肉苍白;血液稀薄、凝固不良;体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肩前淋巴结;全身淋巴结呈现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和出血;腹腔液体增多;肠黏膜有少量的出血点;肾呈黄褐色,表面有灰白色结节和出血点,肝、脾、胆囊均明显肿大,并有出血点;心包液增多,心外膜及心冠脂肪有出血点。
5 诊断
5.1初诊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为焦虫病。
5.2实验室诊断
5.2.1血常规检测
颈静脉采血后加入EDTA抗凝管中,使用迈瑞血球检测仪对其检测,结果红细胞、白细胞均减少。
5.2.2红细胞形态检测
针刺病羊耳尖静脉,取1滴血液滴在载玻片上晾干,取用无水甲醇2~3滴于血膜上固定2~3 min,而后置于姬母氏染色液中染色30~60 min,最后用缓冲液冲洗后晾干。在油镜下检查,红细胞中可见到圆形、豆点样虫体的病原体,确诊为羊焦虫病。
6 治疗
血虫净5~7 mg/kg稀释成5%的水溶液深部肌肉分点注射,连用2~3 d。强心补液,防止继发感染:用安纳咖,头孢曲松钠、10%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VC、VB等静脉滴注。
用敌百虫喷洒羊舍,以驱除草蜱。通过及时治疗,发病较轻的羊只基本恢复健康,并未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对患病羊要加强护理,减少外出放牧,补充精料。对高热患羊,可用解热药如氨基比林、安痛定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配合适当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林可霉素等。强心补液可用一些补充能量的强心剂,如葡萄糖、右旋糖酐、三磷酸腺酐;也可用安钠咖、樟脑磺酸钠等,来提高心肌的兴奋性。调整胃肠道的功能对食欲减退,反刍减弱的,用食母生、乳酶生、酵母粉改善胃肠道机能;也可用复合VB肌肉注射。
7 预防
羊焦虫病是一种血液寄生虫病,主要发生在3~10月份,发病高峰期在4~5月份,是由吸血蜱在吸血过程中引起的,随着养羊业的发展呈散发状态。发病羊生产能力下降,严重者死亡,给养羊业造成很大损失。焦虫病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与蜱的出没密切相关。因此,在该病流行季节做好灭蜱工作尤为重要。羊只灭蜱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在春夏易发病季节,每隔15 d用3%敌百虫或0.05%双甲脒药浴。
药物预防血虫净按2 mg/kg体质量稀释成5%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山羊机体抵抗力,放牧要到地势高燥的地方,避免蜱虫叮咬;搞好环境消毒工作,对养殖场要定期消毒。
把好检疫关,搞好检验检疫,不从疫区引进羊只,新引进的羊只,做好隔离观察。
S858.27
B
1004-5090(2015)06-0048-01
201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