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2015-03-20张永文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体系院校高职

张永文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江苏 徐州 221116)

0 引 言

我国著名教育家梅贻琦指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学校内涵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关键。师资队伍质量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础,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升办学水平,增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1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评价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关于高职教师评价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尚不成熟,高职教师评价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职教育的特点不明显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又有其显著的特殊性,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这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双师”技能,既能承担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践教学。国务院于2014 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应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明确指出要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沿用或“移植”本科院校的教师评价,忽视对教师实践经验和应用技能以及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办学,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的目标,必须强调实践教学。如果教师评价体系中缺少对教师实践教学的考核指标,对教师的导向不正确,影响实践教学质量[1]。

1.2 评价指标不合理

评价指标是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评价指标合理与否影响教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对于教师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由于受到国家鼓励科研与创新政策和国内外本科院校普遍重视科研工作的影响,科研成果也成为高职院校评价教师的核心内容。一些高职院校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无心教学,而许多科研成果质量不高,无法服务教学与生产,这不仅破坏了学术研究的环境,而且影响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师资队伍质量的提升。此外,高职院校局限于评价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成果等显性指标,忽视评价教师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发展潜能等隐性指标,评价体系不全面、不合理。

1.3 评价主体不全面

在教师评价活动中, 教师不仅是评价的对象,而且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因为设置教师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与复杂性的特点, 仅仅依靠学生、同事和领导提供的评价结果,无法全面深入地反映教师教学情况。因此,应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构建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同事、学科专家、学生、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方式。如果在教师评价中,没有教师参与,这会让教师产生不平等的认识,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1.4 评价的激励功能被忽视

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教师,不断改进和提升其能力和素质。而目前高职院校教师评价还是一种奖惩式评价,重视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忽视教师未来的发展;重视教师的劳动交果和教学过程。目前对教师进行静态评价,缺乏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教师对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认知不足,导致教师评价的激励功能无法发挥[3]。

2 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2.1 科学可行

在设计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时,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教师评价方法。同时,从学校教师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客观、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学校制定评价体系要科学规划,让教师代表参与并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要尊重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学校领导应避免主观臆断。设置的评价体系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充分考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以确保评价体系具有可行性。

2.2 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是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教授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不仅要激励教师献言献策、深入研讨,而且应让教师充分了解教师评价体系。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岗位、不同职称、不同性别教师发展和需求的差异与多样性,确保评价体系的公开、公平、公正。

2.3 尊重教师

教师是评价体系的主体,教师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坚持从教师出发,一切为了教师发展的原则。高职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而且教师之间还存在显著的个性差异,这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富有活力。因此,一方面,要设计考核教师基本要求的指标;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教师的个性和需求差异设计评价指标,同时还要考核教师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指标[3]。

2.4 注重发展

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奖惩教师,而是为了学校和教师的长远发展。在开展教师评价时,要更加注重信息反馈。一方面,要肯定教师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另一方面,要帮助教师反思问题,发现不足,提供改进措施,实现以评促改和以评促升的目标。

2.5 与时俱进

高职院校要结合国家关于高职教育的宏观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以及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调整、更新教师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是动态的,学校在不同发展阶段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在教师不同阶段采用侧重点不同的评价方法[4]。

3 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的两大核心问题是“谁来评”和“评什么”,即评价主体与评价指标。

3.1 高职院校教师评价的主体

传统的高职教师评价主体是学校或部门领导。这种一元化主体评价不仅有失公允,而且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树立客观公正、公平合理的教师评价观念,确立多元化评价主体,实行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专家、同事、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方式。

3.1.1 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最清楚自己工作的优点和缺点。 教师参与评价,可以消除教师的反感和抵触心理,增强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3.1.2 学生评价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服务对象,应把教学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评价标准,学生是最有资格对教师评价的主体[5]。然而,单纯依靠学生评价也会产生一些问题, 必须掌握各个渠道信息,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3.1.3 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是指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教学质量考核组对教师教学进行考核和评估的活动。专家评价不仅可以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提供诊断方案,有利于控制和提高教学质量。

3.1.4 同事评价

同事评价是指同一学科组或同一教研室内的同事之间进行互相评价的活动。同事之间彼此了解,同事评价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学科和专业建设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3.1.5 行业评价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以及职业教育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决定了行业企业的作用,行业和企业参与教师评价非常必要,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凸显了高职教师评价的特色[6]。

3.2 高职院校教师评价的内容与指标

高职教师评价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决定了高职教师评价体系应具有多样性、多层次、灵活的特点。教师评价指标必须能反映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2.1 职业道德与素质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责。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是教师评价的基本内容。高职教师应具备服务社会、热爱教育事业和奉献职业教育的精神。

3.2.2 专业知识与技能

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熟练的技能是一名合格高职教师的必备条件。高职教师要具备渊博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因此,高职教师应与时俱进,根据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2.3 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素质和能力是教师能否成功展开教学工作的关键。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应用性,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3.2.4 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审视和分析教学过程,同时高职教育具有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能力。因此,高职教师应坚持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促进自身持续进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 结 语

高职教师评价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和关键,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助于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客观合理、科学可行的高职教师评价体系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 既需要持续创新,又需要高职院校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1]杨军.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中的缺陷与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12):37-38.

[2]沈娟.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文教资料,2008(11 上旬):158-159.

[3]马勇琼.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29(2):100-103.

[4]徐绍莉,生云龙,杨长青,田静.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及构建原则[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8(4):17-20.

[5]徐景贤,张薇.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1):1-4,7.

[6]袁淑芳.高职院校教师评价的有效性措施[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100-102.

猜你喜欢

体系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