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红色旅游资源与民间艺术融合发展途径探析
2015-03-20李飒飒薛改霞
李飒飒,薛改霞
(榆林学院 思政部,陕西 榆林 719000)
榆林红色旅游资源与民间艺术融合发展途径探析
李飒飒,薛改霞
(榆林学院 思政部,陕西 榆林 719000)
榆林不仅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而且拥有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榆林红色旅游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研发红色旅游产品时融入民间艺术因素,在推介红色旅游资源时结合民间艺术风格,在建设红色旅游景点时融合民间艺术内容,在培养旅游行业人才时注重人才素质的双向兼备等方式将民间艺术融入到红色旅游资源之中,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样不仅可以挖掘和保护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旅游发展,而且可以传承民间艺术,保护传统民族文化.
榆林;红色旅游;民间艺术;融合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目前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的旅游形式,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成为国内旅游的新亮点.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2]p674民间艺术是艺术范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艺术的内涵深刻地体现着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观念、习俗、情感以及审美情趣,是现代人了解、理解文化传统最好的文化资源.
在近代中国,榆林是陕北革命的策源地,是陕北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产生过众多的革命历史人物及遍布全境的革命历史遗迹,目前全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极具开发价值的有20余处,如佳县神泉堡、米脂杨家沟、绥德师范及抗大、警备司令部旧址,清涧袁家沟、清涧起义旧址、靖边小河会议旧址,横山起义旧址等都是品位优级的红色旅游资源.此外,榆林民间艺术也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高亢舒展的民歌,热情奔放的唢呐,悠扬委婉的榆林小曲,自弹自唱的说书,节奏明快的快板,惟妙惟肖的剪纸,栩栩如生的刺绣,细腻精美的雕刻艺术等.这些民间艺术既具有鲜明的边塞地域特点,又保留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古老的民族艺术特色.将红色旅游资源和民间艺术结合发展,不仅可以开发红色资源,推动旅游发展,而且可以传承民间艺术,保护传统文化.
1 研发红色旅游产品时融入民间艺术因素
红色旅游以产业形式出现,它不仅包括旅游消费,还包括了旅游的公共消费品(景点、酒店、纪念品等)的生产、流通、分配等,形成了社会再生产诸多环节的循环.[3]p11全国大地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产品也趋于雷同,对此,我们应该以新的理念和视角制作旅游工艺品,在产品研发时,将民间艺术引入市场领域,以红色革命题材为内容,以榆林民间艺术为形式,旅游产品设计从其图案、造型及题材寓意寻找启示以及契合点,提取榆林地域视觉符号,深入挖掘榆林民间艺术的内在精神和实质,使传统工艺实现现代表达.这不仅扩大了民间艺术的范围和规模,也实现了传统艺术的与时俱进,为消费者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比如,可以尝试将革命素材融入到剪纸工艺中去,也可以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使刺绣工艺具有民族特色和革命情怀.将淳朴的民间艺术和热情的革命情感相结合,打破传统风格,强化视觉冲击力,体现榆林丰富的文化内涵.
2 推介红色旅游资源时结合民间艺术风格
红色资源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资源,也是一种经济资源,对它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还能获取颇丰的经济效益,但是只有通过宣传推介,外界才能了解榆林的红色资源,进而带动榆林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在宣传过程中,应该开展多层次、高水平和全方位的宣传推介营销活动,利用报刊、广播、影视、演艺、微博、微信、动漫等信息平台对榆林红色资源和民间艺术进行广泛的传播.
民歌对宣传推介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一首《东方红》传唱至今,榆林人民用民歌表达了高涨的革命热情,讴歌了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寓意,这就是红色革命题材与民间艺术完美结合的表现.当前推介榆林红色旅游资源时,大可借鉴这样的表现形式,比如,可以邀请榆林民歌代表人物王二妮作为榆林红色旅游资源形象代言人,创作出民歌形式的红色旅游宣传主题曲等.
影视作品的宣传力度也不容忽视,创作和推广大量以革命事迹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对提高红色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鼓励在榆林拍摄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在作品中体现榆林民间艺术的特色,以影视旅游为突破口,延长产业链,扩大榆林红色资源的影响力.而那些拍摄的影视基地,还可以变成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如《边关烽火情》、《平凡的世界》等影视作品,不仅作品本身反响较大,而且拍摄地点每天游客络绎不绝,使这些取景地又演变成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举办大型主题活动也是带动红色旅游发展的一种方式,比如在以“重走转战路”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活动中,因地制宜地进行民歌大赛、剪纸比赛、秧歌表演等,既能提高民间艺术的技能,又是对红色资源的大力宣传.
3 建设红色旅游景点时融合民间艺术内容
旅游景点是吸引旅游者前来观瞻游览的物质载体,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和空间载体,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旅游者出游的最主要目的和因素.[4]p1所以景点建设至关重要,在景点建设时,结合民间文化内容,增强榆林文化底蕴.政府可以积极引导和鼓励成立更多的民间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让它们依托榆林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大项目带动,大资源整合,大市场运作的方式,以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民族化、品牌化、地域文化为依托,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求,逐步实现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榆林中赢文化广场,就是一个商业文化产业的重点项目,它集文化、购物、影院、餐饮等于一体,最难能可贵的是广场里面的文化街,既有榆林红色革命纪念馆,又开设剪纸、刺绣等展览馆,在一个实体景点加入了各种文化因素,这样可以让游客整体感受到榆林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可以促进榆林红色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4 培养旅游行业人才时注重人才素质的双向兼备
红色旅游资源不同于传统的观光旅游,它包括了自己独特的涵义和精神,要使这些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使游客在红色景区有不同于其他景区的体验和感受,就必须通过解说系统着力阐释红色旅游的内涵,使中国革命和战争时期的历史遗迹和精神瑰宝得到充分展示.使游客在体验时,达到净化心灵、鼓舞精神,升华思想的效果,都需要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作为基础,所以“旅游人才是旅游行业蓬勃发展的智力保障和软实力的体现,只有在旅游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上具有优势,该行业的发展才会欣欣向荣、发展壮大.”[5]可见,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是旅游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旅游人才不仅代表了一个景点和地区的文化精神风貌,而且是旅游文化的传递者,所以在培养和选取时,既要注重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又要兼顾民间艺术的修养.高校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应加强和改革培养方案,结合旅游专业特点和实际,依托地方红色资源,融合民间艺术文化,开设融合课程,努力培养具备现代意识和传统技能的创新型旅游人才梯队.
当然,榆林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旅游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产业,涉及交通、建设、财政、文化、环境等众多部门和行业,红色旅游的开发和建设也不例外,同样需要很多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所以政府要坚持着眼和服务于全局,整体规划、科学定位.因为一个地区的旅游总体形象是该地在强手如林的旅游市场中树立起的一面与众不同、独具魅力的旗帜.它是一个地区地脉、史脉和文脉的集中体现,是该地旅游特色的高度概括,是旅游精华的形象展示.[6]p64榆林红色旅游业只有走将红色文化、边塞文化、民间文化紧密结合的道路,才能探索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1〕国家旅游局.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R].2004.
〔2〕辞海.[k]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3〕黄细嘉,龚志强,宋丽娟.红色旅游与老区发展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4〕张凌云.旅游景区景点管理[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
〔5〕周敏.发展大别山红色旅游途径之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22):394.
〔6〕王兴斌.旅游产业规划指南[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F59
A
1673-260X(2015)09-0047-02
榆林市科技局项目“榆林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Sf13-20);榆林市科技局项目“转战陕北”线路和榆林红色旅游产业开发研究(2014cxy-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