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发展初探
2015-03-20刘博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广州510800
刘博(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发展初探
刘博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广州510800)
摘要:独立学院发展十年之际,已出现部分独立学院转型为民办高校,与母体学校脱离.部分独立学院仍处在观望期,在思考转型与否之际,可先审视独立学院发展至今存在哪些不足,立足新形势,加强独立学院内涵式发展,进而探索独立学院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独立学院;内涵式发展;母体学院;民办高校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对独立学院的名称、办学原则、申请者及运行机制等进行了规范和说明.《意见》指出,独立学院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为规范与引导独立学院的改革发展,教育部在2008年颁布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简称“教育部26号令”),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教育部26号令”的发布,引发独立学院去思考未来发展的路应该在哪、如何定位、如何发展.截止2014年6月,教务部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30余所高校提出了试点转型的申请.
显然,独立学院是中国特色教育的产物,独立学院在短短的11年中得到迅速的发展,部分高起点的独立学院已经具备高水平的办学能力,也具备相当的办学规模.2014年6月教育部在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我国将抓紧制定出台职业教育的配套政策,重点抓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沟通,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支持部分有意愿、有条件的本科高校转型.
在这种新形势下,独立学院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怎么规划未来发展的路,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在这种未来趋势尚未明确的情况下,独立学院可选择独善其身,再顺应时势,造俊雄.
1 独立学院发展之短板
1.1办学模式同质化,缺乏办学特色
独立学院办学时是以“依托母体,错位发展”的原则发展起来,十年间全国涌现出300多所独立学院,大部分独立学院走的是趋同的路子.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学科专业设置雷同,过分追求全、统,忽略了精、特.缺乏自身的办学特色,忽略重点优势专业的建设.往往一所大学因重点学科而闻名,因其具有高度和广度的高原学科.另一方面体现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办学定位不鲜明,缺乏自身的办学特色.
1.2师资结构不合理,科研能力薄弱
由于独立学院有母体学校的支持,大部分独立学院相当部分的师资来源于母体学校,大部分学科专业的带头人是母体学校的优秀教师兼任,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可能存在心有余力不足的情况.另外,大部分独立学院都存在师资结构上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两头大”一部分是即将或者已经退休的资历深厚的教师,一部分则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中间小”则是体现在中间骨干教师的人数少.由于师资的培养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多的过程,从长远上看待这个问题,则有可能会出现“断层”现象.其次,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的失衡.兼职教师比例偏高的长期存在,并不利于学校师资水平的提高和师资结构稳定性的建立.另外,由于年轻教师的教学经历尚浅,以及师资结构的不稳定性,难以形成科研队伍和学术梯队,也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无法给年轻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进一步导致科研能力薄弱,也影响了独立学院学科水平的提高.
1.3过于依附母体学校,独立能力有限
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依附母体学校发展,管理模式、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沿用或者照搬母体学校的做法,并未做到贴近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
1.4发展后劲薄弱,忽略品牌建设
独立学院在十年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各自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那么,在面临生源的日益减少问题时,独立学院能否实现再突破.高校债务日益环节,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公办学校也出现了发展转机.那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独立学院的学生规模和学生质量能否提高,自身办学特色和收入水平能否维持,能否突破原有的现状,实现再飞跃,显然考验重重,如此一来,独立学院的发展后劲显得薄弱.
再者,部分独立学院为了提高收入水平,片面的追求学生规模的扩大,从而造成学生人数的膨胀与自身的办学设备条件不协调.追求规模扩张,忽略自身特色的建立和品牌的建设,也不利于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5办学经费来源单一,政府支持力度有限
独立学院在其办学过程显然有别于公办院校,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收入,个别独立学院的一部分办学经费来源于投入方.由于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独立学院生源的不稳定性则会影响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收入,进而也造成了办学投入的不稳定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下降.在实践中,部分独立学院忽视了办学成本管理,成本核算不合理等问题也导致了独立学院有限的办学经费使用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了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
在过去,政府对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在具体事宜上没有平等对待,例如土地征用、科研项目、财政资助等方面,民办学校享受到的待遇明显低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快速发展需要政府提供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和政策支持,才能与公办学校处在同一水平齐步竞争,相互促进和发展.
2 独立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建议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限制其发展的短板,为了突破发展瓶颈,独立学院应当加强自身的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实现内涵式发展和顺应外部发展趋势,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2.1明确办学定位,专注特色发展
第一,明确办学定位.独立学院的错位发展,应该结合地方经济、产业和社会需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构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有利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作和实践能力的平台,注重学生“将理论转化为技术、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
结合地方和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办学特色,对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规格、服务区域和面向行业进行合理、系统的定位与规划,促使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与国家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市场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第二,设置特色专业.独立学院办学的灵活性,在专业设置上具有自主性,这给独立学院创造了良好的竞争机会,独立学院应该利用政策支持,充分考虑地区性、社会和经济需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集合,集中力量办好与区域经济结构较好匹配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发展特色学科建设必须明确重点,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同时,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做好学校发展规划,特色专业的设置应该具有前沿性、特色性、需求性.
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可体现在其培养的毕业生上,毕业生是否收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才能体现出这所独立学院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是一所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打造特色专业,建设好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办学的岁月长河中,不断沉淀积累下来的,一所大学的人文精神所在,更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灵魂,对每一个学生品格的塑造、精神的熏陶、气质的建立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因此,独立学院应当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和办学特色,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可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精神文化的推广、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
2.2抓住教学根本,提高办学质量
第一,着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应该是独立学院发展过程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独立学院在引进师资这一环,要打破常规,拓宽渠道,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急需人才、紧缺人才,并在待遇上、工作条件上给予倾斜,同时要注重校内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不断加强高素质、高水平师资人才的储备.只有不断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为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雄厚的师资队伍就像一支能打硬仗的兵队,能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披荆斩棘,可见师资结构的稳定性和合理性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深化产学研结合模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中应该坚持人才、项目、基地、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开展与行业、企业、协会深度合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将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给企业输送贴近需求的人才,进而提升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深化教学模式与实践训练的协同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科研能力是一所大学学科能力的体现.通过建立产学结合能更好地將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有利于引领和推动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
第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走出去”,与国际知名院校合作,促使办学理念国际化、人才质量国际化、培养模式国际化.加强国内外师资交流,提升学校整体师资水平.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开拓师生国际视野.
3 总结
独立学院的真正独立是转型为民办高校,与母体学校脱离.独立学院在转型前,应当总结过去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那些不足,加强办学定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为“亮剑”的那一刻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网站,http://www.scio. gov.cn/xwfbh/xwbfbh/wqfbh/2014/20140626/index.htm
〔2〕罗杰.独立学院转设后的挑战与对策.教育教学论坛,2014(1).
〔3〕阙明坤.新转设民办本科高校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2(1).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2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