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贫困生群体特征与资助策略研究——以南京某警院贫困生群体特征数据分析为基础

2015-03-20林倩倩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贫困生心理

牟 新,李 洋,金 鑫,林倩倩(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公安院校贫困生群体特征与资助策略研究——以南京某警院贫困生群体特征数据分析为基础

牟新,李洋,金鑫,林倩倩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本文在针对公安院校贫困生群体特征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对南京某警院2011级至2013级的对贫困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结论;通过纵向的时间比较和横向的专业比较,深入研究南京某警校贫困生群体的分布特征和不同类型贫困生的群体特征,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定势思维,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学生资助策略.

关键词:公安院校;贫困生;心理;资助策略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公安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

1.1.1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完善

随着各项国家助学政策的不断推进和资助工作的全面开展,公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建立了以“奖、勤、困、补、贷”为主的学生资助体系.在新生入学阶段,家庭贫困的学生在报到时可通过绿色通道,缓交学费和住宿费,先行办理入学相关手续;在军训期间,将对新生进行家庭经济调查,与学生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进入家庭贫困学生信息库.此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申请生源地贷款或者国家助学贷款,此类贷款在校期间属于无息贷款,毕业后方进入计息阶段.

公安院校的贫困生在校期间还可申请各类奖学金,一般提供校内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及国家助学金.公安院校也设有勤工俭学岗位,向困难生提供各类生活补助.勤工俭学岗位能够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并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生活补助按月发放,可缓解贫困生的生活短缺情况.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符合条件的贫困生还可享受学费减免政策,即英烈子女、孤儿(生活无着的)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等可享受不同程度的学费减免.

在毕业后,符合条件的学生可申请基层就业学费/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由国家财政承担学生的学费或贷款.服义务兵役的应届毕业生(或在校生)根据相应的政策也可获得学费或贷款的代偿.

如上所述,公安院校的学生资助体系已基本成型,完成了从新生入学到大学毕业后的整个阶段,资助措施也较为多样,资助覆盖面较为合理.

1.1.2公安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中仍存在的问题

一是奖助学金的来源单一:在对南京某警校奖学金进行科学论证的过程中,笔者对学校周边的普通院校及同省份的公安院校的奖学金设立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与普通高校相比,公安院校的奖学金、助学金的主要来源是上级财政拨款和事业单位收入,几乎没有来自校友或企业的捐赠.而普通院校的奖助学金的项目繁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选择范围较广,选择余地大;反观公安院校,奖助学金的种类少,评比和学生的成绩密切相关,易使学生形成被动的“等、靠、要”思想,且成绩不好的贫困生较难申请到奖助学金.

二是勤工俭学工作亟待发展:因为警务化管理而产生的单一条块结构、命令—服从模式使得公安院校的勤工助学工作发展滞后,仍是侧重于“救助”,单纯地从经济上解决贫困生的问题,而没有发挥出勤工助学对贫困生的积极心理影响.具体表现为:勤工俭学工作的形式单一、工作时间僵化、岗位类型较少.公安院校的勤工助学岗位绝大部分为校内岗位,分布在图书馆高、教学和行政管理等部门,学生主要从事清洁、整理文件等事务性工作,此类工作性质导致学生较难在勤工助学中获得价值感,往往对工作的态度较为消极,致使工作岗位的人员流失率较大.

1.2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2.1研究目的

通过对南京某警校贫困生近年来的相关数据分析,形成南京某警校贫困生群体特征的报告,明确贫困生的性别组成、民族分布以及生源地、城乡结等方面的情况.

1.2.2研究意义

贫困生是高等学校中的一类特殊的群体,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容易在学习、社交、就业等方面产生不适,严重的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乃至学校的正常工作教学秩序,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物质帮助和心理关爱.作为特殊性质的公安院校,采用的是军事化、警务化的严格管理模式,因此对贫困生的管理和资助也有别于其他院校,因此,在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平台的基础上,成立项目组就南京某警校贫困生的群体特征进行相关调查研究,通过对这一群体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量化贫困生的各类数据,精确定位贫困生状态,为制定实用有效的学生资助策略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撑.

1.2.3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采用了下列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学生工作现有的贫困生资料入手,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2)定量分析法.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对南京某警校2011级至2013级的对贫困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结论;

(3)比较分析法.通过纵向的时间比较和横向的专业比较,深入研究南京某警校贫困生群体的分布特征.

2公安院校贫困生群体特征概况

2.1公安院校贫困生的总体特征

2.1.1性别分布

研究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2013年,全校共有学生4192人,这三届的贫困生共有822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9.61%;贫困生中男生757人,占总人数的18.06%;女生64人,占总人数的1.55%,占女生总数的8.7%,其中特殊困难的女生有19名.

在公安院校男多女少的状况下,男性的困难学生占贫困生总数的大部分,但是也应注意到虽然女性困难学生的总人数不多,但是在女生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

2.1.2民族分布

研究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2013年,全校共有少数民族学生446人,其中贫困生共有146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32.73%;在少数民族贫困生中,一般贫困的有77名,占少数民族贫困生的52.73%,特殊贫困的有69名,占少数民族贫困生的47.26%.

从中可以看出,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的贫困生比例较高,且特殊困难比例大.少数民族中困难生人数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藏族、彝族、满族、蒙古族和土家族.

2.1.3生源分布

(1)贫困生的城乡分布:在822名贫困生中,来自城镇的有181名,占贫困生总数的22.02%;来自乡村的有641名,占贫困生总数的77.98%.

研究数据显示,来自乡村的贫困生远多于来自城镇的贫困生.

(2)贫困生的地域分布:在822名贫困生中,来自东部地区的有231名,占当地录取总人数的10.68%,占贫困生总数的28.10%;来自中部地区的有199名,占当地录取总人数的26.22%,占贫困生总数的24.20%;来自西部地区的有392名,占当地录取总人数的30.84%,占贫困生总数的47.69%.

研究数据显示,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中贫困生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最高,而来自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的贫困生人数虽然在东部学生总数中所占比例不多,但其占贫困生总数的比例高于中部地区,这表明贫困生的数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联系,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生.

三年的研究数据显示,困难生人数排在前五位的省份依次是云南省、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和河北省.

2.2公安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业特征

2.2.1公安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特征

与普通高校的贫困学生一样,公安院校的贫困生也普遍具有自卑、焦虑、孤独、敏感等特征,此外,公安院校实行半军事化的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的要求严格,奖惩分明,给在校学生带来的强烈心理冲击,因此公安院校的贫困生易形成强烈的心理冲突,他们往往显现出下列心理行为模式:

(1)内心冲突强烈:对于考入公安院校的贫困生而言,就读公安院校意味着今后有稳定的工作和良好的收入,满足了家人的期待,对其自尊有极大的提升作用.但另一方面,当他们来到学校后,发现与其他同学在价值观、日常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等方面有差异之后,往往又陷入自卑的境地.公安院校贫困生的内心,往往是自尊与自卑同时并存的状态,这对于他们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定位产生了一定的干扰.

(2)人际交往问题突出: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采取的是半封闭模式,学生不得随意外出,从客观上限制其发展新的人际关系.在校内,学生以区队单位参加学习和各项活动,人际交往范围狭窄.贫困生因经济原因往往对人际交往中的花费心存顾忌,因此获得各类信息的渠道也单一,获得的各类信息相对较少,失去了很多结识新朋友的机会和锻炼、提升个人能力的机会,他们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也相对较弱.

(3)社会支持不足:公安院校的贫困生往往来自艰苦偏远地区,甚至有部分贫困生的原生家庭本身也存在着问题,因其社会支持系统没有当地学生和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丰富,在遇到困难或人际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自己默默承受,缺乏寻求外在援助的意识和机会.在公安院校高强度的训练和严格管理模式下,贫困生呈现出内心封闭,遇到危机应对失当的状态.

2.2.2公安院校贫困生的学业特征

根据项目调查显示,绝大部分贫困生来自边远艰苦地区,因教育水平层次不齐导致学习基础薄弱,与来自发达地区或大城市的学生相比,他们没有接受过思维训练或素质提升的相关培训.在学习自主性与自律性方面,贫困生与非困生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学习的灵活性和学习的科学性方面则存在差异.在南京某警校对学困生的帮扶活动中发现贫困生在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理论等基础课程以及思辨性较强、实验性较强的专业课方面存在着学习困难.

3公安院校贫困生资助策略研究

笔者认为,公安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应遵循这一核心原则,即:由学生资助策略由单一扶贫向多元资助转变,学生资助观念由经济资助向心理资助倾斜.我们应认识到,经济上对贫困生的扶持是手段而非目的,学生资助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给予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扶持,促进其适应高校生活,从个人层面来说,要助其实现个人的发展,从宏观层面来说,要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在开展实际工作时,应注意巧妙地运用或避免一些心理定势,与受助学生建立安全、信任的联系,要激发贫困生内在的价值感和奋进心,使其在心理上能够坦然接受资助,防止出现将资助等同救济的局面.

3.1公安院校贫困生中特殊群体的资助策略

调研数据显示,女性贫困生占学生总人数的1.55%,占女生总数的8.7%,其中特殊困难的女生有19名.这部分女生尤其需要关注,除了保证对其进行经济方面的支持外,还需要考虑到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方法和态度,呵护其脆弱敏感的心灵,对女生在学校可能遇到的困境要予以帮助,为其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建议.对于少数民族学生中贫困生较多,特殊困难生比例大的情况,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消除学生的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隔阂感、增加其与普通学生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促使其主动了解资助措施,有效申请资助项目,减少其外出求学的疏离感.贫困生的生源地分布调研显示,乡村、西部省份仍是贫困生的主要来源地,而东部地区的贫困生在人数和比例上也显示出较高的数值,这要求我们在资助工作中要加强对东部地区贫困生的关注,不能想当然的将资助工作项中西部地区倾斜.此外,在工作中对贫困生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和省份的贫困生也应予以较多的关注,可通过同学之间的老乡关系更加灵活、深入宣传各类各项学生资助政策.

3.2公安院校贫困生不同困难性质的资助策略

笔者在学生资助工作发现,贫困生具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贫困生学习成绩优良、心理素质好,我们将之称为单纯家庭经济贫困;第二类则是家庭经济困难伴随学业困难,有多门课程达不到合格标准,我们称之为学困生;第三类贫困生因原生家庭等因素,还伴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心理关注生.对这三类学生,要巧妙利用或避免一些心理定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针对单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通过多渠道进行资助政策宣传,并跟踪他们的申请过程,确保其提高申请成功率,防止这部分学生出现习得性无助的心理,进而影响在校的学习和生活.针对学业困难生,则可以建立固定的学业帮扶关系,由任课教师或学有余力的学生与之建立联系,这样的做法是利用霍桑效应,使学困生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其的关注和期望,在获得学习辅导基础上激发心理能量,实现正向的转变.而心理关注生则是学生资助工作中需要投入最大资源去关爱的群体,这部分学生因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影响,往往内心敏感封闭,行为退缩偏激,此时除了常规的经济助困和心理跟踪外,还应善用罗森塔尔效应,与其建立稳定安全、可信赖的人及联系,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始终关注他们,丰富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其安全感,增加其归属感.

4 结语

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它本身的意义在于“授人予渔”,只有不断挖掘工作措施,改进工作理念,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好地为贫困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朱伟,潘捷.基于心理扶贫的贫困生资助对策[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7(01):90-92.

〔2〕赵曼,王希文,曹军会.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透视与资助体系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29-132.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LGZD201501);江苏省仙林大学城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研究(2013-2015)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237-03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贫困生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心理感受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