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2015-03-20李慧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李慧(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李慧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摘要:改革开放使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并且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多元化经济模式的发展,农民的收入结构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居民收入水平的众多影响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性因素,而产业结构的科学合理程度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宏观上研究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与农民收入结构的相互关联,并展开描述性分析,最终提出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建议来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农村;收入结构;影响机制;多元化收入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广泛关注的、重要的农村社会性民生问题,在我国基本国情下,农村及农业的发展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其中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其核心问题.从宏观上看,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我国社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程度的关键指标,从微观上看,农民收入水平又直接决定了农民自身的可支配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无论是出于“国计”还是“民生”,对提高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的深入研究,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诸多因素中,农业产业结构因素无疑更具有针对性.
1 相关文献综述
经验统计派的代表克拉克认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在产业结构中的位置会逐渐变动.另一位经验统计派的代表库兹涅茨通过对十数个国家的相关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农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会不断减弱,而非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1].结构主义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过程实质上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增长过程,这个观点被罗斯托研究并证明,他认为经济的增长并非单独发生的,而是依托于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而实现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经济的变化.我国学者杜超、李宇普、王立平、王健等人,通过建立实践数学模型的方式,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实证表明了产业结构变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显著推动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与托达罗的“二元经济理论”认为,在不同时间段,人口的流动特征促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进而是农民收入发生大幅变化.拉尼斯、Haton、William等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不同研究方法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收入来源构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分析,他们认为应用于农业的新科技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大大节约了劳动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其他部门,继而带来收入结构的变化[2].陈小军、李学灵、张尚豪等人结合我国相关部门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践验证结果表明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
针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变化与农民收入结构变化之间的关联性,我国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陈涛在参考分析了天津市1980~2007年的农业原始数据之后,认为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刘秀兰、胡文君等人结合农业产业结构数据、农民收入结构数据、农村劳动力结构数据进行搜集统计后,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的方式,实证了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对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巨大影响[3].
2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与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2.1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三大产业之间越来越趋于均衡.从GDP的贡献值来看,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GDP贡献值在全国GDP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其中第一产业GDP比重下降较为明显,第二产业GDP比重下降较为平缓,基本维持在40%~50%之间,而第三产业的GDP贡献比重则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到目前为止,第三产业的GDP贡献比重与第二产业的差距逐渐缩小.从吸纳就业人员的视角来看,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比重下降较为明显,第二、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比重逐年上升,并日趋接近第一产业拉动力吸纳比例.
从行业结构的变化来看,农业产业的GDP贡献比重逐年下降,从1987年的26.8%下降到2012年的10%左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重心的变化情况[4].由于国家大力支持工业、建筑业、旅游业、金融业等第二、第三产业,使其GDP贡献的增幅超过农业,这也使得农业GDP比重下降不足为奇.从就业人员吸纳视角看,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比例逐年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因素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另一方面是因为新科技、新技术不断运用于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使用率,造成农业吸纳劳动力逐年下降的现状.
2.2我国农民收入结构的现状与变化
分析农民收入结构对于研究农民与其他产业的经济关联具有积极的意义.农民收入结构能够直观的体现农民收入途径,并客观的反应出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给农民收入结构带来的变动.
从收入来源看,农民收入构成中家庭经营收入仍然占据较大比例,但总体变化趋势是逐年下降.此外工资收入的比例在不断提升,第二、第三产业收入的贡献值不断扩大,这说明农民在农闲时间越来越多的走出去务工来提高收入水平;从收入形式上看,农民收入主要包括现金收入与实物收入两部分,现金收入比重越来越高,实物收入不断下降;从地区差异来看,不同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不同,并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造成农业收入性质不同.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业非农业收入比重要远远高出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非农业收入比重.
3产业结构变动对农民收入结构变动的影响机制
3.1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进而提高农民收入
从经济学来看,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产业结构的优化必然带动经济增长,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产业结构决定了资源配置情况,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推动了经济的增长;第二,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形成产业结构效应,进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无论是从供给角度还是从需求角度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必然会随之提升,伴随而来的是供给的增加,这就会使社会资源配置在产业结构中发生变动,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来增加社会供给.这种基于社会供需变动的资源重组与优化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使资源在最合理的状态下发挥做大作用,推动经济的增长.从主导产业角度来看,主导产业新技术的引入提高了部门生产率,进而提升了产业发展速度,整体上拉动了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必然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
3.2产业结构变动引起就业结构变化而影响农民收入
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配置发生变化,而劳动力是农村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引起劳动力就业状态的变化.就农村产业结构而言,其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三个方面[5].
首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民工资收入与边际收益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合理的地区能够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劳动力产生区域性转移来增加非农业收入,进而增加了农村家庭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不同地区间的转移使得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技术、新行业,提高了这部分劳动力的编辑劳动效率,拉动了农民工资收入.
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高了产业资源利用率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也带动了劳动者生产率的提升.劳动者具有向高生产率转移的趋向,这就使得劳动者不断向高生产率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完成了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优化,这种趋势不断发展的结果就是促成了资源配置、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完善,进而引起农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
最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升,这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在新的生产经营理念的推动下,农村家庭开始逐渐转变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不再仅局限于农业劳作,而逐渐参与到其他行业的经营中,比如运输业、建筑业、零售业、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等非农业经营模式,这使得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大大增加,进而提升了家庭收入水平.
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定量分析
4.1产业结构对农民收入影响模型建立
前文对农业产业结构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过,在本部分,主要通过量化的方式对农村产业结构与农民收入结构件的相互关联进行分析.农民收入结构的构成要素以及影响因素有许多,本部分主要基于第三产业结构对农民的收入结构影响进行研究.为构建相关回归模型,设定以下几个主要变量:YGt、YJt、Xti、Wti,其中YGt表示第t年农民工资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比重;YJt表示第t年家庭经营收入占纯收入比重;Xti表示第t年第i产业产值占GDP比重;Wti表示第t年第i行业产值占GDP比重.构建如下两个回归方程:
YJ=β0+β1X1+μ
YG=β0+β2X2+β3X3+μ
其中X1、X2、X3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考虑到所设计变量在实际中多为非均衡过程,因此对回归方程进行误差修正,获得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DYG=-β0+aecmt-1+β2DX2+β3DX3+ε
由农民收入结构的分析可知,农业收入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明显,非农业收入才是产生家庭收入差别的关键因素,因此设定W2、W3、W4、W5为变量分表表示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占GDP比重,建立回归方程如下:
YG=β0+β2W2+β3W3+β4W4+β5W5+μ
4.2模型实证分析与解释
由上面的回归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可知,在农民收入结构中,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因素明显区别于工资性收入,前者主要是第一产业影响,后者则是第二、第三产业影响.从产业结构分析来看,第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贡献为正值,且拉动指数超过1.6,即第一产业GDP比重每增加1%,相对应的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家庭纯收入比重增加1.6%.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同样会带来农民家庭收入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工资性收入,且第三产业的拉动系数高于第二产业.
对行业进行分析可知,不同行业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亦不同.结合我国近20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分析,并进行回归分析可知,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不同,其中交通运输业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最大.
5 结论
经过研究发下,目前我国农村收入结构现状来看,家庭收入仍然是农民最主要的收入形式,但非农业收入不断增加的趋势明显,并且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农民增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内部调整、重点培育农村乡镇企业、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等措施是目前较为有效的、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来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和增加农民家庭收入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烨军,宋马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统计教育,2008(9).
〔2〕薛英会.绥化市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6.
〔3〕朱学新.我国农民收入的结构性差异与内部分化研究[J].财政研究,2014(11).
〔4〕张志扬.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J].福建农业,2014(12).
〔5〕白晓冬.奈曼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牧民收入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6.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