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彝族英雄史诗 《阿鲁举热》的主要内容及文化内涵

2015-03-20杨甫旺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阿鲁史诗彝族

杨甫旺

(楚雄师范学院地方民族文化研究院,云南 楚雄 675000)

远古彝族英雄“阿鲁举热”,又叫“支格阿鲁”,因各地彝族支系和方言而有多种大同小异的名称。有关支格阿鲁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典故等民间文学作品遍布云、贵、川等广大彝族地区。流传于云南小凉山的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杨甫旺,2012),集史诗、神话、故事于一炉,比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收集整理的《阿鲁举热》 (祁树森、唐楚臣,1993)内容更为丰富,结构更为完整,情节更加曲折,基本反映了云南彝族“阿鲁举热”的全貌。这部英雄史诗在艺术特色、思想内容上都有自己独特之处,是研究《阿鲁举热》的重要文本。

一、史诗的内容梗概

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分18个标题叙述:万物初始、阿鲁降生、阿鲁成长、离父寻母、阿鲁射日月、阿鲁喊日月、打蚊子、蟒蛇和石蚌、除妖救母、试儿、降雷、平地、驯动物、降马、收妖婆、降妖怪、斩邪龙、阿鲁之死、龙鹰大战,这18个标题的内容归纳起来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远古的时候,没有天和地,天地连一片。雾露闪亮光,红云上升为天,白云下降为地,生成天和地,昼夜也分开。有了天和地,没有人类和万物。天神举策祖挥鞭把白云、黑云赶在一起,生出了山河、树木和飞禽走兽,紫云和蓝云又产生了管理万物的人类。万物产生后,样样都相配。男女相配传人种,有了婚娶,各家支互相通婚。耿家生一女,嫁到富有的斯惹氐尼家,十八年后生了卜嫫乃日妮。卜嫫乃日妮从小失双亲,她头发黑漆漆,眼睛亮晶晶,五六岁开始找姻亲,七八岁忙嫁妆。十七岁的卜嫫乃日妮,到了嫁人的年龄,她做好了九顶锣锅帽,织好了九条筒裙。一天,她在草地上放猪,手拄牙巴想心事,一只老鹰在她头上绕了三圈,落下三滴血,分别落在她的锣锅帽、披毡和百褶裙上,穿透了百褶裙,不知不觉地她就怀孕了。还没有嫁人就把娃娃怀,她又愁又羞,只好去找毕摩问凶吉。毕摩告诉她要生一个怪儿子,卜嫫乃日妮不相信,过了九个月零九天属龙的日子,她生下翅骨阿鲁。

卜嫫乃日妮说他是怪胎,到处求神问卦,到了古体古兹家。古体古兹告诉她,按她的怪相和年月,她生的是皇帝。卜嫫乃日妮说已把婴儿放在树林里,古体古兹家派人找遍杉树林,砍掉樱桃林,不见小阿鲁。她又求神问卦到兹莫阿支家,兹莫阿支也说她是生皇帝的命,派人找遍了杉树林,砍掉了樱桃林,也不见小阿鲁。这时阿鲁说话了,“我在龙身边”,循声音找去,阿鲁睡在龙潭边,卜嫫乃日妮带着阿鲁回到斯惹氐尼家。但阿鲁不吃东西,不穿衣,穿衣他就哭,卜嫫乃日妮摘树叶给他盖不盖,拿果子给他吃不吃,他不穿石头的衣,不吃石头的饭,不穿斑鸠给的衣,不吃斑鸠给的饭,最后把他抱到老鹰旁,他破涕为笑,高兴地穿老鹰给的衣,吃老鹰给的食。卜嫫乃日妮知道他是老鹰的儿子,把他托付给老鹰,孤苦地离开了。从此,人们叫他阿鲁举热。

在老鹰的精心抚育下,十六年后阿鲁长大了,他想妈妈了,考虑了七七四十九个昼夜,阿鲁决定去寻找阿妈。他寻遍东西南北四面八方,找不到阿妈,又冷又饿中走进了日姆家,沦为日姆的娃子。无论晴天烈日,还是刮风下雨,阿鲁天天为日姆放猪,吃的是冷菜冷饭,住的是猪圈,受尽了苦难。一天,阿鲁上山放猪,在大树下睡着了,大猪小猪全跑了,他找遍山沟林箐,到了天黑找不到猪群,阿鲁知道日姆饶不了他,不敢回日姆家,又累又饿昏沉沉走进了一户汉族大哥家,请求留宿一夜。汉族大哥很热情,家中只有三只鹅,要杀一只招待他。公鹅、母鹅、小鹅争着杀自己待客,阿鲁说:“我们都是长翅膀的后代,我不吃长翅膀的肉。”第二天东方发白,阿鲁忙着起来去找猪,鹅家三娘母已在路边等候,问他有什么急事,阿鲁向它们说明丢猪的事。公鹅告诉他,只要找到两件宝物,就能治住日姆。公鹅、小鹅抖抖毛,什么也没有;母鹅张开翅膀抖三抖,抖出了一根羽毛,并告诉他那是一支箭,拿去对着对门的石板绕三绕,里面会丢出一顶锣锅帽,帽里装有九十九拃长的头发,那是神线。阿鲁照做了,他得到了神线。有了两件宝物,阿鲁回到了日姆家,日姆问是什么东西,阿鲁说是两件宝物,“指山山会倒,指人人会死”,日姆不相信,让他“试试瞧”。阿鲁拿起羽毛和头发,指向大山腰,大山拦腰断;指向大山箐中,山箐成平川。日姆不服气,阿鲁又指向滇池,滇池水干枯;指向森林,森林全枯死。日姆还是不服气,阿鲁又偏着指向日姆骑的马,马儿站不稳,正着指一指,马儿倒地死;偏着指向门口的白狗,白狗站不稳,正着指一指,白狗被腰斩。日姆害怕了,转身想溜走,阿鲁拿起羽毛和头发,斜着向日姆指一指,日姆站不稳,对着日姆的心口指一指,日姆倒地死掉。收拾了日姆,日姆的良田和土地、房屋和财产都归了阿鲁,日姆的大老婆和小老婆成了阿鲁的妻室。两个老婆住海的两边,阿鲁骑着日姆的长着九层翅膀的飞马,往返于大海两边。

日姆虽然死了,可是世间并不太平。天上还有七个太阳,晒得万物枯焦,六个月亮照得大地昼夜不分,埂子粗的蟒蛇在吞噬人畜,海簸大的石蚌在践踏庄稼,阿鲁举热决心为民除害。他“砍来岩桑树做弓,砍来山竹做箭,九十九拃长的头发,用来做弓弦”,“他左手提弓,右手拿箭,去射太阳和月亮”。他“踩在在蕨枝树上射,蕨枝树压到在地”;“站在青松树上射,青松枒枝踩断了”;“爬到羊耳朵树上射”,羊耳朵树枝团团长不开; “爬到虫树上射,虫树密匝匝”;后来站在马缨花树上射,射落六个太阳,另一个被射瞎一只眼躲了起来;射下五个月亮,另一个被射跛了腿藏了起来。瞎眼太阳躲进深山,跛脚月亮跟随逃,大地白天不出太阳,夜晚不出月亮,“天地一片黑”,阿鲁举热决定把日月喊回来。他到吐鲁山顶,用獐子祭,“九天喊到黑,九夜喊到亮,喊日日不出,喊月月不出”;又到山腰用山羊祭,“七天喊到黑,七夜喊到亮,喊日日不出,喊月月不出”;再用绵羊祭,“七天喊到黑,七夜喊到亮,喊日日不出,喊月月不出”;后来用一对公鸡到山脚祭,“三天喊到黑,三夜喊到亮”,“喊日日已出,喊月月已出”。太阳和月亮是两兄妹,太阳白天出,月亮夜晚走。阿鲁举热又用铜链和铁链拴住大地四方,用麻绳和棉绳拴住天灾人祸,用铜球和铁球压住大地四周。

那时候,蚊子有拳头大,常把人咬死;蟒蛇有埂子粗,常常吞噬人畜;石蚌有海簸大,到处践踏庄稼,人们无法生存,阿鲁举热决定制服它们。他把蚊子喊来,一掌把蚊子打贴在地上,从此蚊子只有菜粒大;他让人们把装有火草的麻袋丢进蟒蛇嘴里,蟒蛇被烧焦,从此蟒蛇只有竹棍粗;他把石蚌压在掌下,从此石蚌只有巴掌大。

阿鲁举热的阿妈把他送给老鹰后,返家途中被妖婆掠进妖洞,由于她身上有龙鹰庇护,妖婆不敢动她,把她关在洞里受折磨。阿鲁举热跋山涉水寻阿妈,一天在村寨中遇到一位姑娘,告诉他有一个妖婆祸害人类,把他的阿妈关在洞里,她“念的咒语,能把人念死”,“她的爪子,能掏出人心”。阿鲁准备了三把铁钩来到妖洞前,分别钩住妖婆的舌头、手爪,用铁链牵着妖婆,进洞找到了阿妈,和阿妈骑飞马回到他出生地扎扎结列。阿妈故意要试一试阿鲁有没有孝心,让他去猎獐子的血给自己补虚,阿鲁照做了;让他去找熊胆治胆怯,阿鲁照做了;让他去猎鹿心治心跳病,阿鲁照做了;最后她让阿鲁去大雪山捧一把雪回来,扯一把山草回来,阿鲁骑神马历经艰难取回三块冰雪,采回三棵药,得到了阿妈的信任。不久,阿妈回到迭朴索洛去了。

一天,阿鲁举热骑马外出饿了,进村找饭吃,但没有人生火,一家主人说雷公不让生火煮饭。阿鲁自己生火煮饭,雷公知道后赶来与阿鲁打得天昏地暗,最后雷公输了逃回天上。阿鲁追去,用计从正在打铁锅的雷公口中套出了治它的办法。蛇日那天,阿鲁用铜锤打烂雷公头上的铁锅盖,又用麻线网罩住雷公,制服了它,但雷公返回天上时没有把不死药告诉阿鲁,从此人人都会死。那时候,地上凸凹不平,阿鲁决定平整大地,父子俩带着铜锤铁锤去平地,一人平一半。阿鲁平得认真仔细,平出的地平平坦坦,儿子贪玩,一觉醒来太阳已偏西,胡乱锤几下,从此大地高低不平。那时的动物和人类都不劳动,还相互争斗,世间乱哄哄,人们要求阿鲁管一管,让动物劳动。阿鲁把动物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劳动,但只有人类听话,成为世间最能干的动物,其他动物懒惰,从此牛、羊、猪、兔、鹿等只能吃草,虎、豹、狼不吃草,但随时都会遭绳子套,挨枪子打,人类还把牛、羊、猪关到家里,野兽不敢来吃牛、羊。那时的马不是家畜,它不仅吃草,还常吃人。一天阿鲁外出遇到一群马,马群要吃他又嫌少,于是马驮着阿鲁去找人吃。阿鲁把一个鞍子放在马背上,用绳子做成笼头套在马嘴上,然后抓紧缰绳,勒紧笼头,用鞭子狠狠抽打,马跪地求饶,从此马不再吃人,“听人来使唤”。

阿鲁举热有四个徒弟,都各有神通,师徒在一起,没有制不服的妖怪。一天,师徒五人进山打猎,正巧投宿到一户妖婆家。夜晚妖婆背一个死尸回家煮吃完,想吃师徒五人又不知底细,于是提出与他们比武。阿鲁手上的铜戒箍铲断妖婆的手腕筋,头上的铁帽子拐烂妖婆的头,妖婆躲进葫芦,师徒五人用包谷核塞住葫芦口,扔到山坡上,从此妖婆不能再害人。

从前,有一个叫涅耶姆的女孩生了三个儿子,他们专门吃人,方圆的人都被吃光了。阿鲁听说后,决意去除妖。他兜一兜铁蛋,“来到涅耶姆家”,请求歇一晚。涅耶姆暗自高兴,想吃掉阿鲁,又“不敢贸然动手,只好等儿子回来”。涅耶姆端出人肉让阿鲁吃,阿鲁拿出铁蛋让妖婆煮给他吃。阿鲁吃了涅耶姆煮的铁蛋,喝了铁蛋水,“涅耶姆看了,心理一阵阵发毛”,她“翻出一个大圆囤,把阿鲁罩里面”。深更半夜时,涅耶姆的三个儿子回来,围住圆囤,掀开囤罩,“张开血盆口,伸出尖利爪,向阿鲁扑去”。阿鲁解下降妖鞭,在他们身上抽九鞭,三兄弟痛得满地翻滚,变成三只雀,阿鲁变成一只鹞鹰追到湖面;三只雀又变成三只水老娃,阿鲁变成水獭猛追;三只水老娃低挡不住,变成三颗星星粘到天上,阿鲁变成一只母鸨飞到天上把三颗星星啄吃了。

很古的时候,滇池里住着阿鲁的龙家族,还住着一个邪龙家族。邪龙家族七兄弟,个个长得怪模怪样,部落在湖边祭社神,邪龙听到鼓乐声,三条邪龙游出来,抢食岸边的祭品。看到三个怪物,人们用石块打,邪龙被打得遍体鳞伤。邪龙不罢休,找霸王龙哭诉。霸王龙挂起铁盔和铠甲,点上手下兵马,扑向滇池东岸。霎时黑雾弥漫,稻谷被毁坏,柳树连根拔,它还要每年春天送一对童男女来吃。每年春汛,人们在湖边祭邪龙,把童男童女放木舟,推进湖心让邪龙吞食。

阿鲁狩猎归来知道这事后,他不让人们再用儿童祭。春雨过不久,邪龙不见祭,爬到岸边上。阿鲁躲在田埂后,左手持桑弓,右手握翎箭,射中邪龙眼。阿鲁挥刀砍,邪龙退回深海处。第二天邪龙来报复,阿鲁站在高山顶上,拉开彤弓,邪龙负伤逃走。不久,邪龙又出来害人,阿鲁设祭坛,向苍天祷祝。天神派白胡仙人,还有五个骑水牛的毕摩来帮阿鲁除邪龙。毕摩骑神牛,潜入滇池中,搅得邪龙昏头转向,邪龙被迫无奈钻出了水面,毕摩举起赶山鞭,打断邪龙的角,打瞎邪龙的眼,邪龙变成毒蛇游河道走,神牛正赶到,把它踩入淤泥中,邪龙许久才摇着尾巴爬上岸,逃向西北深山密林。毕摩分头堵,又一顿痛打,邪龙变蟒蛇,吞下毕摩神,毕摩骑着神牛在蟒蛇肚里撞,用角抵死了蟒蛇。斩了霸王龙,还有飞天龙。白胡仙布天网,请来天庭四个神,把守四边山头,拉着天罗地网,把滇池罩住。阿鲁竹竿搅水,火神喷火焰。湖水冒热气,邪龙窜出水,被天网罩住,被阿鲁斩杀。斩杀飞天龙,还有钻地龙。白胡仙叫地神守四方,在滇池底铺地网,地龙无处逃。阿鲁身穿牛皮铠甲,铠甲上钻孔,插无数竹箭,头戴铜铸狮子盔,手套铁钉爪,下海赶地龙,发现一石洞中有一根桶粗的花斑蛇,阿鲁举刀杀,邪龙眼发红,想把阿鲁吞。阿鲁穿铠甲,戴有铜头盔,无从去下口。见有条裂罅,想遁土逃命,海底有地网,邪龙钻不通,碰断一只角。阿鲁在脊梁一刀,邪龙负痛逃出洞。岸上的人们,用箭射邪龙,吓得邪龙全身发抖,想逃往河汊,又被渔网裹住,邪龙被生擒。最毒三条邪龙被斩杀,还有五条无踪影。阿鲁潜海底,五条神牛也下水,邪龙被神牛挑翻,被阿鲁用藤条绑住,白胡仙人为杜绝后患,把五条邪龙镇在滇池东岸水井中。

好长一段时间,阿鲁举热把部落的事交给阿妈管,他骑着神马在海的两边居住,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可甜蜜的日子不长,他的小老婆嫉妒了,她不准阿鲁到大老婆那边去。一个寒冷的夜晚,小老婆知道他第二天要去大老婆那里,趁阿鲁睡着,偷偷剪掉了神马的三层翅膀。黎明的夜色里,阿鲁骑上神马,向大老婆住处飞去。飞到滇池中心,神马飞不动了,慢慢往下坠。阿鲁发现神马被剪掉了三层翅膀,明白是心胸狭窄的小老婆对自己下了毒手。水淹齐脖子时,天空飞来一群老鹰,阿鲁对老鹰说:“我是鹰的儿子,我是鹰的种子。我中了女人的计,落在大海里,龙把我吞噬了,你们要给我报仇。”阿鲁的话刚说完,凶猛的海浪把阿鲁吞没了,把神马吞没了。彝家的英雄阿鲁,就这样死了。

阿鲁举热死的那天,老神鹰在岩石上打盹,突然听到阿鲁阴森森的喊叫声,他知道阿鲁有难了。神鹰一声长啸,招来成群结队的老鹰,飞到迭朴索洛上空,探实阿鲁淹死在迭朴索洛海里。他悲愤不已,要跟龙王要儿子,于是他张开巨大的翅膀,把大海掀得恶浪滔天。老龙王摸不着头脑,急忙率龙子龙孙到海面查看。龙王刚露头,神鹰就大吼:“臭龙王,你淹死我儿子,还我儿子来!”龙王摇头说:“你说那样话,我咋听不懂”。神鹰大骂道:“你淹死了阿鲁举热,你还在装佯。”龙王忍了忍说:“阿鲁举热是龙的后代,我怎会淹死他?”神鹰气昏头,失去了理智,展开巨大的翅膀,张着锋利的利嘴,舞着坚硬的利爪,凶猛地扑向龙家族,一场空前惨烈的龙鹰大战,在迭朴索洛展开。腾云驾雾的龙,快如闪电的鹰,各施展身手,混战成一团,锐利的鹰爪抓落了一片片龙鳞,挥舞的龙爪抓折了一只只鹰翅,成群的老鹰在海上盘旋,它们飞来飞去,找海龙啄食。天阴沉沉时,海龙被老鹰啄吃;天晴朗朗时,老鹰影子落下地,海龙直起身子和鹰斗,一天老鹰赢,一天海龙赢。天阴三日鹰为王,天晴三日龙为王。

龙鹰大战惊动了迭朴索洛,天上日光失色,地上海水泛滥,迭朴索洛的人们生活在苦海中。卜嫫乃日妮看着自己双方亲属在相互残杀鏖战,难过极了,一边是养育她的龙族,一边是给儿子生命的鹰族。她跪倒在海边,向着天空哭喊:“龙王爷爷,神鹰丈夫,求你们不要打了,你们都是阿鲁的亲属,不要再无辜争战了。”

龙王和神鹰听了都低下了头,各自收兵停战。老龙王领着子孙返回龙宫,神鹰带着鹰群飞回山中。失去儿子的卜嫫乃日妮,失去丈夫的两个女人不约而同到海边哭诉。卜嫫乃日妮在北边哭,大老婆在西边哭,小老婆在东边哭,她们哭呀哭,后来卜嫫乃日妮在北面变成一座大山,大老婆在西边变成一座大山,小老婆心肠坏,在海东边变成一块大石板,天天被人踩。

在有关远古彝族英雄阿鲁举热的文学作品中,有英雄史诗,有神话故事,有典故,有传说,这部《阿鲁举热》属英雄史诗类,并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神话色彩是英雄史诗的重要特征之一。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集结神话而成的神话史诗即创世史诗,同样是通过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所以,英雄史诗和创世史诗都充满了幻想的色彩。《梅葛》、《查姆》就是这种类型的作品,尽管诗中的许多想象、幻想都是植根于现实基础上,但是在诗中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借助想象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神。到了《阿鲁举热》,它虽然继承了原始神话的浪漫主义因素,吸收了一些远古神话的素材,但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写实倾向。因此,《阿鲁举热》作为英雄史诗,其神话性是十分突出的。它和贵州地区的英雄史诗《支嘎阿鲁王》[1]、四川地区的英雄史诗《支格阿鲁》[2]一样充满着浓厚的神话色彩。主人公阿鲁举热就是一位具有神智神力的神人,他的父亲是天上飞的神鹰,他射日月、降雷神、灭妖治怪,从三只鹅那里得到神箭、神线,骑着飞马渡海等事迹都包裹在浓厚的神话之中。

这部英雄史诗的神鬼也多,如雷公、白胡仙人以及许多妖魔鬼怪等等,这些都是神话色彩浓郁的体现。故事所叙述和描写的射日月、请日月、求雨水、灭妖捉怪等内容和情节更是充满神话色彩。这就是说,《阿鲁举热》的情节是神话故事情节,是以神话形式来投射远古彝族英雄人物事迹的神话故事。

二、史诗的主要文化内涵

(一)彝族古代哲学思想的反映

古代彝族哲学思想在《阿鲁举热》中表现得很有特色,对了解和探讨古代彝族先民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思想很有价值。

1.万物有灵观。这在贵州彝族《支呷阿鲁》中反映非常明显,如:“石头说:今天是个好日子,英雄的支呷阿鲁来了,我们要好好地接待他,不能有半点怠慢。”英雄支呷阿鲁的名字“被小小的蚂蚁传进了泥土内,被轻雾的春风传进了山寨里。”植物也听懂阿鲁的话:支呷阿鲁“对竹子说:不长心肝的家伙。”“对杉树说:好样儿,你永远是人们的栋梁之材。”还有,鹅送给阿鲁宝针;大海与鹰为阿鲁的死争执谈判,大雾、乌云、雷电和彩虹在中间调解无效而打起冤家来等等,日月星辰、山水草木、各种动物等一切有生物和无生物都在《支呷阿鲁》里是有思想、有语言的有灵之物,这就充分显现了古代彝族万物有灵的哲学思想观念。

2.事物相通观。在《阿鲁举热》里,雄鹰与卜嫫乃日妮姑娘结合生阿鲁,鹰是阿鲁父亲,鹰与人相通婚;石头是鹰的舅舅,是阿鲁的外公,石头与鹰与人也相通相连。另外,人与雷神、云彩、妖魔、石头、鸟、蛇、草、木相互通语言,相互联系。如:阿鲁投宿汉族大哥家,汉族大哥要杀一只鹅给阿鲁吃时,阿鲁听懂鹅的话,他坚决不让女主人杀鹅款待他。如此等等,世上万物都相联系,并相关相通,这是一种古朴而幼稚的生态观,而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一种朦胧的生态和谐观。

3.朴素的辩证思想。万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想在《阿鲁举热》中有明显的反映,特别是在塑造英雄主人公阿鲁举热时表现得很突出。阿鲁是一位射日月、降雷公、灭巨蟒、制服妖魔鬼怪的决胜一切的英雄。但是阿鲁也经常求教于一些智者,得到他们的帮助,还得到过鹅的帮助 (送他神线),而且阿鲁也有一些缺点和失误。如:他不知公鸡能与太阳月亮勾通,他还在智力较量中输给了神。这些都说明伟大英雄阿鲁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也有一些缺点和不足,这便是一种彝族先民古朴的辩证思想的反映。

(二)远古民族历史的反映

《阿鲁举热》用文学的形式折射出古代彝族历史的影子,或者说是部分古代彝族社会生活的缩影。这对于研究远古彝族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甚至对于研究整个古代人类历史都有重要的价值。

1.古代历史上的严重旱灾。那时有七个太阳,六个月亮,大地不仅缺水,而且人和万物被烘烤得快要死光了。然后,阿鲁射掉六个太阳五个月亮,阿鲁求得雨水,解救了人类和万物。这样的神话内容明显地反映了古代严重旱灾及人们战胜这一自然灾害的历史事件,是文学地反映了彝族远古历史。

2.原始母系社会。史诗反映的是远古母系社会末父系社会初的社会生活,即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交替时期,其母系社会事项反映的很多。如阿鲁父亲模糊,是天上飞的一只雄鹰;母亲则很清晰,是十分美丽智慧而贤惠的卜嫫乃日妮姑娘,而且有她明细的家谱。再如史诗一开始就讲述了阿鲁举热名字的由来,没有叙述阿鲁举热的谱系而讲到龙的繁衍。很明显,“儿子有妈,可是没有爹”,是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的反映,而天人交感生孕,则是对英雄祖先阿鲁举热的神化。这些都体现妇女为主为大的母系社会现象和母系社会的思想观念。

3.具有创世史的某些特征。史诗塑造出阿鲁举热这位典型而丰满的伟大民族英雄来战胜神灵,战胜自然,创造理想的人类生活环境,具有创世史的内容和特点。如治日姆、射日月、降雷神、制服妖魔鬼怪、斩邪龙等等一系列的英雄业绩,均为战胜自然、战胜神灵等人的对立面,创造和平友爱、美好安宁的生活环境的创世史内容。从史诗中可以看出阿鲁举热所处的已经不再是《梅葛》、《查姆》描述的创世造物的时代,汉族移民已经进入彝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彝族的氏族社会已经解体,开始出现了私有制,出现了家庭,出现了剥削和掠夺,出现了阶级分化。阿鲁举热从好心的汉族大哥那里取得的神箭和神线,可以看作是学习掌握了新式武器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因此才能战胜日姆并取而代之,射日射月、制服蟒蛇和石蚌、除妖、斩邪龙等,可能是为了开辟或适应新环境所进行的斗争。这些都是接着开天辟地、万物起源之后重要的创世史诗内容。

(三)彝族民俗宗教文化的反映

1.古代婚姻家庭。《阿鲁举热》里有多种婚姻家庭形式:一是母系社会的群婚制的反映。如:阿鲁只有母亲,没有父亲 (其“父亲”是神奇而虚幻的“空中雄鹰”);还有作品中一些无男人家庭的描写,均为母系婚姻家庭制的反映。二是一夫多妻制的反映。阿鲁举热是母系社会婚姻制“生下”的第一个父系社会的代表,作品叙述和描写了他有两位妻子——即原来日姆的两个老婆 (但这种一夫一妻制还不是后来的严格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而是轮流着“一家住十三天”的走婚制)。阿鲁举热之前的婚姻家庭不是很清晰,但阿鲁举热战胜并取代日姆,丧失了原有的秉性,“日姆家的田地房屋,全归了阿鲁举热。日姆的大老婆和小老婆,变成了他的妻室。”而且有点荒淫,喜欢这种一夫多妻的生活,经常骑着神马过海看望住在海两边的妻室,所以终于落得一个悲剧的结局,冤冤孽孽地死了。

2.毕摩宗教文化。史诗中出现了彝族毕摩宗教文化现象。如阿鲁举热的母亲卜嫫乃日妮多次寻找毕摩占卜吉凶,作招生育仪式等均为彝族毕摩宗教文化的反映。那么,在远古母系社会末期毕摩宗教文化是否已出现了呢?这有两种可能:一是以万物有灵的世界观为基础的彝族毕摩文化产生很早,在母系社会末期父系社会初期的阿鲁举热时代就已产生;另一种可能是作为民间文学的《阿鲁举热》在一代代的口头流传过程中,即在人们的再创作中受后世社会意识形态中毕摩文化的影响而出现的。民间文学在流传中受后世社会的影响而加上后世社会内容和意识形态是常见的,甚至是普遍现象。

3.图腾文化。史诗集鹰和龙的矛盾于阿鲁举热一身,他是鹰的儿子——阿龙,最后又被龙 (蛇)吞食,应该说鹰和龙是两个部落或部族的图腾标志。因此,史诗首先反映的是鹰图腾文化,作品用大量篇幅描写鹰家族的由来。然后,雄鹰成为彝族神圣的英雄祖先阿鲁举热的父亲,即认为神龙鹰为本民族图腾之一,这是崇拜鹰,把鹰作为彝族自己的图腾来崇拜的文化现象。二是龙图腾崇拜。史诗描写阿鲁举热为龙年龙月龙日龙时生,而且龙是阿鲁举热的舅亲。另外,在英雄阿鲁举热父亲“鹰”的前面加上“龙”,为“神龙鹰”,这就是古代彝族先民龙图腾文化的体现。

[1]阿洛兴德整理翻译.支嘎阿鲁[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

[2]格尔给坡收集整理.支格阿鲁[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阿鲁史诗彝族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阿鲁的故事之梦里的兔子
阿鲁的故事之阿鲁的树叶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2013史诗之战
阿鲁的山谷
史诗表演
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