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口译教学多元化评估体系的构建
——以天津医科大学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实践为例
2015-03-20冯欢
冯欢
论高校口译教学多元化评估体系的构建
——以天津医科大学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实践为例
冯欢
本文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教学质量评估,探索如何在本科口译教学中建立多元化评估体系。通过教学实践,构建了一个评价主体、评估方式、评估内容和评估标准多元化的口译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实践证明,采用形成性、发展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评估模式,有利于提高英语专业口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口译实践水平。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化评估;口译质量;口译教学
口译质量评估是对口译活动质量高低、优劣的衡量,口译质量评估有其特有的参数指标,完整的评估体系是由一系列评测考核构建起来的。评估是口译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估系统的合理设计可以在口译训练中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可以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口译水平。然而,本科阶段的口译课程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估一直是个难题。目前的评估体系不同程度地存在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标准简单、评估手段匮乏等问题,这显然影响评估的准确性,不利于口译课程质量的提高。因此,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估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化评估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力,并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这一理论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潜力等。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化评估理论指出,教育评估应以“个人为中心”的方式进行,评估方案应该考虑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专业知识的多样化。在学习中进行评估,在评估中进行学习,而不是如以往那样将教学评估从其他的教学活动中孤立、分离出来。多元化教学评估强调评估形式的多元化、评估参与者的多元化、评估工具、内容的多元化。多元化教学评估包括不同的评估模式:诊断式评估、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或过程评估、自比性评估、行为表现评估等。
随着20世纪90年代多元智能理论被介绍到中国并得到广泛认可,多元化评估理论改变了将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的纸笔测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大量的研究都表明在教学评估中应把形成性、发展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以取得最佳的评估效果。
二、多元化评估理论应用于口译教学
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口译课的教学训练评估始终是一大难题。口译课以技能训练为主,语言进修为辅,以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口译的基本技能、交际策略和良好素质。鉴于该课程的特点,单纯采用传统的诊断式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均为成果分析评估)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口译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的形成。因此,在口译课的评估中引入形成性评估和自比性评估 (均为过程分析评估)是十分必要的。过程分析评估主要依据的是口译的现场录音、译员的现场笔记、口译任务后译员的回顾性自述或评述等。然而,目前国内口译教学评估还存在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方式单一、评估标准简单等问题。虽然众多口译教师和学者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肯定了多元评估体系的必要性,但究竟如何在口译教学中实践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并分析其应用于教学所发挥的作用,仍然是目前国内研究所缺乏的。
笔者试图在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建立一个评估内容、评估方式、评估主体、评估手段和评估标准多元化的口译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旨在提高英语专业口译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口译实践水平,促使学生自觉认识、理解和控制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在口译教学中探索构建多元化评估体系也为英语专业其他课程的评估改革提供了思路和经验,其研究成果对英语专业教学具有推广价值。
三、多元化评估体系在口译教学实践中的建立
笔者以多元评价理论为依据,以天津医科大学2010级英语专业(医学方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口译课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形成性评估、自比性评估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估模式,实现了评价主体、评估方式、评估内容和评估标准的多元化。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反复尝试摸索,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口译教学综合评价体系。
1.多元化的评估手段。采用问卷、学生自述/反思、同伴讨论建议、教师书面/口头反馈等多种形式的评估,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明确学习目标,了解自己的表现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各种方式的评估在课堂广泛应用消除了学生对评估的畏惧感,让评估成为一面镜子,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2.多元化的评估主体。根据教材每个单元的口译技巧训练,设计了学生自评或互评表,使学生明确了每个单项口译技巧的学习目标,自己或相互评价是否达到了训练目标,实现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3.多元化的评估标准。在阅读大量关于口译评估的文献、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口译课程使用的教材,初步设计完成了“口译测试标准评分表”。该标准涉及信息忠实准确度(包括逻辑分析、理解/表达应对技巧、跨文化交际意识)、表达清晰流畅度(包括音量、语速、停顿、开口及时性)、语言正确规范度(包括用词、句型)。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4.引入项目教学。在以上多元化评估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口译教学的特点,引入项目教学,模拟真实的口译任务,增加小组活动,并在此过程中继续贯穿多元化评估。
具体做法为使用Blackboard(Bb)网络教学平台,在Bb平台上发布不同话题的口译任务,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模拟真实的“接到任务——译前准备——口译现场——听众反馈——自我反思”的口译工作整个过程。每个小组接到任务后,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开始了解和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自己创建专业词汇表。教师针对每个话题的关键概念、疑难问题在Bb平台上设立讨论区,学生可以发帖展开讨论。经过一周的译前准备,对于一般难度的口译音频/视频,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口译;对于难度较大的口译材料,教师提前发布到网络平台,学生可提前准备、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充分讨论,课上再进行口译展示。完成小组口译任务后,小组成员要对自己在整个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评价内容涵盖了译前准备、小组互动、合作精神、现场口译表现等诸多方面。同时,教师也根据课程观察给出评价意见。
以Bb平台为依托的项目教学给形成性评价提供了依据。形成性评价重点考核学生是否有参与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否有提高等。Bb平台上进行的小组活动可以反映出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参与各项活动的情况。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新型、动态的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越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体现出其教育主体的作用,使日常教学与评估形成良性循环。
四、结语
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反复尝试摸索,以多元评价理论为依据,在英语专业口译课程中初步建立了形成性评估、自比性评估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估模式。就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学生对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评估给予学生更多的是正面、积极的引导,反过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些从长远的角度看均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个人的发展,对于提高英语专业口译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口译实践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在口译教学中构建的多元化评估体系也为英语专业其他课程的评估改革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本文为天津医科大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英语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成果
[1]Alderson,J.Charles,Caroline Clapham&Dianne W all.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M]. Beijing:FLTRP.2000.
[2]Daniel Gile,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1.
[3]David B.Sawyer,Fundamental Aspectsof Interpreter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1.
[4]蔡小红.口译研究新探——新方法、新观念、新趋势[M].开益出版社,2002.
[5]梁爱民,高虹.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评估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7(4).
[6]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口译研究卷[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责任编辑:贺春健
G642
A
1671-6531(2015)11-0085-02
冯欢/天津医科大学医学英语与健康传媒学院讲师(天津3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