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巴藏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发展现状研究

2015-03-20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体育竞技康巴藏区

肖 波

肖波/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讲师,硕士 (四川康定62600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康巴藏区20个城镇以及70所各类学校作为对象,共计3000份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包含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多文化层次和行业,年龄阶段为16至60岁,其中城镇人口1156人,约占38.53%;藏族群众2062人,约占68.73%。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通过向专家、学者的咨询,在导师的指导下,设计出了《关于康巴藏区藏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开展现状调查表》,对康巴藏区20个城镇的不同地区共发放问卷3000份,收回2988份,回收率为99.6%,除去17份无效问卷,该问卷的有效率为99.43%。

1.2.2 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年来康巴藏区藏民族传统竞技体育活动的有关资料、文献记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史等文献资料。

1.2.3 专家访谈。多次向研究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专家、学者咨询,到民族地区州、市体育主管部门进行访问交流,并与从事民族传统竞技体育事业的一线同志进行业务交流,交换意见。

1.2.4 实地考察。利用自身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地缘优势,实地考察阿坝州、凉山州、云南迪庆地区,深入了解当地藏民族传统体育竞技体育项目开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以及同当地体育主管部门的协同合作,通过带队训练参加各级别的少数民族运动会、深入各民族地区进行业务交流。

1.2.5 逻辑推理和统计法。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归纳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康巴藏区藏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和发展现状

康巴藏区是我国三大藏区之一,包含四川甘孜州全境,阿坝州、凉山州部分地区,青海玉树自治州,云南迪庆和西藏昌都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气候恶劣,历史悠久。早在吐蕃王朝时期,许多体育项目已初具雏形,如抱石、骑马射箭等。藏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传承,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下,经过人们不断的实践和演变发展而来。许多项目都是与日常生活和民族习惯息息相关的,比如竞技类的马术、射击、赛牦牛、押加、抱石头、赛马等;表演类的丢窝窝、套转头、踢毽子等;还有健身类的跳神、转山、转经轮、藏舞、锅庄等等,其形式多样化、简单化、民族化,易于推广。

2.2 制约康巴藏区藏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发展的因素分析

2.2.1 康巴藏区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的认知较差。调查人群中出现两个极端现象,从事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群比例和从未听说过的人群比例的巨大反差,前者最高的除武术外也没有达到2.0%,而后者最高84.52%,最低的武术也是10.04%,其中参与过的人群相比听说过的人群比例也是低了很多。从调查结果分析可见,虽然民运会的规模一届比一届大,影响力在不断地提升,但调查事实证实,康巴藏区从事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人群非常少,从而也可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从事该项事业的意愿并不强烈,也不主动,说明目前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还未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人们不愿意从事、不愿意参与,而是寻找相同功能的其他项目所取代,原因很多。而武术项目在调查中出类拔萃,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能够在国际上不断扩大影响力(绝大部分群众都比较了解,但有部分人群不知道武术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巨大反差,原因之一是国民的喜好;二是悠久的历史;三是国家的重视;四是代代的传承;五是自身的价值所在;六是媒体的宣传(主要指影像);七是赛事体制的健全;八是进入学校体育课堂等等。

2.2.2 藏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缺乏群众参与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证实,康巴藏区选择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锻炼的群众非常少,在节庆日,大家聚在一起会以集体舞蹈的形式进行欢庆,比如锅庄等;而绝大部分群众还是选择了现代化、时尚化的锻炼方式,比如瑜伽、健身操等。竞技性的体育活动选择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的居多,这些项目场地常见,易开展,群众喜欢,而本民族传统竞技体育项目有很多项目都不利于方便开展,比如:赛马、赛牦牛、跑马打枪、马术、射击等运动项目,即使群众喜欢,但由于参与难度大、场地要求高、组织困难等因素,都在无形中限制了人们参与的行为,从而也制约了传统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长此以往,由于参与的机会太少,关注度也会随之降低,即便在民运会上,藏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也仅有3项,终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2.2.3 康巴藏区从事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人才资源缺乏。专业人才资源严重缺乏,主要体现在从事藏民族传统体育管理的部门不专一,教练不专职、不专业,往往是从事与之相关的体育项目,在简单培训学习后,有比赛需要时,临时被抽调参与选拔训练。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人才培养力度,教练水平也有所提高,但目前康巴藏区从事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人才资源缺乏的现状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例如:从事篮球专业的临时任命珍珠球教练,从事短跑项目训练的临时任命赛跑、高脚竞速和板鞋项目教练等。有的地区则是在有比赛需要时,便召回有经验而现今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员,临时担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练。有部分地区和部分项目保持有系统稳定的专业人才资源培养机制,利用竞技体校为代表的基础资源,长期稳定地开展传统体育项目,教练专业、专职,训练系统化、专业化、长期化,但始终项目不全,原因有很多,比如新增项目时间短、场地器材缺乏、自愿参训运动员少、退役就业难等诸多影响因素。

2.2.4 康巴藏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康巴藏区在国家大力扶持下,除少数牧民外,绝大多数人群都能享受到今天的信息化技术。电视媒体、网络的宣传推动优势或许起到决定性因素,康巴卫视、青海电视台、甘孜电视台都开设了藏语,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离不开电视、电脑。藏区群众要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除了身处地方项目的开展外,绝大部分都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渠道进行了解,影像的直观性、真实性更能让人们接受,这也是我国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包括四年一度的全国民运会,极少数能在现场观看外,全国观众都是通过以电视直播或转播为主要途径进行了解观看,由此可见媒体宣传对体育发展推广的重要性。

2.2.5 藏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专业人才培养体制不完善体系不健全。目前的康巴藏区,缺乏藏民族传统体育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基地、具体的培养体制和完善的竞赛体系等。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从儿童开始,就没有专业人才选拔体制,专业的藏民族传统体育竞技体校平台,地区代表队、省队、国家队的培养长效机制,从而失去专业人才生存的空间。

3 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制和竞赛体系;加大多渠道宣传力度;提高竞赛项目的竞技性和体育性、民族性,提升民族文化内涵;加大经费投入和场馆建设;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纳入学校体育,进入课堂;以全民健身活动为契机,大力推动康巴藏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培养、建立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使藏民族传统体育变得更加健康和有生命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继武术、龙舟后,会有更多的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陈茂林,余启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途径透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8):37-40.

[2]张宝根,黄晓春.从文化变迁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5):44-48.

[3]汪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功能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0):48-51.

[4]邹飞鹏.浅析我国传统节日体育现状与发展策略[J].科教导刊,2010(35):159-160.

猜你喜欢

体育竞技康巴藏区
康巴学人
——林俊华
立足康巴,面向世界——康巴文学“走出去”的翻译话语再释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体育竞技之跳绳
体育竞技之径赛
体育竞技只之钓鱼
体育竞技之台球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康巴雄鹰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