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当阳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应用的建议

2015-03-20当阳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曹晓明

湖北农机化 2015年4期
关键词:当阳市插秧机田块

当阳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曹晓明

推进当阳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应用的建议

当阳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曹晓明

水稻是当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当阳市通过几年的推广实践证明,水稻种植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可减少劳动用工量40%,大幅提高工效,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节省成本60元/亩(1hm2=15亩),提高产量50kg左右,因此大力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是解决水稻生产劳动力短缺问题,稳定水稻生产,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提高水稻生产劳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之需,迫切之举。

1 基本情况

当阳全市水稻面积有44.2万亩,目前,全市机械插秧机拥有量450台,2015年,在各乡镇建立了10个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当阳市从2007年开始实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机插面积逐年提高,2006年机插秧还是零,到2014年水稻生产中机插占比重已达29%,完成机插面积13.2万亩。虽然水稻机插面积逐年提高,但水稻生产的种植机械化还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软肋”,需要农机部门加力推进。

2 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

2.1 生产环境影响

有的地方由于受水稻生育期、气候、田块小、灌溉用水和操作人员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被迫延长了栽插时间,影响了机插的作业效率。

2.2 农民思想顾虑多

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主要务农劳动力年龄偏大,受机插技术复杂性的影响,认为机插技术既麻烦又复杂,担心难以掌握,且费工费力,不及抛秧简单方便。因此,农民接受新型机插技术顾虑重重。

2.3 土地流转困难

很多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不愿意将土地外租,致使土地流转困难。种粮大户承包的土地稳定性差、田块小、集中度低、不能连片种植,严重影响了种粮大户购置农机的积极性,制约了机插技术的推广。

2.4 技术推广力量相对不足

特别是基层一线,既掌握农机又掌握农技的技术人员缺乏,难以满足大面积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需要。

2.5 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产业化程度较低

虽然目前当阳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所发展,现已有14个,但100亩以上种植大户只有1个,机插专业合作社只有1个,机插整村推进有1个,普遍存在规模较小、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服务功能单一的弊端。而要突破机插瓶颈,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中坚力量。因此,要不断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2.6 大部分农田基础设施差

机械化插秧对农田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如田块作业进出不方便,就费时费工;水利设施设备不配套就影响插秧田间管理农艺要求;田块狭小,机器调头、转弯就费力,效率就低下。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机插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推广难度增大。

2.7 育秧技术要求较高

根据育秧技术要求,必须把好5关:一是选择道路畅通田块平整,土块肥沃关;二是精耕细作秧苗关;三是种子选择关;四是精量播种关;五是秧田管理关。从当阳育秧实施情况来看,主要有3方面的问题:

(1)土地选择不当,育秧时没有把握关键环节,石子较多,损坏机器。

(2)管理不当,高温烧芽和出苗率不高。选种不当,使种子发芽率低。

(3)农艺上药害较多,出现使用除草剂、高温喷药烧叶等损苗情况。

2.8 部分栽插作业质量差

机械化插秧要把握3个原则:一是田平水浅栽插原则;二是适时栽插原则;三是合理密植原则。但从当阳机械化插秧实施情况来看,由于部分农户认识未到位、种子发芽低、机器未调节好、大田沉实不够和土质等因素,存在着小部分作业质量差的问题:

(1)部分株距偏大到16cm(标准为株距12~14cm,每亩1.8万株)。

(2)部分穴苗数偏少(标准为每穴4~5株,每亩基本达到7~8万株)。

(3)栽插过深,大田平整差,从而使得机插水稻产量不高、农民不很满意。

2.9 部分服务组织效益不高

机插作业1台插秧机一季只能作业15天200亩左右,而且必须采用秧盘等育秧方式的秧苗。按照每亩20元利润计算,要收回成本至少需要2年多。同时,一些农户因操作和维护不当,机器损坏较多,插秧机器维修成本很高,稍大点的损坏就需几千元。

2.10 技术保障力量薄弱,售后服务跟不上

由于现在推广的插秧机都是一些新型高性能插秧机,其性能和技术要求较高,如操作不当易出故障或影响机插质量。再说刚开始在推广时,缺修理技术力量和零配件供应,而已购插秧机农户又多数对机器的使用维修与日常养护,技术缺乏、经验不足,如发生较大故障,只好请厂方来人修理,既误农时,又影响插秧机的作业效率。特别是生产厂家及经销商重销售轻服务,加上一个地方销量不多,“三包”服务成本高,有的“服务”也只是流于形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机插技术无法得到保障,农民对机插技术望而生畏。

3 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几点建议

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与关键。从当阳市几年来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来看,内在条件与外部环境已基本成熟。针对上述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加快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工作提几点建议:

3.1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开展标准农田建设

在今后的几年里,要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修建机耕路(对建机耕路的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补贴),努力实现田田通,同时,也可尝试市场化投资模式,对尚未建成标准农田的土地继续进行标准农田建设,还要加大农机推广工作经费的投入。

3.2 加强农机农艺合作

建议机插秧实施应以乡镇为单位,统一供给水稻种子,统一水稻育秧,统一机械插秧,统一田间管理,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中。同时,可尝试培育育秧专业户的途径解决育秧问题。应发挥育秧技术专家、能手的作用,通过育秧专业户向机插秧户提供优质秧苗的模式,将育秧与插秧分离出来,进一步专业分工,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发展方向。

3.3 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通过进一步培育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致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创出农机服务品牌。应积极扶持机插秧服务组织发展,为建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注入新的活力、奠定良好基础,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探索社社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农机推广模式。

3.4 完善售后服务

在插秧机比较集中的乡镇设立售后服务点,成立农机维修服务专业队,在农忙时提供24h维修服务,随叫随到,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维修作业,及时消除机手的后顾之忧。

3.5 加大培训力度

利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力量,充分发挥农机技术人员的作用,加大对农民育秧技术和操作技术的技能培训,保障每乡镇都有熟练掌握育秧或机插技能型的农民。

3.6 实施政策补助

建议财政给予推广机插秧一定数额的补贴,对机插达到一定高产示范的服务组织进行奖励,这样能促进服务组织技术提高和提升机插稳产增产宣传效果。同时对插秧机的补贴额度要加大,应保持原来不低于50%的补贴额度。

总之,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性工作,但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当阳农机部门要遵循“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结合当阳粮食生产和农业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扎扎实实开展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工作,加快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2015-04-12)

猜你喜欢

当阳市插秧机田块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当阳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浅析当阳市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当阳市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析
超智能插秧机
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技术
福尔沃2Z-8238插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