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大气吴华平
——记天门市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华平
2015-03-20天门市农机局王呈良
天门市农机局王呈良
高端大气吴华平
——记天门市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华平
天门市农机局王呈良
吴华平,华丰合作社,不知从哪一天起,已成为网络热词。
走近吴华平,50多岁,中等个子、平头,穿着干净灵醒,嗓门较大,一个地道的中国农民,朴素得就像秋天田野里的一棵高粱。走进田间,他躬耕田垄,以身示范,社员们对他交口称赞;跨上讲堂,他神情自若,侃侃而谈,专家教授都投来赞许的目光。
1 高品质展现
吴华平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石庙村一个农民家庭。1979年,兄妹7人,全家超支400多元,因交不起25元的学费,他没读完高中就回家种地了。面对一望无垠的田野,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科学种田,苦干巧干,闯出一条新路子。1983年,分田到户,他一边种田,一边做生意,做木活,到1985年,他家不仅甩掉了超支的帽子,还盖起了“小洋楼”。
从1986年开始,吴华平先后到中国农业大学跟班学习半年,远赴江苏东洋插秧机厂潜心学习插秧和农机维修技术,孤身一人前往黑龙江农场当农机手。
2006年,吴华平联合邻村几位有农业机械的农户,购买了9台手扶式插秧机,成立了天门市石河农机服务队,专门从事农机作业服务。就这样,天门市专门从事机械育插秧的作业队应运而生。2007年7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吴华平看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于是他迅速召集队员商议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制定了合作社的初步章程,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吴华平被大伙推选为合作社第一任理事长,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2009年4月,天门市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式在市工商局登记注册。
为将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吴华平带领社员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从旋耕、收割、插秧、智能育秧技术,到飞机喷药防虫、稻谷烘干仓储、有机稻生产、秸秆沼气新能源的利用等,一样不落。同时,他还进一步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先后攻克了水稻青沙育秧技术,填补了国内软盘育秧技术空白,为合作社在青沙土地区实施机械化全程作业提供了技术保证,实现了规模种植向科学种植的转变。
2011年,合作社投资380万元新建了综合服务大楼和机库棚;投资460万元新建了4200m2的智能化育秧工厂。2013~2014年,合作社投资5500万元新建了培训中心、烘干仓储车间;投资3500万元,进行了2万亩(1hm2=15亩)土地整理,建成了基本农田远程管理系统。2014年,合作社实施测土配方施肥8万亩,建设稻鳅共生基地3000亩,种植有机稻2000亩,进行“油-稻-稻”全程机械化模式攻关2000亩,水稻钵体机械化育插秧1200亩,智能温室冬季生产蘑菇30万kg,集中育供秧2000亩,中棚集中育秧面积3万亩,烘干车间烘干粮食1500万kg。2015年,探索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新路,为12台大型拖拉机、乘座式插秧机安装了北斗/GPS自动驾驶系统;与“懂购网”合作,开办电商平台,10多种华丰品牌的生态大米在“懂购网”上架;启动了115户新型社区民居工程建设,正在进行新的3万亩土地整理。2012年3月、2015年4月,湖北2次在天门市召开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与会代表参观华丰。除台湾、西藏和港澳外,各省、市到华丰参观考察的人员络绎不绝。华丰成为湖北全省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的10个试验点之一,“华丰模式”在湖北全省推广。
如今,华丰合作社的社员已由当初的20多人发展到268人,经营农田8万多亩,农机总装备达到460台(套),固定资产1.8亿元,社员年人均收入更是高达8.5万元,附近农民“挤破头”想加入这家合作社。
华丰合作社2010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2011年被授予“湖北省‘五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2012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吴华平在2009年被授予湖北“全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被国务院授予“种粮售粮大户”称号,奖品为东方红1204拖拉机一台;2012年,获“雷沃杯全国2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称号,湖北唯一;获得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特等奖,奖品为星光牌联合收割机一台;2013年,荣获“湖北省农业领军人物”,荣获“北大荒杯”2013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2014年,被农机360网授予“精耕杯全国五十佳优秀创新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称号。
2 高价位流转
华丰合作社2007年开始流转土地,每亩价逐年提高,2012年以来,每亩价基本稳定在400kg稻谷,这个价是当年10月25日那天的中稻市场价,折算为每亩1000多元。
吴华平说,华丰合作社根据农村“有田无力种”和“有力不种田”的状况,探索出了3种流转方式供农民选择。一是长期流转。合作社与整村整组流转土地的农户签订10年以上合同,每年每亩支付流转费10月25日400kg中稻市场折价,如市场价格高于国家保护价,以市场价为准;市场价格低于国家保护价,以国家保护价为准,所有风险由合作社承担;二是合作种植。与种田大户签订合作种植合同,种田大户提供土地及所有生产资料的成本,合作社提供全程的农田作业机械、技术、田管劳务。对产量达到450kg后,种田大户向合作社支付机械作业费、技术费、田管劳务费280元/亩;亩产超过450kg部分,按四六比例分成,种田大户得六成,合作社得四成,风险共担;三是季节性流转。合作社支付农户每年每亩流转费100元,种植一季小麦或油菜,于次年6月中旬将土地耕整后交还农户种中稻,做到“人懒田不懒”。
3 高产出种田
吴华平说,华丰合作社赚钱,主要赚在实现规模经营、节约种田成本、优化种植模式这三大块上,赚的是现代农业的钱。
农资成本,农民自种比合作社每亩要高出100元以上,主要高在肥料、种子、农药的零售与批发差价上,比如45个含量的复合肥农民在零售末端购买每包180元,而合作社拿出厂价,每包135元;机械作业(耕、插、管、割、运)成本,以一季中稻为例,农民比合作社多出240元。更主要的,华丰种田一年两收,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现在农民一般只种一季中稻,而合作社普遍种2季,采取早稻-晚稻或小麦-中稻模式。利用冬闲田种小麦,每亩增收200多元,而一季稻改种双季稻,增收更多。
华丰提高土地产出率,主要抓住了三大基础要素,一是高素质的人,合作社为每个社员量身订制培训计划,将社员培养成“两手”(农机手和种田能手)、“两师”(农机师和农艺师);二是高标准的田,合作社整合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从农民手中流转过来的土地,改造成了高标准农田;三是高效益的农业机械,华丰突破了机械化育种瓶颈,配套了大型烘干机,用上了无人植保飞机和自动驾驶的插秧机、拖拉机,实现了耕、种、管、收、储的全面全程机械化。
4 高效率管理
合作社由社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负责合作社的日常工作,下设生产部、财务部、科技部。生产部分为12个生产作业小组。
谈到民主管理,社员们很骄傲地说出这些话:“我们人人都是领导、人人都被领导、人人都知道”;“人人都为合作社,人人都为自己”;“每个人都有权力参政、有权力知情、有权力说话、有权力谋事做事”,并且“都能平等海选提拔、平等接受培训,平等享受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伤害险)”。
合作社生产经营实行“五个统一”。统一决策:对投资方向、生产经营范围、利润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项,由理事会提出议案,交由成员大会表决;统一生产:由合作社统一确定土地种植模式和品种,制定作业质量和产量标准;统一调度:合作社对机手、劳务、车辆、机械统一调度,确保机械整修、人员轮训不误农时;统一价格:合作社购销生产资料,以及对外收取机械作业费用,采取团购的模式统一确定;统一核算:合作社所有收支由财务统一管理核算。
合作社像工厂一样实行生产和生活的集体管理。每天早上7:00社员集中,安排当天生产,中晚餐统一到食堂吃免费餐,吃晚餐时汇报一天农活。农忙时节供应早餐,并送饭到田头。
合作社公开分配,阳光操作。采取的是“工资+股份收入+机械作业返还”的分配制度。社员的高收入让我们高兴又羡慕。女社员刘小春是石河镇吴刘村2组农民,原来一直在广东打工,年收入2万元,家里有老有小,没人照顾,田给邻居种没收钱。回来参加合作社,以2亩田、一台乘座式插秧机、5万钱入股,2014年收入9万元。
吴华平是个永远不知足的人,他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更充满信心,他有个“六个一”的发展规划,未来5~10年,华丰社员将达到1000人以上,农机装备总量1000台以上,土地流转面积超过10万亩,年经营收入过亿元,打造产、学、研于一体的高效农业发展平台,同步搞好社会化服务,建设社村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使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雄视荆楚、逐鹿全国的现代化农业专业合作社。
201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