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兴机惠民生

2015-03-20武汉市蔡甸区农机服务中心谢成新王会成

湖北农机化 2015年4期
关键词:蔡甸区机收农机化

武汉市蔡甸区农机服务中心 谢成新 王会成

依法兴机惠民生

武汉市蔡甸区农机服务中心 谢成新 王会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蔡甸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贯彻落实,以良好的农机化工作态势,促进了全区农机化发展水平提前由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

1 贯彻实施《促进法》的主要成效

蔡甸区以贯彻实施《促进法》为契机,牢固树立“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理念,坚持政策拉动、市场驱动、部门推动有机结合,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机制创新、统筹规划、民主决策,农机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存量结构不断优化。中央和各级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投入,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至2014年,全区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达到3.27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128.7%;农机总动力达到40.61万kW,比2004年增长了60.1%;农机具总量达到3.02万台套,比2004年的1.16万台套增加1.86万台套,增长了160.3%。在农机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农机存量结构不断优化。拖拉机从中小型向大功率、多用途、高性能转化,967台大中型拖拉机中59.2kW以上的拖拉机238台;机动插秧机从无到有达到456台,其中乘座式高速插秧机46台;联合收割机由少到多,现有962台,其中,引进革新玉米、油菜收割机154台。植保机械、喷灌机械、设施农业、水产养殖、粮食处理与农产品加工机械均有较大发展。

(2)农机作业领域不断拓展,综合水平大幅提升。农机作业已由单纯的机械耕整作业向机播(机插)、机收机脱、机械植保拓展,由水稻生产机械化向小麦、玉米、油菜、豆类生产全程机械化拓展,由主要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养殖业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发展,由产中向产前和产后延伸。2014年,农田机耕作业面积 50.1万亩(1hm2=15亩),机播(机插)30.6万亩,机收(机脱)42.6万亩,全区农业耕种收综合水平达到71.9%,比2004年提升22个百分点。其中,大宗作物耕种收平均水平是:小麦94.6%、玉米88.3%、水稻77.2%、油菜74.6%。

(3)农机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以农机合作社、农机示范社为主体,农机大户、家庭农场为骨干,农机经营户为基础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日臻完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至2014年,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8个,社员565人,拥有固定资产3592万元,耕种收农业机械1231台套。农机专业大户283户、农机户6847户。全年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3.25亿元,比2004年增长117.7%。机械化生产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相对手工劳作而言,2014年耕种收机械化生产节约农户支出费用5600余万元,其中机耕作业节约费用2000余万元,机播(机插)作业节约费用800余万元,机收作业节约费用2800余万元;小麦、玉米、水稻、油菜机播机插增产7%左右,机收减少损失率3~5个百分点,增产增效达5000余万元,2项增收超亿元,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 贯彻实施《促进法》的主要措施

《促进法》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农机化法律体系,为促进和规范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我们积极创新理念,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机化事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2.1 加强领导,确保贯彻实施工作落到实处

为将《促进法》贯彻到基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贯彻实施工作的领导。一是按照《促进法》的规定,将农业机械化发展纳入了全区“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与其他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发展;二是自实行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以来,农机化工作主体指标纳入了区政府工作报告,并实施年度工作绩效考核;三是重要农机化项目以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通知并督办落实,如水稻机插推广项目等;四是每年的政府农村工作会议或是专门组织农机化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区的农机化工作;五是省农机局、市农业局(农机办)、区委、区人大、区政府领导都莅临调研和指导农机化工作。由于政府重视、领导到位、措施有力、将士用命,蔡甸区农机化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连续获得“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农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区三农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2.2 广泛宣传,持续营造依法促机的良好氛围

为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快速了解《促进法》的立法背景、作用、意义和主要内容,我们对《促进法》八章三十五条逐条制定了详细的宣传方案,采取多种形式,扎实深入开展宣传活动。一是电视、报刊媒体宣传。《促进法》颁布实施之日,分管农业的区领导和农机部门负责人分别就《促进法》的贯彻实施作了电视专题讲话,引起了全区各级各相关部门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在区电视台分7期问答式播放了《促进法》全部内容。在《蔡甸报》(《蔡甸通讯》)上连载10期,宣传《促进法》;二是标语、广播流动宣传。在农业银行的街口路段,用大屏电视机播放《促进法》与农机化影像资料一周,用小车安装喇叭专题播音宣传到各乡镇一个月;三是会议与现场宣传。在各农时季节的现场会印发相关法规与安全信息资料3万份,《促进法》单行本4000册,张贴大幅《促进法》2000张,悬挂横幅、宣传标语3000幅;四是网络信息宣传。多年来,我们积极向《中国农机化信息网》、《湖北省农机化信息网》、《武汉市农机化网》等网络媒体投稿,每年投稿量近百条,同时每年向《湖北农机化》杂志投稿并刊用一篇调研文章,及时宣传蔡甸区贯彻实施《促进法》的情况,以及农机化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绩。

2.3 加大投入,加快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

《促进法》实施以来,各级加大了对农机化事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2004年以来,全区共落实各级政府政策性投资6776万元,带动社会投入农机化建设资金20769万元,补贴新增机具2万台套,受益农户1.84万户。实施过程中,以全程机械化为目标,引导发展机播机收及设施大棚生产作业机械,以现代都市农业为方向,开拓发展经济作物和莲藕、毛豆、藜蒿等特色产品生产机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农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倾斜,促其提档升级,增添大功率、高性能、复合式农业机械,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综合效能,促进了农机化发展方式的有益转变。

2.4 积极推广,加快农机新技术普及应用

新技术推广是《促进法》赋予我们的主要工作职责,我们的服务始终围绕着技术推广而展开。一是主要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普及应用加快。2005年开始水稻机插的推广,通过抓点示范、实行整村整乡连片推进,至目前机插水稻已突破10万亩,占种植面积50%,机收达94.7%,油菜生产关键环节通过近几年的推广,应用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机播达50%,机收达73.9%,玉米机收达到了75%;二是各类科普推广工作不断加强。平均每年各专业培训农机人员达3000人次,举办各类现场演示会12场次。近年来承办了全市机械插秧现场会、全市设施蔬菜基地大棚生产作业机械现场演示会、全市油菜机收和秸秆还田现场演示会。举办全区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油菜机直播、油菜机收、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毛豆脱荚、莲藕采挖等农机新技术现场演示会。科技兴农、兴机富民的科普推广工作不断加强,农机新技术、新知识的普及应用逐步加快。

2.5 依法监管,维护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农机安全工作是农机化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依法实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是农机行政执法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强化安全法规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购新机办新证必须学习农机法规与安全知识,完成理论学习与试卷测试,平均每年培训2000人次;二是重心下沉,防线前移,狠抓源头治理。农机监理执法人员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检测检验,查违纠违,做到新机登记上牌入户率100%,年度检审率100%,机手持证率100%;三是大力创建“平安农机”街乡村。全区已创建6个“平安农机”街乡,43个“平安农机”村,1个“平安农机”示范基地,连续16年无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平安农机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2.6 创新服务,促进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

蔡甸区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位列第19,农机化水平也相应靠前。一是重点倾斜促发展。在10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中,针对初期普惠制的一户一机重复购机,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在中期便确定补贴资金向农机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及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倾斜,保障重点提升农机服务能力与机具利用率;二是科学引导调结构。按照现代都市农业的建设目标,引导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稳定发展耕整地机械,重点发展播种与收获机械,拓展设施农业机械,促进全程机械化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三是推动跨区创效益。为了提高农机具利用率,增加农机大户的加入,利用南北季节时差,组织农机专业大户由南至北跨区机收作业,由初期的单台机械发展到现在80多台套,一个作业季户均创收3~5万元。农机管理部门征求跨区作业者,办理跨区作业证,指导农机具检修,始终跟踪服务。跨区机收已成为蔡甸区农机大户创收致富的一个新亮点;四是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建设运行集农机展示、推广、检测、购机、培训、维修、办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洪北农机展示中心,为广大农民提供农机4S店节约、省时、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变过去4~5天才能办完的事为现在4~5小时就能办完,打通了农民购机难、办证难、维修难、补贴申请难的最后一公里。农机服务已经从思想境界到硬件建设都进入了全新的环境。

3 贯彻实施《促进法》存在的问题

10年来,蔡甸区贯彻实施《促进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投入不足。财政扶持与匹配资金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如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机耕道路库棚建设等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缺乏,农机技术推广、农机科教培训、农机安全监理专项工作经费匹配不足。需统筹安排。

(2)人才不济。农民老龄化日趋严重,农机从业人员文化技术素质不高,农机化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新生力量难以及时补充,缺乏对农机科研、推广、培训部门的创新投入,后续人才不济。需重点突破。

(3)体制不畅。基层(街乡)农机事业单位(以钱养事)人员在隶属关系与业务职能的管理脱节,职责不清,机制不活。区级职能部门的农机与农艺人为分离,机构管辖与省(厅)、市(农委)的农机设置相去甚远,体制不畅。需着力化解。

4 后续工作方向

从现在起,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抓好农机化工作,推进全区农机化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1)进一步抓好农机化法律法规的宣传与贯彻落实。营造更加良好的农机化发展氛围,提高全社会对农机化的认识与支持力度,凝聚农机化发展合力。

(2)进一步争取政策性扶持与财政资金的增量投入。充分发挥政策性惠农资金的杠杆拉动作用,促进投资多元化、建设市场化、项目规模化,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

(3)进一步打造现代都市农业机械化新亮点。认真制定“十三五”农机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稳步发展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发展蔬菜基地设施农业机械化,积极发展林果、花卉、田园管理机械化,着力推广农业示范园区无牛耕,农作物秸秆无焚烧,畜牧、水产、设施养殖和精准农业智能化,率先进入农机化发展高级阶段。

(4)进一步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建设农机维修网点,科学规划建设机耕道路和机库机坪,统筹发展设施农业基地水电设施,夯实农机化发展硬件基础。

(5)进一步提升农机科技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切实理顺区、街农机队伍职能关系,重点充实农机新生科技人才,加强农机专业技能培训,推进农机农艺高度融合,推进农机干部队伍和农机从业人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培育大批会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全区四化同步建设。

2015-06-23)

猜你喜欢

蔡甸区机收农机化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应用三螺旋理论进行蔡甸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今夏山西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1%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蔡甸区沉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