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2015-03-20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魏丽华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财务财务管理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魏丽华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确保教育事业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确保高校资产的安全,防止违背会计原则和社会公义的事件发生。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许多高校为了提升办学实力,进行了较为活跃的经济活动,比如修建教学楼、购买教学试验设备等,这些经济活动使得高校的财务工作变得复杂,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高校乃至国家资产的流失,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显得十分重要。文章将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特点出发,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特点

作为以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为目标的组织机构,相比起其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财务工作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高校的经济活动,除了自身的财务工作外,附属单位、科研活动等的财务工作也都纳入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范围,呈现出一定的广泛性。另外高校内部的科研活动、基建项目、设备购买、附属单位的经济活动还有投资等经济活动给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也带来极为突出的复杂性。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给其财务工作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二)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当下高校的资金来源已不再是单一的国家拨款,还包括学杂费、校办企业的经营收入、各项委培费以及捐赠款项等。这些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也体现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复杂性。

(三)资金使用渠道的多元化

除了资金来源的多元化,高校的资金使用渠道也呈现多元化,除了为科研活动提供支持外,高校也进行各项投资,创办附属企业,进行教学科研、企业投资、后勤等经济活动。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这些特点,都体现出当下高校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复杂性,这对高校内部财务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控制环境欠佳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改变,许多高校单一地重视行政工作,却忽视财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高校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相对较少,因而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许多高校所建立起的财务管理机制,是流于形式,应付相关检查的。此外,高校财务管理缺乏高素质的专业财务人员,经常是教学骨干兼职财务工作人员。执行力的缺乏,职权权限的混乱,造成了高校财务内部管理存在很多漏洞,而且这种欠佳的财务环境与制度,很容易发生失误、舞弊、腐败等现象。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高校经济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复杂性也不断增强,这给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带来较大的压力,渐渐暴露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漏洞。首先,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系统性。高校的职能部门很多,包括财务、人事、资产、后勤、科研、产业等部门,各部门的财务工作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衔接,各部门的职能划分也没能明确地体现。这造成财务管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另外,许多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约束范围也仅仅停留在财政经费,对于其他的创收资金存在控制不足的问题。

(三)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校的财务活动应该按照各部门的预算来进行。而现在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缺乏科学有效的预算编制。首先,预算编制方法简单。很多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编制方法,脱离了实际,没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编制方法,缺乏量化分析与科学论证。另外,预算编制的制定过程简单,缺乏科学、准确、客观的预算数据。很多高校的预算编制过程只有内部人参与,没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学校个部门单位财政收支状况。造成预算编制的结果往往脱离了实际,预算数据不够准确和客观。

(四)风险防范机制缺失

随着高校经济活动的范围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招生、投资、采购、基建、科研等方面的资金使用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出现资金投向不合理、投资效益差等情况,给学校带来很大的损失。这主要体现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机制缺失。首先,高校经济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大多数情况下高校都是举债发展,而高校在进行投资时,往往单一地考虑到自身发展的需要,却忽视了项目资金渠道、融资成本,以及偿还能力的问题,对风险的评估和控制不到位,造成高校资产的流失。另外高校在进行经济活动时,盲目地追求高标准,却忽视了必要的风险识别,没能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高校在风险防范机制上的不足,往往会给财务内部控制带来巨大的困难。

(五)监督力度不够,经济责任审计开展困难

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然而一些高校的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没能对财务工作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高校是一个人情关系相对复杂的地方,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就很容易造成部分领导者和财务人员进行一些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财务活动,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也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另外,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也存在极大的不完善。常常出现“事后审计”的情况,经常是离任后才委托审计部门进行审计。这种事后审计的做法,使审计工作容易走过场,起不到应该有的监督作用。而且,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也成了审计工作进行过程中的重要挑战。

(六)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财务工作也应该走上现代化、信息化的道路。现在大部分高校虽然一般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资产的管理与核算都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处理,但是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发展脚步的加快,财务控制工作的信息化也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方面,各部门的财务信息管理都自成体系,横向上没能实现信息共享,财务信息的交流和沟通面临困难。另一方面,财务信息在管理者和下层部门、员工之间的纵向传递存在困难。管理者不能很好地将信息传递到下层部门,而基层的管理信息不能快速全面的反馈给管理者。这都给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加速财务信息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是新时期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必然趋势。

三、搞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营造良好控制环境

高校应该在进行行政工作的同时,提高对财务控制的重视。从根本上加强财务控制的意识,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首先,应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对不合理或不合法的行为进行及时的预防控制。另外,要注意财务内部控制程序的规范性,对学校经济财务活动进行严格的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再者,应该注重责任牵制,各岗位的分工和职责应该有明确的界。并制定追究、查处措施和奖惩方法。

(二)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高校在预算编制方法上应该改变传统做法,从高校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工作。一是要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学校各部门单位财政收支状况,力求把预算做到科学、客观、实际;二是要完善部门预算的调整制度,对调整时间、程序和方法等做出严格的规定;三是要加强预算跟踪评价制度,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管和控制,确保资金正确使用。

(三)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要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高校管理者既要能识别内部风险,也应该能识别外部风险。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是高校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前提和保证。二是要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对于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应该有相应的风险评估组织进行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在科学系统的分析下对高校重大经济活动作出决策。

(四)健全经济责任制,加强监督机制

首先,高校管理者要加强对内部监督的重视。加强监督和审计团队的建设,配备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其次要健全审计制度,合理的制定审计评价标准,明确财务工作人员的经济职责,强化对经济责任人的约束。另外,健全校长经济责任制与经济监督检查机制,使校长与各院共同参与到到财务管理机制中。只有具备强有力的监督和审计功能,高校财务运作才能变得高效和廉洁。

(五)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也应该顺应科技的发展。将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到财务控制中,能够为高校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促进高校经济活动的展开。高校应该有效的进行财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整合学校网络资源,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财务控制工作的质量。

[1]卢瑞杰.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探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2,(8):40-41

[2]刘素梅.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1,(1):91-95

[3]王文明.完善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策略探析[J].会计之友,2014,(36):107-110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财务财务管理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水利财务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