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合谷、太冲为主治疗胞轮振跳40例

2015-03-20吴雪,杨佃会,房繄恭

河北中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太冲毫针血虚

针刺合谷、太冲为主治疗胞轮振跳40例

吴雪杨佃会1房繄恭△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14)

【关键词】眼疾病;针灸疗法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5.02.036

【中图分类号】R77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5)02-0248-02

通讯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风湿科,北京100700

作者简介:吴雪(1988—),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针灸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收稿日期:(2014-02-28)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山东济南250014

胞轮振跳,又名睥轮振跳(《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俗称眼眉跳,在《目经大成》上称为“目瞤”[1]。相当于西医的眼肌痉挛、眼轮匝肌抽搐,类似肌纤维颤抽现象,也包括面神经痉挛所致的眼睑抽搐。对于胞轮振跳,现代医学尚无统一的具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传统疗法在安全可靠、疗效肯定方面具有确切的优势。2013-04—2014-02,我们采用针刺合谷、太冲为主治疗胞轮振跳40例,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诊断标准

1.1.1.1中医诊断标准上胞或下睑不自主地牵拽跳动,不能随意控制;胞睑皮肤正常,眼外观端好[2]。

1.1.1.2西医诊断标准早期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逐渐扩散至同侧面部的其他面肌;抽搐程度轻重不等,可因劳累、精神紧张及谈话等因素加剧,入睡则抽搐停止[3]。

1.1.2排除标准孕妇;面部因外伤所致的眼肌痉挛者。

1.2一般资料本组40例均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男17例,女23例;年龄22~60岁,平均(33.0±2.0)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3.0±1.0)年;外感风寒型16例,肝脾血虚型24例。

1.3治疗方法主穴为双侧合谷、太冲。配穴为局部取穴丝竹空、攒竹、四白。辨证加减:外感风寒型加风池、外关;肝肾亏虚型加肝俞、肾俞。操作:外感风寒型,采用30号1.5寸毫针中强度刺激配穴后,不留针,合谷、太冲30号1.5寸毫针针刺后并用电针(长城牌,KWD-808脉冲电疗仪)密波30 min;肝脾血虚型:采用30号1.5寸毫针弱刺激配穴后,不留针,合谷、太冲采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后并用电针密波30 min。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一般休息1~3 d后进行下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疗效标准治愈:胞轮振跳症状和体征在平静状态及诱因存在情况下完全消失,随访1个月后未见复发;好转:胞轮振跳减轻,有诱因时虽有发作,但程度减轻,时间缩短;未愈:胞轮振跳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4]。

2结果

本组40例,治愈23例,好转11例,未愈6例,治愈率57.5%,总有效率85.0%。

3体会

胞轮振跳属于动症,中医学认为,“动”多与风相关,风包括外风和内风。胞轮振跳多由外感风寒困表,致荣卫失调或肝脾血亏虚,肌肉经脉失养所致。外风即为风寒,内风即久病过劳等损伤肝脾,肝脾血虚,日久生风,虚风内动,肌肉失养而瞤动,牵拽胞睑而瞬动[5]。《审视瑶函·睥轮振跳》曰:“此症谓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出。乃气分之病,属肝脾二经络之患。人皆呼为风,殊不知血虚而气不知顺,非纯风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胞轮振跳与肝脾相关。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具有平肝熄风、调肝、疏肝郁、泄肝火之功效;合谷为足阳明胃经穴,主宗筋,有疏通经脉、调节气血、濡养眼筋之功效,应“面口合谷收”之意[6]。太冲、合谷配用更能起到平肝熄风止痉之效,两穴相配又称“开四关”[7]。关于“四关穴”,历代有不同的说法,有的指部位,有的指

参考文献

[1]鲁康.针灸治疗眼胞轮振跳66例总结[J].针灸临床杂志,2001,10(17):26.

[2]唐由之,肖国士.中医眼科全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46-747.

[3]吴承远,刘玉光.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1:713-718.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9-100.

[5]李淑波,倪善民.中西医结合治疗胞轮振跳3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5,24(1):21.

[6]万迎晖.远端取穴治疗眼肌痉挛32例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2):57-58.

[7]贾玉洁.开四关之浅识[J].陕西中医,2008,29(8):1103-1104.

[8]王漫,康明明,张智龙.“四关”探幽[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2):177-178.

[9]张永臣.近10年四关穴临床研究概况[J].江西中医药,2010,41(3):76-77.

(本文编辑:董军杰)

新 药 临 床

猜你喜欢

太冲毫针血虚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血虚≠贫血
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炎症因子含量及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血虚≠贫血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