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20原增艳宋小锋张俊丽杜纪英郭庆合
原增艳,宋小锋,张俊丽,杜纪英,郭庆合,2
(1.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检验与影像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河南新乡453003;3.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医学教育·
微课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原增艳1,宋小锋3,张俊丽1,杜纪英1,郭庆合1,2
(1.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检验与影像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河南新乡453003;3.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学时占整个课程学时的50%以上。微课作为一种以教学视频为载体的全新教学方法,在教育界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意识,规范操作技术,笔者将微课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微课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讨了微课在实验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微课;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视频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5.12.0665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强的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实验课教学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50%以上,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为主,实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效果及毕业后承担临床微生物检验岗位工作的能力[1]。因此如何提高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的质量,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师一直关心和探讨的问题[2]。
当前医学检验教学改革的方向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更多的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很好社会适应能力的能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诊断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3]。针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多、内容琐碎、逻辑性不强,学生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无味、不易区分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特点,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将近年兴起的微课教学形式引入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良好。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及微课特点,浅谈微课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 微课的涵义
微课(Microlecture)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4]。在国内,对于“微课”的概念在整个学术界、教育行业至今仍无统一的界定[5]。目前,最受学术界认可的是由胡铁生[6]提出的微课的概念,他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难点,围绕某一个知识点、一个教学环节、一种技术等制作内存几十兆左右的微课,利用网络平台上传至网络,学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移动终端设备中,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一次接受的内容较少,易于理解和掌握。微课教学方法的出现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应用和学生的个性化碎片化学习创造了便捷条件[5]。
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微课的设计
2.1 微课的设计理念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微课的制作以培养检验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改变传统网络教学的模式,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将临床微生物检验实践融入教学中,促进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2.2 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评价。微课的制作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吴爱武主编的第4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为参考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附属医院为平台,拍摄常用的微生物检验实验技术及临床实践中较为重要但实验教学中又未涉及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程序。根据三本院校学生情商较高、思维活跃但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特点,制作以轻松愉快风格为主、7~15 min的微视频,通过格式转换软件转化成MP4格式,上传至学院网上教学平台,便于学生下载至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学习。
3 微课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1 辅助实验示教示教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操作表象和技能活动定向,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7]。笔者借助微课短小精悍、内存小的特点,将示教关键环节制作成微课,通过校内网平台发给学生,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观看。通过将微课带入实验教学,解决了微生物检验实验示教难的问题。例如,在病原性链球菌的鉴定过程中,链球菌在血平板上的溶血现象是鉴定的要点,但有些细菌溶血现象不是太明显,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分辨是哪一种溶血现象。以往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分辨出不同溶血现象的技术要点,达到示教效果,笔者对学生进行分组,做2~3次示教,但是发现示教时间过长,学生操作时间缩短,教学效果不佳。笔者所在团队将不同链球菌的溶血现象及同一种链球菌不同生长时期的溶血现象制成微课,辅助于实验教学,解决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示教难的问题。
3.2 促进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检验专业是技能型专业,所以必须和临床紧密结合[8]。微生物形态学特征是进行病原体鉴定的重要依据[3],我们利用附属医院标本量大的优势,与附属医学合作拍摄临床痰标本、粪便标本等的微生物形态检查微课。结合临床实践拍摄微课解决了实验教学中采用模拟标本造成与临床脱节的问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标准菌株模拟标本,菌种单一,形态特点明显,学生易于识别。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一些临床标本中除了病原菌以外,还有正常菌群,需要检验人员结合标本及临床情况综合分析,才能分辨出病原菌。因此采用模拟标本,虽然能使学生通过镜下观察掌握菌体形态特征,但是不能培养作为检验人员应具备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完成模拟标本的检查后,播放相应病原菌的临床标本检查微课,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病原菌的鉴定要点,同时熟悉临床标本的检查程序,与临床实践相接轨。
3.3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病原微生物培养要求的难易不同,很多临床常见病原体的镜下形态特征、菌落培养特征、生化反应特性等不可能在上实验课时让每个学生都能一一接触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掌握更多的微生物特征一直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课教学的难点[3]。微课教学法的出现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以附属医院为平台,选取临床常见难以培养的病原菌,例如脑膜炎奈瑟菌、支原体等,将其培养特性、鉴定程序制作成10 min左右的生动有趣的微视频,使学生对常见病原微生物有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3.4 微课促进制定统一的操作标准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往往由3~4位教师共同完成,由于不同教师知识背景不同,即使集体备课,教学过程中也往往会出现不同教师教授的实验技能有差异的现象。优秀的微课需要教学团队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教师通过共同讨论实验教学重难点,共同设计制作微课,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互相交流、积极深入临床实践进行论证,制定相对统一的操作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微课为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提供了较为高效的教学手段,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工具。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也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微课实施过程中还缺乏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思维的相互碰撞,有待于建立集“微视频”、“微测验”、“微讨论”于一体的网上教学平台。
[1]乔亚峰,叶振东,李晓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素质教育的探讨[J].全科医学教育,2009,7(7)∶735-736.
[2]代娟,吴明泸,段佳慧,等.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实践及体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3)∶1663-1664.
[3]吴爱武,蒋月婷.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2)∶311-313.
[4]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A1,A13.
[5]袁金超.基础教育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6]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7]赵光安.示教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 1999,9(3)∶7.
[8]周俊英,郑芳,涂建成,等.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7)∶942-943.
R37
C
1003—6350(2015)12—1852—02
2014-12-24)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编号:2012-YJGLX-29)
郭庆合。E-mail:1198670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