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教育资源建设策略探究
2015-03-20孙晨
孙 晨
(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进入2l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深刻变化。在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的背景下,社会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依托的教育资源发挥了愈加重要的作用,关于社会教育资源建设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一、社会教育资源的内涵
社会教育资源指可以用于教育活动的一切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的总和,它主要包括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组织资源五方面资源类型。从宏观上,社会教育资源可分为三个方面:(1)作为研究对象的资源,包括自然、社会、自我等可供研究的内容;(2)作为指导力量的资源,包括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3)作为支持研究过程的信息资源和物质条件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的内涵和外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相比学校和家庭教育资源,它在教育资源种类方面具有多样性特征,在不同地域和环境中具有差异性特征,在教育方式方面具有生活性和随意性特征。
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它受社会转型、价值取向与教育思潮的影响而不断演化,随着时代变化和教育目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标准的要求和看法也是变化与发展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的基本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满足各学科知识和文化多元化的需求。社会教育资源要提供教学所需的学术和文化信息,只有在教育资源中渗透人文教育才能实施完整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第二,承载学生有意义学习和能力发展的责任。社会创意教育资源应为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提供条件。社会教育资源要致力于形成一个非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特定空间限制的、可满足个体学习需求的、具有以责任为导向的学习资源支持的教育资源平台;第三,丰富教师专业教学和自身发展的内涵。社会创意教育资源应为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自我完善提供支持,使教师教学、科研与学生培养形成良性的链接与互动,达到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第四,创建具有全新教育理念和社会教育需求的环境。社会创意教育资源除了为学校教育和专门教育机构提供教育服务之外,还应具有贯彻全新教育理念、向全社会提供教育信息资源的功能,如学习社会化需求、终身学习理念、自主学习方式、继续教育机制等,构架符合信息社会学习发展需求的教育资源体系,形成符合信息社会发展的资源氛围和空间。[1]
社会教育资源是一种资源形态、一种资源角度,亦是一种资源境界。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是教育资源建设的目标,它是人们基于当前的资源优化程度或状态,对未来教育资源发展的一种展望与追求,也是人们扎根于现实的努力并试图超越提高的一次尝试,是基于现实基础而建构的一种崭新的资源形态,虽然不是一蹴而就就能达到,但绝对是可望又可求的。
二、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资源建设的基本观念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为基础媒介的新媒体环境逐渐形成。新媒体环境是一个相对的、不断延展的概念,以数字化、网络化、互动化融合化为基本特征,以内容共享、渠道汇流、媒体融合为发展趋势,具有丰富强大的功能并对位于其中的资源产生较大的影响。明确社会教育资源存在的信息环境、媒体景观的关键所在,是寻求资源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搭建教育资源平台的基础条件。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教育资源建设应充分考虑信息资源和媒体环境格局的变化,审视其对教育资源的影响,综合各方面因素得出社会教育资源建设的基本观念。
(一)教育资源质量的标准
社会教育资源质量取向既要彰显资源的教学服务功能,还需提升质量标准,从而保证优质教育的实施和社会对学生成长的期望。这要求社会教育资源建设以全新的教育质量观为指导,以质量为核心,注重内涵发展,强调提高教育资源的整体水平。而且,社会教育资源建设不能局限于教育资源的信息结构、类型和内容,还要涉及资源的组织、管理以及人文内涵和情境。另外,社会教育资源还要注重与学生认知心理相适应,强调自主学习设计,运用协作学习方式,形成有利于信息交互、情绪感召的教育资源空间。
(二)教育资源整合的取向
社会创意教育资源整合取向是使分散、分化的资源系统中各个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和谐整体的过程,是实现资源优化的内在动力。面对信息媒体的格局变化,媒体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必然要求对信息资源进行重组。资源整合是资源优化和内涵式发展的有力措施,是提高资源效益和价值的最佳途径。为此,社会教育资源的建设要针对目前教育资源的实际,淡化资源的界限和区别,防止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各类资源之间要形成有机联系和有机结构。
(三)教育资源共享的取向
社会创意教育资源共享是在新媒体信息环境下,人们随时随地、任意有效地使用、共享和管理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教育资源共享无疑可以使分散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将不同媒体资源进行整合,解决分散资源建设方式造成的整体资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条块分割等一系列问题,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资源价值,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达成教育公平。
(四)教育资源服务的要求
教育资源建设应树立为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的观念,使教育资源平等、透明地面对使用者,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社会教育资源建设尤其应当以服务为价值取向,要从理念、制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根本性转变,创设良好的教育资源条件、氛围与环境,搭建创新型教育资源平台。另外,社会教育教学应为学习者提供舒适的学习情境,畅通、亲和的信息资源检索、交互界面,有效的信息导航、信息量控制,满足各种教学/学习方式的知识信息服务。[2]
三、社会教育资源建设的关键问题
社会教育资源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是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问题,前者强调现有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后者则强调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
社会教学的资源整合指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数字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与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资源体系。[3]
1.有的放矢,主线突出
社会教育资源建设的一条主线是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多媒体概念的。由于数字技术的应用,要将以往的模拟资源形态转向数字资源形态,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系统,使广播、电视、图像、音视频、文本数据等信息统一成“0”和“1”比特流的数字化表达。这样的信息形态无本质区别,系统通融性强。信息传播系统和处理平台是网络化的、多媒体态的,使原来泾渭分明的系统结构和划分变得模糊、无区别,形成信息资源系统之间的融合,由此整合出的系统是高效的,其教育资源信息实现了全覆盖,满足了各类社会人群及各种教学模式的需求。由此构建的教育资源系统和平台具有开放、兼容、多能、灵活的特征,在教学应用中表现游刃有余,充分体现出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价值。
2.软硬兼施,相得益彰
社会教育资源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是硬件、软件环境。硬件是指教育资源系统中所有物理化的、实体化的资源结构,软件则是指教育资源系统中所有信息、数据、指令等虚拟化资源结构。社会教育资源建设必须改变面子工程的思维,大力开展视频公开课程建设,推动应用指导与技术服务产业化相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及区域性教育资源整合等。在新媒体环境下考虑整合问题,首先要针对已有教育资源的硬件系统和软件材料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弄清硬件系统的结构、功能是否符合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存在什么问题,若有问题是否可通过改造、升级等途径解决,从而构建优良的系统。优良的系统必将呈现最佳的性能,能承载符合教学需求的教育资源责任。
3.错落有致,照应有序
社会教育资源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内容组织和资源结构的整合。教育资源的来源渠道广、分布面大、媒体格式或平台多样、资源质量不一,存在内容混乱、不成体系、无序化等问题。教育资源建设可按照学习目标、教学模式、学科内容、学习方式、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类别、知识体系、技能培养等进行分类。按照学科特点和内容表达的适宜性组织媒体教学内容,按照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规律设计媒体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媒体资源的表现方式,按照媒体资源平台安排媒体内容结构。对逻辑性差、内容质量低、层次不清的教育资源内容予以去除,使教育资源的内容组织、体系结构、等级层次错落有致、照应有序、逻辑分明、层级递进,具有最佳的体系结构。
(二)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
社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关系到整个教育资源系统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共享性的质量水平,影响到整个教育资源系统的结构体系和功能设计,涉及教育资源系统的教学应用面貌和价值取向。
1.以网络为核心的社会教育资源平台构建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在新媒体技术中处于核心地位,其编织了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资源信息交流、互动的路径和框架。这里应该明确,优质化教育资源平台建设要以网络为核心来策划和设计,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提供了基础。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突破了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的时空限制,使教育资源无限丰富。其主要表现为网络学习空间创新了开放互动的空间教学模式,催生了互动高效的素质教育模式,促进了学习交流的变革,创新了管理服务模式。以网络为核心的教育资源平台体现了现代教育资源建设主线和脉络。
2.以多态互补为特征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
丰富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也是社会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的前提。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社会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教育信息资源的总类和数量显著增加。但是,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资源利用率普遍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教育资源建设要从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化,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教育资源开发。要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知识体系的特点、教学应用的适应性对各种资源形态进行开发,充分发挥各种信息媒体在表达信息、引导学习、支撑教学、创设情境、启发思维、提供交互学习途径等方面的优势,有的放矢地规划资源选题、组织资源内容、选择资源素材,形成系统完整、分布合理、多态互补、各尽所能的教育资源体系。
3.以高效多能为目标的社会资源模式运用
社会教育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不同的时期,教育资源建设呈现出不同的资源形态特点。传统教育资源的系统功能和技术质量水平虽然不高,但也是人们努力创造的成果,具有一定的教学内容质量和教育资源价值。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教育资源呈现出形态多样、功能各异、质量不断提高、与教学和学习的融合度越来越好等特点,各种形态的媒体资源均在教学应用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长处和特有功能。为充分发挥各种媒体资源的教学支持功能,利用它们的价值为教学改革服务,要对现有分布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按照实际建设应用情况可分为三种:一是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的共享结构模式,即利用现有各种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的优势,对其进行有利于资源共享的教育资源整合,更好地发挥资源效能;二是以网络教育资源为主线的结构模式,即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对其信息资源内容进行筛选、重组和再构,创建新型网络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环境为教学服务;三是具有新媒体环境功能特征的结构模式,即在新媒体环境下充分运用新媒体的功能特点,创建具有全新概念的新媒体共享教育资源系统。
[1]孙宁,孙晨.基于教育资源建设的新媒体环境解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7).
[2]孙宁,卢春艳,孙晨.关于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
[3]马文峰.数字资源整合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