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手机社交软件新闻的应用现状与对策——以微信“腾讯新闻”公众号为例

2015-03-20文/刘

传媒 2015年7期
关键词:新浪社交受众

文/刘 畅

目前在美国,只有10%~15%的新闻点击量来自报纸网站主页,80%则是由搜索与分享带动。年轻人几乎与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全球知名社交网络绑定,成年读者逐渐抛弃传统门户网站,转投社交网站,社交软件就如同个性化过滤器,被刷屏最多的新闻成了受众票选出的头条。可以说,手机社交软件正在改变并重塑日常新闻消费习惯。

社交软件的出现和崛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生产、传播、反馈等多个环节,但问题也随之出现。我们要将新闻发送给谁?如何利用社交软件拓展新闻市场?在流行社交软件上,新闻媒体的品牌有没有得到充分展示?手机社交软件出现以来,我国涌现出许多热门的社交软件,包括新浪微博、微信、人人网、易信等,网络新闻媒体也由于其传播媒介的特殊性而产生了新变。本文以手机社交软件新闻的代表——微信“腾讯新闻”公众号为例,探讨我国手机社交软件新闻的应用现状、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国手机社交软件新闻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微博、人人网为代表的网络社区式手机新闻,一类是以微信、易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式手机新闻。百度搜索的手机社交软件下载排行显示,2014年,我国最热的社交软件主要有QQ、微信、新浪微博和陌陌等。

网络社区式社交软件新闻。新浪微博是较早探索手机社交软件新闻的代表。网络与手机的首次融合使网络新媒体开始尝试做手机的内容提供商,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以作为四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网为例,一直以来,新浪新闻就凭借新鲜、互动、多样等优势赢得了广大受众的喜爱和欢迎。在新浪微博成为国内微博市场的霸主后,“新浪新闻”趁势在其社交软件上对手机新闻APP进行绑定推广,方式是向所有新浪微博用户发私信来实现的。新浪微博用户,每天早晚都会收到不同的新闻私信,每封私信中包含3条新闻。而每条新闻文尾都会显示“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APP”的信息提醒。由此可见,网络社区式社交软件新闻,不仅能够对新闻APP进行宣传推广,而且能够完善微博的功能,这样的双赢局面也是手机社交软件新闻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

即时通讯式社交软件新闻。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式社交软件的应用,让广大受众从短信交流时代进入到语音互动时代。广大手机用户纷纷加入微信大军,既便宜又方便,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用户的使用。而当微信受众达到一定规模后,微信社交软件新闻“腾讯新闻”也随之出现了。作为典型的即时通讯式社交软件新闻,其在微信平台的推送方式就是发送新闻消息,与网络社区式社交软件新闻相比,这样更容易获得受众关注,因为新闻推送时的消息提醒与正常的消息提醒并无区别。这类社交软件新闻最显著的特征是即时性,用户在收到推送新闻时会以为是朋友发来的信息,因此更有可能进行查看阅读。可以说,手机社交软件新闻自诞生之日起,便拥有得天独厚的传播渠道优势。但是,内容质量决定了受众是否会持续订阅,因此,手机社交软件新闻这一新宠儿要想走得远,还需不断努力探索。

虽然我国手机社交软件新闻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并集中体现为内容同质化、服务综合化和技术流失化这三方面。

内容同质化。从手机社交软件新闻的新闻来源便可看出,大多数的新闻内容都源于传统媒体或网络新闻,并且基本是进行简单压缩处理后直接转载的,原创新闻非常少。手机社交软件新闻缺乏完善的采编体制和管理系统,这会造成其内容同质化且报道不深入,许多新闻报道停留在事实阐述层面,没有做到细致调查和深度报道。这种简单复制转载其他媒体新闻的做法,短时间内会由于媒介的新颖而吸引广大受众的关注,但长此以往必然会无法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受众选择退订“腾讯新闻”的主要原因。

服务综合化。手机属于非常私人化的终端产品,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大众化,手机更应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与服务。但就目前手机社交软件新闻的现状而言,依然停留在大众化媒体层面,针对性不足,未能彰显出手机媒介的特性。不管是微信的“腾讯新闻”还是新浪微博的“新浪新闻”,所推送的新闻对每一位用户都是一样的,根本没有实现个性推送和分类订阅。比如,“腾讯新闻”仍没有充分发挥出内容定制的优势,仍旧是每日2次,每次4条新闻的推送模式,长此以往,用户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要么选择无视,要么直接取消订阅。如此一来,“腾讯新闻”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微信的平台作用,而且没有起到宣传其APP的功效。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手机社交软件新闻服务综合化过强、个性化不足所造成的。

技术流失化。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手机社交软件新闻完全具备了与网络新闻一决高下的实力。但是,通过对我国目前最流行的手机社交软件新闻的分析可知,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的少之又少。以微信“腾讯新闻”为例,据统计发现,在1个月内收到的248条新闻中,原文中配有图片的仅有59条,仅占23.8%,而引入视频链接的不到10条,这相对于当下的技术环境来讲无疑是一种流失和浪费。但实际上,“腾讯新闻”APP已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了极致,每条新闻都配有相关图片、视频,为用户提供了非常全面、个性的多媒体信息。但若是没有下载“腾讯新闻”APP,受众在微信平台上是很难体验到这种新闻软件在内容、技术上的独特优势。因此,手机社交软件新闻要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巧妙融入影音图像等多媒体元素,为受众提供立体化的感官享受,以提高社交软件新闻和网络新闻的影响力。

针对内容同质化、服务综合化和技术流失化的问题,我国手机社交软件新闻要积极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手机社交软件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媒体影响。

深度与即时并重。在将内容为王奉为金科玉律的媒介语境下,内容同质化已经成为各大媒体发展的死穴,而手机社交软件新闻自然也不例外。受众已不再满足于手机社交软件只充当新闻快播员和转述者的角色,而是需要一个可以媲美传统新闻,深度与即时兼备的新闻套餐。这一方面,《解放日报》做的非常到位,其早在8年前就提出了“手机记者”的新闻理念,并专门组建了一支手机采编队伍,及时向定制用户推送新闻,充分彰显了手机特性。效仿其先例,手机社交软件新闻要建立专业的采编队伍,提高原创新闻制作率,做好深度报道,深挖新闻价值。在转载传统媒体或网络新闻的同时,加强对转载新闻的再创作,阐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加强对其背后意义的剖析。此外,手机社交软件新闻应该适当地增加新闻评论内容,邀请资深媒体人或社会名家开设专栏评论,以进一步丰富新闻形式,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创新,深度与即时的共同发展。

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手机社交软件新闻也可像客户端新闻那样,进行内容和风格的清晰分类,让社交软件用户自行选择自己专属的新闻类型,并能实现定时推送。但需要指出的是,为了避免出现与客户端版雷同,手机社交软件新闻可以在新闻数量上作以精简,只需选择价值最高、代表性最强的新闻即可,若是用户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就需要下载相应客户端加以阅读,以达到提高客户端知名度的目的。目前,腾讯就采取这种行销方式,微信“腾讯新闻”只对新闻做简单报道,不作深入阐述,若是受众想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就需要下载“腾讯新闻”APP进行阅读。但经过实地调查发现,许多受众非常反感这种行销方式,就好像是话说了一半就不说了,很容易令人产生不舒服的阅读体验,而这势必会影响他们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所以,手机社交软件新闻不应该仅从深度报道方面做文章,还要想办法为受众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精简新闻数量,激发受众阅读兴趣,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满足受众信息需求,而且能够激发受众下载新闻APP的欲望,真正达到以社交软件促进新闻软件发展的预期目的。

用多媒体提升用户体验。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日益成熟,新的媒介形式纷纷涌现,手机社交软件新闻这个市场新宠将何去何从?到底是“内容为王”还是“形式为王”?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手机社交软件新闻在形式和渠道方面,已经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需要做的,显然是在内容上下足工夫,既要追求时效,也要做出深度。在人人都追求个性的时代语境下,私人订制已经成为时代必然,手机社交软件新闻也要与时俱进,让有着个性化需求的受众自行选择专属的新闻内容,定制每日新闻,相信这将成为手机社交软件新闻的未来发展方向。另外,随着4G时代的全面到来,手机社交软件新闻必须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势,全面调动受众感官,在新闻内容中巧妙融入影音图像等多媒体元素,提高用户新闻阅读的感官体验和精神享受。这对于提升手机社交软件和新闻APP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将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作为全新的新闻传播形态,手机社交软件新闻充分继承了手机媒体便携性、即时性的优势,同时,其依托社交软件平台的推送方式,也让它具备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双重属性和叠加优势。手机社交软件新闻属于当下移动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一大前沿,加强对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新浪社交受众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猴子虽小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新浪读书排行榜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