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触高中地理翻转课堂中“活动单”的设计与操作——以“人口的空间变化”一节为例

2015-03-19马莉莉

地理教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人口迁移认知结构内化

马莉莉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江苏 苏州 215101)

翻转课堂就是把传统的课内学习新知、课后消化巩固,“翻转”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内化拓展。课前,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任务单”和“微课”等学习资源进行了自主学习,已基本掌握了相关的学习内容,因此,课堂主体时空就没有了传统的教师“教”的必要,而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途径必须是学生主动、直接参与的学习方式,即“活动”,学生“活动”也就成了翻转课堂中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1]课堂上学生“活动”要有序、有据、有方地进行,就要有一张“单”子辅助,“单”就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指针和引擎,是课堂活动材料呈现的一个平台,是课堂活动历程与结果记录的一个载体。

“活动单”全称是课堂内化拓展活动单,是教师在“讲堂变为学堂”的理念下,设计出以表单形式呈现的引导学生进行内化拓展的方案。下面,笔者以“人口的空间变化”一课为例,谈谈翻转课堂中 “活动单”的设计与操作。

一、“活动单”的设计

1.课题名称

“活动单”是1个课时的学习任务,课题名称就是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学习主题。一般来说学习主题与各章的节标题是一致的,但有的要根据教材内容与课时安排进行重组、调整或分解。

例如笔者将本课的课题名称定为“高一(12)班‘人口的空间变化’课堂活动单”。

2.达成目标

翻转课堂是一种目标管理式的学习,学生是目标管理的第一执行人,所以学生必须要知道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拓展所要达到的掌握学习材料的维度和程度,即达成目标。所以,设计思路是先通过分析教材和课标提炼出教学目标,再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内化拓展应当达成的目标。[2]

例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节的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和“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的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笔者根据该节的教材内容,确定了5个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设定成“活动单”中的5个达成目标(见表1)。

3.活动任务

(1)主要环节

翻转课堂旨在让学生喜欢学习,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为了应付家长与学校的事,最终让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成为最好的自己。[3]所以,翻转课堂的活动主要按以下三个环节及时间配置进行设计。

表1 “人口的空间变化”的达成目标

①检测收获,交流困惑(5~8分钟)

“收获”是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成就。检测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对学习产生日益浓厚的兴趣,而不是查漏补缺,因此,其难度不能超过“任务单”给出的难度。[4]检测形式要根据达成目标的级别与学生的层次而定,一般较低的用判断题,中等的用选择题,较高的则用综合题或构建思维导图。

“困惑”是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其来源一是学生在“任务单”中提出的,二是教师在批阅“任务单”中发现的,三是教师在课堂检测中捕获的。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小组内部学生互教,也可以是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互讲。

②内化知识,拓展能力(30~35分钟)

“内化”是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中增加新的元素,表现为对课前学习知识的温故,是一个从陌生到熟练掌握的过程。[5]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上表现为学生掌握知识的量的规定性改变,新的知识融入原有认知结构之中。同时,为“顺应”新的认知结构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内化”活动一般通过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进阶作业来实现。

“拓展”是一个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认识另一个或若干个未知领域的现象的过程,其结果是温故而知新的产生,表现为原有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的跃迁,学生能力综合发展带动知识拓展一气呵成。[6]原有认知结构“顺应”新的知识元素,“顺应”新认知结构的产生。“拓展”活动一般通过做实验、写调查报告、项目实践探究、主题论坛等形式来实现。

③评价同学,反思自己(3~5分钟)

评价同学属于他人评价,指除了学习者之外的人对学习者所做的评价。一般较为严格,也较为客观,可信度高。其中对他人的肯定评价,还能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和赞美他人,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道德素养。

反思自己属于自我评价,是学习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这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内省智能。反思的及时性,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检查、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7]

例如,笔者针对本课题的5个达成目标和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自主学习情况,设计了四大活动任务(见表2)。

表2 “人口的空间变化”活动任务

(2)原则

翻转课堂的本质是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学来展开。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营造活动环境、开发活动素材、打造活动形式、设计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与创造性。

例如,对于表2中环节三,笔者考虑到本校地处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镇,其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苏州市的外来人口几乎与常住人口持平,知道人口迁移与学生的生活关系紧密,许多学生对于人口的迁移已经存在着感性认识,但主要是来自对人口迁入地的感触,而对迁出地人口以及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均存在较多的偏见,对于人口迁移的演变历程以及原因都缺乏深入了解。本着“生活中的地理,终身享用的地理”的理念,课前围绕“居住地”对班级的每位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其内容是祖籍、出生地、现住地、将来工作地和养老地,将汇总统计的全班调查结果表作为“实践”活动的素材,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具体安排见表3。

表3 环节三:实践与讨论

二、“活动单”的操作

1.课前准备

为了让每位学生清楚课堂活动任务,保证课堂活动的落实,必须人手一份“活动单”,每组一份活动素材和活动成果展示纸。

例如,对于表2中环节一,笔者考虑到学生从“任务单”中掌握的知识是碎片化的,要想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知识及其之间的内在关系,就采用了“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这样,这一张思维导图不仅检测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效,还可以作为本课题的板书。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提高板书的美观性和节约构建时间,笔者模仿拼图游戏的形式,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做成颜色与形状不同的26个磁性词条(见图1)。

图1 “人口的空间变化”思维导图

2.操作方法

翻转课堂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教学重点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8]所以,小组协作探究法与“展示——质疑”交流法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

例如,对于表2中环节二,笔者考虑到本校是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本班又是优生班,但有严重偏理科的思想,所以学生具有很强的荣誉感,其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竞争意识、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都较强,而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基于这一学情,笔者在此环节摒弃了现成的地理作业题,而是以学生仰慕的苏州籍学者李政道及其重要事件年历为素材,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内化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和产生影响等知识;再通过“写宝典”活动,使学生的认知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理论,拓展学生的阅读、判断、分析、表达和建模等能力。具体的操作步骤见表4。

3.注意事项

(1)泡沫现象

有时课堂活动看起来很热闹,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积极参与活动的往往只是个别小组中的某几个学生,而大部分学生处于旁观者的角色,尤其是在“展示——质疑”交流活动时,有很多学生处于游离状态,不关注或不认真倾听,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泡沫”现象。

例如,为了避免“泡沫”现象,要让全体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维持参与热情的“保鲜度”,笔者在本课题中实施五项评分标准(见表5),有加有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主人翁的精神。

表4 环节二:探究与进阶

表5 评分细则

(2)越位现象

课堂上,当学生小组协作探究有困难时,教师不是给予点拨,提供一个支架,而是直接告知具体的做法;当学生展示成果阐述不规范时,教师不是给予引导,提供一个思路,而是直接替代学生说出结论;当学生质疑交流出现冷场时,教师不是给予时间,提供一个平台,而是武断地终止学生思考。我们把教师这种包办代替、越俎代庖、剥夺学生思考时间的教学行为称之为“越位”现象。

为了规避“越位”现象,教师要始终贯彻“知识不是被动传递,而是主体构建”的宗旨,要努力成为善于“问题引导”的苏格拉底式的学生智慧的点化者,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表2中环节三,进行“苏州还要不要接纳更多的外来人口?为什么?”话题辩论时,学生开始阐述的理由基本都围绕外来人口文化水平低、都是青壮年人、家里贫穷落后等展开。这时,笔者没有直接指出他们思考方向的片面,而是提出4个问题让学生讨论:①我们班的任课老师中有7人是“新苏州人”,你们觉得苏州需要他们吗?②苏州园区和新区是经济开发区,有很多外企,他们的高管和员工是哪里人呢?③木渎菜场买菜的很多是外地人,你知道他们的菜是哪来的吗?④木渎镇上踩三轮车的都是哪里人呢?这样,虽然延长了学生活动的时间,但学生对“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带来的利弊影响”问题有了全面的认识(见表6),而这认识不是教师传授的,是他们自己深度思考的结果,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探究过程中能力的提升和价值观的升华。

表6 学生讨论观点

[1][4][5][6]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马莉莉.探触高中地理翻转课堂中“任务单”的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2):12-14.

[3][8]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7]梁丽华.什么是学习评价[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8f5e492101010p5h.html.

猜你喜欢

人口迁移认知结构内化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从“刘易斯拐点”谈“人口迁移与产业发展”专题复习策略
朗读教学呼唤文本情感的内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内容详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