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宫怨诗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创作风格

2015-03-19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含蓄诗人诗歌

何 伟

诗词文化起源已久,发展到唐代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此期间,诗歌的类型也层出不穷,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送别诗等各种诗体纷纷涌现,其中宫怨诗以其特殊的存在形式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以至于时至今日,对其研究的价值空间依然很大。无论从回顾历史发展历程、掌握时代信息,提高诗歌创作能力,还是在发扬传统诗歌文化、促进文学事业的发展方面,实施唐代宫怨诗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对学习“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这种诗歌创作风格拥有极大的帮助。

一、唐代宫怨诗的综述

(一)唐代宫怨诗的由来

在唐代,我国虽然较为富裕,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但是中国社会延续千年的封建制度并没有消除,人们的身心依然受到很大压迫和侵害。在以皇帝为核心的宫廷制度里,婚姻也受到了封建制度的迫害,变得畸形不合理,一个皇帝拥有众多的配偶,而实际上真正得到宠幸与厚爱的宫女却极其少见,为此大多数失宠的妃子、宫女只能深居后宫、虚度年华、情感意识消沉、心中充满怨念。许多诗人为了记录下这一历史现象,纷纷开始提笔写诗,于是便产生了大量的宫怨诗,比如著名大诗人李白、杜甫等都写过宫怨诗,由此不难看出,唐代宫怨诗出现多源于时代的复杂的发展背景。

(二)唐代宫怨诗的类别及艺术价值

事实上,唐代宫怨诗的类别并不十分复杂,简单可以划分为三类,诗人观怨、诗人替怨以及宫女自怨,分别从三种身份的角度来诠释出具有不同风格的作品,所以虽然宫怨诗的整体情感基调是相同的,但实际上产生的诗歌作品的内在情感观点仍存在差异,而唐代宫怨诗通常言简意深、所描绘的意境优美、语言韵律上较为和谐、并体现出一种 “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的全新创作风格,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深刻感受到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人物的情感状态,可谓全面立体地展现了唐朝时代的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创造了一个鼎盛的诗歌发展历史阶段。

二、唐代宫怨诗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内在含义理解

在唐代宫怨诗中,包含着一种“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的情感风格。首先“怨而不怒”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尽管心中充满了怨恨的情绪,但却并没有溢于言表真正动怒,而“哀而不伤”则说的是虽然心里感到非常悲哀,但从诗歌中却丝毫没有表现出自己真正受到伤害的迹象,尽管这只是对其表象的理解,但是让读者已经体会到大概的含义。其次,从众多唐代宫怨诗的字里行间及对其描绘的意境的感悟便可知晓其内涵,例如:唐代诗人李益的《宫怨》,便深刻反映了这种特殊的情感风格。“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通过对全诗的阅读,联系诗歌背后所深藏的历史背景,昭阳宫和长门分别是汉武帝皇后赵飞燕和汉武帝失宠皇后陈阿娇的居住场所,那么显而易见,不难理解出诗人试图利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将汉武帝两位皇后之间的争宠夺权的心境描绘出来,以春殿花香、歌吹月明和漆黑长夜、落寞冷清的场景表达出人物真实的内心情感,前后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宫怨诗的特色。最后,从现代诗人的创作风格上,也能看出对唐代宫怨诗中“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的继承与发扬。以徐志摩的诗歌作为典型代表,具有强烈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风貌,而探究其具有这种诗歌创作风格的原因,要源于其所处的年代背景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徐志摩虽然一身才华,却怀才不遇,经历了辛亥革命,受到了陈旧腐朽的封建制度和思想的迫害,面对国家飘摇不定的发展命运,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他难以平复内心的苦闷,自身经济的潦倒、婚姻的不顺,使其抑郁不得志,身心俱感疲惫,无法抒发心情,只能寄情于诗,但尤为难得的是,从他的诗中虽然饱含悲凉幽怨之情,但却不存在愤怒之语,心中纵使有万般抱怨和愤恨,在其笔下却无因为环境影响而哀叹丧的情感体现,全无消极堕落、一番真善美的纯真正能量,这也造就了其独特的诗风。由此可见,“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是唐代宫怨诗中一种独特的创作风格,值得研究与学习。

三、唐代宫怨诗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创作风格的分析与研究

(一)情感表达的含蓄婉转

正所谓:“诗贵含蓄”,诗人作者旨在留给读者更多想象思考的空间,从而通过分析与研究,与作者产生情感、观点上的共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唐代诗人便深谙此道,其所创作的宫怨诗,无不在坚持“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的创作风格的同时,体现出诗歌情感表达的含蓄婉转的特色。作为古典文学的中重要的组成内容,也许是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宫怨的特殊内容赋予了此类诗歌中深沉、含蓄的特点,而含蓄的意义的理解,其实并不是把事物描绘的稀里糊涂、含糊不清、不知所云,而是以深沉的情感作为积淀,突出含蓄委婉的风格,有时甚至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含蓄气氛的烘托,变得更加强烈,是真情实感的有力体现。例如:在刘媛《长门怨》的诗中,便这样描绘到:“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二)独具特色的人物心理与感情基调

在唐朝处于鼎盛阶段的宫怨诗,不仅在内容题材上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而且对于诗中人物的心理描写,较为浓重的忧伤感情创作基调也是独具匠心,自成一派。其实很多唐代宫怨诗中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民歌风情,创作作品也会受到民歌的影响,而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和刻画,就沿用了民歌创作的手法,大多数的对象会锁定在女性身上,并以第一人称独白叙述的模式,展现了人物命运的坎坷多变,抒发了内心的痛苦、哀愁的心路历程,反映了那个时代宫女悲惨的生活背景,同时在诗歌中更多的细节描写也勾勒出主人公的心理状态,比如:神态、动作、语言上的细节描写,均把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描绘的惟妙惟肖,足见其细腻、准确地创作功底,另外,唐代宫怨诗由于特殊的时代影响,其主题早已经被固定统一下来,即浓重的哀愁感伤基调,尤其很多宫怨诗还会沿用或取材于过往朝代的民歌乐府,这种传统的感伤情怀被有效的利用,使得其整个诗歌的内容性质就是悲伤而难以释怀的,同样诗人始终坚持“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的创作风格,让诗歌变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尽管诗歌整体上所要体现出的是一种忧愁愤懑的情感思绪,但表现在诗歌的字里行间中却让读者无法体会到作者刻意强调的过分的愤怒或者悲伤,仍然展现的是自然朴实的本心流露,促使诗歌变得意味深长,值得斟酌细品。

(三)思想层次的由浅入

从唐代宫怨诗的“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的创作风格中,也突出了诗歌表现层次的由浅入深的思路,首先,忧愁哀怨、含蓄委婉已经成为唐代宫怨诗的主要风格特色,诗人往往会从时代背景入手,将社会的性质及对人们的影响毫无保留地融入诗歌创作当中,运用比喻、对比、反衬等一系列艺术手法,在简练却饱含深意的语言辞藻中得以显现,借助意境的衬托,抒发人物内心的苦闷,其次,唐代宫怨诗的创作过程紧密结合实际生活,其所书写的诗歌,反映的都是真实的宫女们的生活情况,而且从诗中能够看出作者本身所给予的同情和关怀,也呈现出作者内心的期盼,最后,其实唐代宫怨诗所真正表达和展现的是其心灵的世界,诗人只是把这份美好的希望和憧憬寄托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究其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诗歌所折射出的人的灵魂思想、心理愿望,这其中也包含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诠释和剖析,蕴含着作者本身的情感诉求与观点阐述,完全展现出一幅复杂、庞大的心灵世界的画面。

针对唐代宫怨诗中带有“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创作风格的诗歌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吸纳其精髓,加以合理利用,能够促使诗歌创作获得新的提高,为我国文学事业的有效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吴雪伶.论唐代宫怨诗的悲美意识[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2):196-197.

[2]曹章庆.论唐五代宫怨词的情感取向与艺术表达[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7-82,94.

[3]郝旭星.唐代宫怨诗研究[D].河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含蓄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含蓄三义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王士禛 汉诗에 나타난'含蓄'의 미학
靓诺 含蓄中的优雅
憧憬含蓄是一种收藏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