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共对美态度的转变看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的过程

2015-03-19王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对华政策马歇尔蒋介石

王莉

从中共对美态度的转变看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的过程

王莉

马歇尔作为总统特使来华调处国共矛盾是中美关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历史事件对抗战结束后国共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中共对美国政府和马歇尔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合作、寄予希望到揭露,最终发展为斗争。因此,分析中共对美态度的转变便可得知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的过程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中共;马歇尔;国共矛盾

一、中共积极配合马歇尔调处

马歇尔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陆军参谋长,是一位集军事战略眼光和政治才干于一身的卓越人才。马歇尔在二战中表现出的能力和贡献对于所有反法西斯国家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他的威望使中国民众认为中国的局势将会有所好转。中国共产党敏锐地认识到美国政府用马歇尔替换赫尔利将代表着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把握到这一时期的主线是以实现中国的和平为主。因此,中国共产党对马歇尔作为总统特使来华调处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并积极配合马歇尔调处。

针对中国局势的发展,美国政府几经讨论最终将对华政策确定为:鼓励国共双方进行政治协商,极力避免中国发生内战,建立由国民党领导的联合政府。为促进这一对华政策的实现,马歇尔以公正的调处态度协调国共两党进行谈判,认真对待中共为实现和平建国而提出的要求,同时以军事、经济援助迫使蒋介石做出必要的让步。而且,在最初的三个月内,中国共产党对马歇尔谈判是十分配合的,并没有迹象能表示对美国和美国调解所持的态度不友好或不诚恳。如此,国共两党谈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在马歇尔的努力之下,国共两党在三人军事小组会议上经过一系列讨价还价,终于在1946年1月10日达成了国共停战协定,中共实现无条件停战的要求,同时也不得不同意国民党为接受东北主权进行军队调动。蒋介石和毛泽东分别向各自的军队发布了停战令。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这是继国共停战后又一件促成中国和平统一的大事。为保证政协会议的圆满结束,马歇尔向蒋介石提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督促国民政府进行改革。中国呈现一片和平的气象,2月25日三人军事小组又达成了整军协议。至此,马歇尔调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对美国政府和马歇尔表现出极大的热情,2月9日,毛泽东接见美联社记者,在谈话中两次提到马歇尔:“综观中国内部及世界大势,各种情形实利于转趋民主的新方面。推动的力量,最初出于美国总统杜鲁门,继之以莫斯科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最后则是马歇尔特使及国内民主分子”“马歇尔特使促成中国停止内战,推进团结、和平与民主,其功不可没”。3月初三人委员会开始在全国各地巡查,延安被列入行程之中。为了对马歇尔等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和重视,中共中央在延安专门组建了作战室,训练了一个营的仪仗队,为方便马歇尔乘车到中共的司令部开会,共产党人还专门在河上架起了一座临时桥。中共领导人对马歇尔的谢意和欢迎,表明中共较为认同这一时期马歇尔调处所采取的政策,并积极配合马歇尔调处,希望能够实现真正的和平民主。

二、中共不满态度初露端倪

马歇尔在取得停战、政协和整军三大协议后,将目光转向了最为棘手的东北问题。东北重要的战略位置牵扯着三国四方的根本利益。马歇尔为保证美国在华的根本利益,遏制苏联的势力,在调处国共矛盾过程中态度悄然发生变化,否认中共在东北取得的实力地位,要求中共单方面让步而极力保证国民党的地位。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的政策和态度必将引起中共的不满。4月21日,出现了表明中共敌视美国的第一个迹象。延安电台在广播中指控美国飞机在满洲参加袭击人民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指责美国政府援助和支持国民党军队,造成国共谈判无法继续。

马歇尔在东北问题上不断纵容蒋介石,甚至默许其在东北使用武力与中共争夺战略要地。5月19日国民党占领四平街,5月23日国民党又攻占长春。蒋介石一意孤行使用武力和马歇尔的偏袒态度更加引起了中共的不满,中共指责美国对国民党的援助是导致满洲内战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美国在华调停的公正立场提出疑问。美国政府和马歇尔没有充分重视中共的不满情绪,反而在6月又提出了一项新的援华法案,导致中共的反美情绪更加高涨。作为回应,毛泽东在23日发表声明说:“所谓美国对华军事援助,其实是对中国内政的武装干涉。”[1]美苏冷战全球反苏反共的背景下,马歇尔的任何政策和手段都是以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他根本不可能向调处第一阶段那样尊重中共的要求和利益。身为国共矛盾的调处人失去了公允的态度,这也必将会导致马歇尔在处理东北问题上举步维艰。

三、中共反对美对华政策

在马歇尔调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美国政府中扶蒋压共的基本点没有改变。因此,中共改变与国共谈判的战略方针,决定在政治上揭露蒋介石发动内战,在军事上各个击破,适应边打边谈之情况。中共中央在纪念“七七事变”9周年的宣言中严厉抨击“美国反动派……在中国反动派的合作下,企图代替日本地位,变中国为美帝国主义的殖民地”[2]。这是1945年12月15日杜鲁门声明发表半年多以来中共第一次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公开的、严厉的批评。在中共中央反美宣传的影响下,即使中央多次强调对美国的批评要有区别,对在华各地美军要避免冲突,但中下层的士兵的反美情绪已经高涨,客观冲突不可避免。

1946年7月29日爆发了中共与美国之间第一次军队与军队之间的武装冲突。在河北省香河县安平镇美军运输队遇袭,造成海军陆战队十余名官兵死伤,称为“安平事件”。“安平事件”与美、国、共三方均有联系,而三方又都各执一词,历史真相很难还原。而笔者在这里提到“安平事件”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到1946年7月马歇尔调处进入第三阶段,也进入了最为艰难的阶段。中共对美国对华政策有了清晰的认识,从开始的不满、揭露发展为斗争,中共不再相信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能让中国实现和平民主。中共中央的反美宣传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安平事件的爆发就是最好的说明。对于马歇尔来说,他的调处工作不仅不再受到中共的欢迎,也同样丧失了对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影响,他的一再退让导致蒋介石肆无忌惮,国共大战在即,虽然他一直极力避免中国内战的爆发,但也已经无力回天。

毛泽东在8—9月间接见美国记者斯特朗和斯蒂尔时对美国援蒋内战的政策进行了强烈谴责,第一次对马歇尔调处进行公开批评。对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中共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但中共一反面是为了彻底暴露美蒋的反动面目,另一方面也是尽力争取国共和谈的最后一线希望,因此并没有完全与美蒋破裂。但美国在华的根本利益是绝对不能丧失的,即使马歇尔认识到国民党独裁、反动的真面目也没有彻底丢弃蒋介石这位同盟者。9月底,国民党军队向中共在华北的重要政治、军事中心发动进攻。国民党以此来宣告放弃政治解决国共矛盾的方针,国共谈判全面破裂。11月15日国民党国民大会,这完全是国民党方面一手包办的“闹剧”。中共代表周恩来第二天发表声明,称国共和谈全面破裂,国民党应担负分裂之责。国共和谈破裂,全面内战爆发,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事业以失败告终。1947年1月7日,马歇尔离开中国,回国赴职,正式结束了他在中国一年零十八天的调处工作。

四、结语

马歇尔将军来华调处国共矛盾各方力量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在马歇尔确定接替赫尔利之后,斯大林说道:“如果有什么人能解决中国这个形势的话,那就是马歇尔将军,马歇尔是仅有的几个即是政治家又是军人中的一个。”[3]马歇尔到调处国共矛盾的第一阶段(1945年12月21日——1946年2月底)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帮助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政协、整军三大协议,中国呈现一片和平民主的气氛。马歇尔也得到了各方的一致肯定,尤其是中共中央领导人多次表示感谢和赞扬,中国共产党也积极配合马歇尔调处。但是从4月开始,中共不断揭露和批评美国对华政策,表现出极大的不满,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因为在东北问题上马歇尔丧失调处人的公允态度,无视中共为实现和平而提出的合理要求,最终导致国共和谈破裂,中国爆发全面内战。

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与中共的态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马歇尔调处推行的政策也决定着中共对美的态度。因此,中国共产党对马歇尔态度的转变完全可从侧面展现马歇尔调处的全过程。

[1]马歇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马歇尔使华[M].中华书局,1981.

[2]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49)[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屠传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与马歇尔调处[J].复旦学报,1983(4).

责任编辑:贺春健

K25

A

1671-6531(2015)05-0039-02

王莉/延安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读硕士(陕西延安716000)。

猜你喜欢

对华政策马歇尔蒋介石
美国对华政策中意识形态与现实利益的考量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
借题发挥
马歇尔的“小黑皮本”
为你早起
本 期 导 读
美国全球战略下的对华政策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战时的美国“军事设计师”——马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