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

2015-03-19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中心幼儿园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3期
关键词:动脑动手科学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中心幼儿园 张 莲

生活操作是幼儿动手服务的基本形式。这是幼儿自己照料自己以及为集体服务、为他人服务的简单劳动,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动手进餐等生活技能。科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一些精细的、灵活的动作时,就能把这些区域的活动激发起来,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

一、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十分强调教育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他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他有句名言:“人身有两个宝,双手与大脑。”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俗话说,“心灵手巧”。这就说明了手和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双手的活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完善,而大脑的发育完善又能够影响手灵活性,让手的运动更加精细,幼儿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精细,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并且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因此,从小注重对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并为幼儿的创造才能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班级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策略

(一)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取材,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设计的教育的内容应体现其生活化,促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探究学习对自己和同伴的意义,帮助幼儿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体验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情境的多次提炼、概括。教师应结合教育活动创设真实或虚拟的情境,给幼儿提供真实体验的机会,让幼儿不断地在情境中接触、感知,不断地在情境中去亲历、去思考、去表达,从而不断地加深与扩展他们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对意义的理解。

撕纸活动就是一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创造性活动。撕纸活动往往容易被成人所忽视,他们以为孩子是在恶意搞破坏。其实,撕纸是孩子们喜欢并乐意参与的一项手工活动。幼儿年龄小,手的协调性、灵活性相对较差,刚开始的几次活动,教师先将纸裁成长条,让幼儿练习将长条纸撕成一小块一小块,接着再将一小张纸撕成一条一条,沿着轮廓线撕等进行装饰。因为小班的幼儿有的根本还不会撕,他们撕纸的方法准确地说是“拉”,如果拉的话,纸很难断开,所以老师必须先教他们怎样把纸撕开。为此我班的前几次活动为“彩色的小路”“大苹果”“甜甜的橘子”“香香的梨”,目标由简单到复杂,由将一条纸撕成小块贴于指定的地方,到将撕成的小纸块沿轮廓线有序地粘贴,不贴出轮廓线,并撕细小的黑纸片表现梨子身上的斑点。接着以后的活动内容和目标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组织,活动开展起来就比较顺利。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提高幼儿动手能力,重点在于如何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兴趣。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可见,良好情境的创设直接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育人观念,教师能否有一颗理解孩子的心。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教师理解孩子的心,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开展探究。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空间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特别兴趣,他们喜欢在富有情趣化的情景中进行快乐学习,心情感到格外开心。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童趣,创设一个富有情趣化的区角空间,激发幼儿安心、专注、快乐地学习。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既是科学活动的内容,又是科学活动的实施途径。让幼儿在玩中学科学,在愉快的体验中学科学,与幼儿的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因此,如果把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幼儿在愉快体验中学科学,教育效果更加。一次,我带幼儿去户外寻找秋天。可孩子们东瞧瞧,西望望,注意力很难集中,更不要说感受秋天的主要特征了。情急之下,教师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用孩子们喜欢的“过家家”的方式,请孩子们当“爸爸妈妈”,每人带一个“小宝宝”去户外找秋天。游戏使孩子们很快进入了角色,他们向“宝宝”们介绍着秋天的各种现象:“小树叶变黄了,离开了树妈妈”“小燕子飞走了”“小草变黄了”。实践表明,幼儿对富有情境的活动感兴趣。在该活动中,教师及时捕捉到幼儿的变化,适当添置游戏情境——当“爸爸妈妈”。幼儿将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获得的经验进行再组合,从而变为自己宝贵的知识经验。

(三)适时介入孩子的科学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师要指导小孩玩科学把戏,指导孩子动手做,动脑想。成功的科学活动更是离不开教师科学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应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既不能像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也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例如,在活动《豆豆潜水员》中,有的幼儿没能使自己的豆豆浮起来,又气又急。老师发现后就问:“你们看别的小朋友,浮起来的豆子周围有什么?”幼儿回答:“有气泡。”老师又问:“你们的豆子周围有气泡吗?怎么才能让豆子的周围有气泡呢?”幼儿坐在那儿,看了又看,还是没有想出办法。老师又问:“杯子里的气泡是哪来的?”幼儿回答:“把白醋和碱放到水里就产生了气泡。”老师说:“那怎么才能让气泡更多一些呢?”于是幼儿取出白醋和碱继续做实验,不一会儿,豆子就浮了起来,那孩子兴奋得又叫又跳。上述这个案例,老师没有直接将答案告诉孩子,而是为幼儿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线索,幼儿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下自己探索实践,终于解决了难题,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培养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正确认识动手操作活动的教育价值,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幼儿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活动,结合教师的科学指导,从而达到既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

猜你喜欢

动脑动手科学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点击科学
动手画一画
科学大爆炸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动手演示找错因
肯动脑就会成功
科学拔牙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