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师傅”一词的意义演变

2015-03-19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技艺师傅工人

吴 梅

吴梅/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在读硕士(广东广州510610)。

语言的变化反映社会的变化,“师傅”一词随着意义的演变逐渐消失了部分原义,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意义的出现。对其意义演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社会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新的发展变动情况。祝畹瑾(1984)、薛才德(1990)等都对“师傅”一词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二人指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师傅”开始倾向于在工人、服务员之间使用,即多用于体力劳动者;多使用于男性,女性也有但较少;称呼脑力劳动者尤其是老师为“师傅”的越来越少了。那么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师傅”一词又经历着怎样的变化呢?

一、“师傅”的意义演变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3卷,1989年3月)对“师傅”是这样解释的:①老师的通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孔氏述文,弟子兴业,咸为师傅,崇仁厉义。”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棘闱志异》:“吾虽少长于汝,然而师傅也,汝弟子也。以弟子而上凌师傅,读书何为?”②太师、太傅或少师、少傅的合称。《史记·儒林列传》:“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汉书·疏广传》:“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③对僧道的尊称。《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离此间三十里,有个白鹤山,最是清幽仙境之所,朕去建造个寺刹,请师傅到那里去住。”《二十载繁华梦》第二九回:“又有说要请茅山师傅的,好驱神捉鬼。”④对衙门中吏役的尊称。《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那禁子们做刚做柔的解劝道:张师傅,你是刑房掌案,……”⑤对有专门技艺工匠的尊称。

可见,“师傅”一词很早是作为老师的通称使用的;在汉代的时候,太师、太傅或少师、少傅也合称“师傅”;随着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对一些僧道也尊称其为“师傅”。总之,“师傅”一词所使用的社会对象地位是很高的。到了明清以后,“师傅”一词开始下移,对于衙门吏役以及有专门技艺的工匠,为了表示对其尊敬,也开始用“师傅”来称呼。可以看到,“师傅”一词所表示的社会对象地位开始逐渐平民化,但整体上言语里面都有一种“尊敬”的感情色彩在里面。

在《当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9年6月)中开始增加了新的意义:①传授某种技艺的人:这是他师傅。②对有某种技艺的人的尊称:司机师傅、木匠师傅。③一种彼此间惯用的称呼(多用于不认识的人):师傅,我向你打听个人。在《当代汉语新词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4月)还出现了“师傅大学”一词,“指以具有相当文化,技术水平的工人为对象,为企业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的专业技术培训班。”我们可以看到《汉语大词典》和《当代汉语词典》之间明显的一点区别就是后者删去了前者在当代社会已不常用的意义,增添了新出现的意义即“一种彼此间的称呼”。这也反映了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发展。而“师傅大学”一词的出现则表明“师傅”作为“有技艺的工匠”之意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从对“有专门技艺工匠的尊称”到“对有某种技艺的人的尊称”,“师傅”一词的使用范围明显扩大,已经不限于某些专门技艺,只要有技艺便可以称为“师傅”。

二、当代社会“师傅”的使用情况调查

祝畹瑾(1984)、薛才德(1990)二人在八九十年代对“师傅”一词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此后,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语言尤其是词汇会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变化,“师傅”一词又经历着怎样的变化?通过搜集网络新闻及杂志期刊,发现有关“师傅”的用词包括:三轮车师傅、的哥师傅、司机师傅、河南师傅、后勤师傅、搬家师傅、贴膜师傅、修伞师傅、修船师傅、磨刀师傅、裁缝师傅、西点师傅等。可以看到“师傅”一词主要用于服务行业的工人。

为了全面了解“师傅”一词现今的用法,我们通过网络调查、电话调查、实际填写问卷等调查方法,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主要包括以下调查内容。

1.您都称呼什么职业的人为“师傅”?统计表明,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最易被称为“师傅”,其次是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有专门技艺的工人也会被称为“师傅”;商业、服务领域的一些人也可能被称为师傅;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以及军人几乎不被称为师傅。“师傅”一词还是主要用于工人等身上。这跟“师傅”的发展历程有关,师傅由授业的老师引申为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有技艺的人多为体力劳动者;后来由于工人数量增长,而工人之间喜欢称呼“师傅”,“师傅”就成了工人的代名词。同时“师傅”在体力劳动者眼里是尊称。

2.统计表明,“司机”“技术工人”“民间手艺人”“ 厨师”“搬家工人”“环卫工人”“僧道人士”等职业易被称为“师傅”;“老师”一般不被称为“师傅”了;“小区保洁”“保安”“服务员”“收银员”“快递员”“警察”也不易被称为师傅了。这主要跟从事这些职业的人的性别和年龄有关。一般从事保安、收银员的都是年轻人,更易称“帅哥”“美女”或者“大哥”“姐姐”“阿姨”之类。

3.调查显示主要是男性被称为“师傅”,女性几乎不被称为“师傅”,除了尼姑道姑之类的还依然被尊称为“师傅”。这可能跟“师傅”一词历来被指称男性有关,古代男尊女卑,“师傅”一词一直是尊称男性的,使用习惯沿边至今,依旧指称男性。

4.一般倾向于比自己年龄大的人为“师傅”,主要是限定在40岁以上。主要是因为我们社会有尊重老年人的传统,“师傅”是敬称,所以多用于年纪大的人。

5.总体上来讲,年纪大的人更倾向于喊师傅,在碰到比自己年纪大或者相仿的人,他们更愿意称“师傅”,当称比自己小的人“师傅”时,会加上“小”字,为“小师傅”。年轻人喜欢叫“帅哥”“美女”等,碰到比自己年纪大的人才有可能会喊“师傅”。

被称为“师傅”主要跟年龄有关,即使同一职业的人,年纪大的人更易被称为师傅,年纪轻的人则易被喊为“帅哥”“小伙子”“大哥”等。也跟性别有关,女性更易被喊为“阿姨”,而不被称为“师傅”。“师傅”的感情色彩仍然倾向于褒义,是一种尊称。

每个人的称呼习惯不一样,但总体上说,司机等穿有制服的年纪大的男性更易被称“师傅”,在与不知道职业的陌生人打招呼的时候更愿意避开称呼语,直接喊“你好”。

三、对“师傅”一词的思考

“师傅”作为一个延续上千年的称谓语和称呼语,在发展演变中体现了一定的特点。师傅最早的用法——“对老师的尊称”持续的时间最长,由“老师”而衍生的“太师、太傅或少师、少傅的合称”使用的时间也很长,但是它的使用面显然很狭窄,仅限于帝王之家,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作为这一合称之意理所当然就结束了。但是为什么表示“老师”之意(指在学校场所下)也渐渐消失了呢?这跟“老师”一词的社会地位逐渐升高有关,五四时期将教书育人之人命为“老师”,老师便成为文化的象征;而师傅渐渐成了“体力劳动者”的代名词,学校里的老师是不愿意被称为“师傅”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学校之外,在工厂里传授技艺的人一般还叫师傅。可见师傅在表示“传道授业”之意时,其发展情况是不平衡的。

至于“师傅”表示“对衙门中吏役的尊称”自然是后来才出现的,随着衙吏这种职业的消失而消失了,“师傅”由对老师的尊称衍生到对衙吏的尊称不可以不说是“师傅”一词开始泛化的表现,表明其专有地位的开始下降,这就为后来表示“对所有有专门技艺的工匠的尊称”提供了可能性。“文革”期间由于工宣队的影响,“师傅”一词流行开来,由于当时工人地位很高,所以“师傅”一词开始扩大交际面,甚至达到对任何人都叫“师傅”以表示尊称的地步。当然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大家更重视起科技知识的力量,“师傅”便显得有些没落,以致今天年轻人很少用“师傅”了。

还有一些原因也不容忽略,即当今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网络的发展,使得称谓语和称呼语的使用也多元化起来,间接地影响到“师傅”的使用力。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使得大家更容易接受新的称呼,而网络则起到加快传播的作用。比如现在流行的称呼语“美女”“帅哥”“姐姐”“哥哥”等适用范围非常广,所使用的人群也很广泛,以致任何人都能叫美女,当然年轻人在这里起到重要作用。也有一些人并不能接受这些称呼,所以更坚持传统的叫法,在这些人里使用“师傅”一词的概率要大一些。“师傅”仿佛成了年纪大的体力劳动者的专有称呼。今后“师傅”一词的走向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1]祝畹瑾.“师傅”用法调查[J].语文研究,1984(1).

[2]薛才德.“师傅”“同志”称谓使用现状调查及其社会原因探讨[J].思想战线,1990(6).

猜你喜欢

技艺师傅工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