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不同学段有效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015-03-19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浙江路小学刘晓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段素养信息技术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浙江路小学 刘晓星

一、前言

根据《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下文简称“标准”),我们可以对小学、初中及高中的信息技术课课程内容做出分野,其小学部分中表明:小学生在入门阶段,熟悉信息技术是主要任务。因此,在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时,宜以基础为重,由于其理解力较差,对信息技术的本质则以体验为主。鉴于每个学段的学生特征和学生需求等因素的不同,小学阶段则倾向较多进行入门级的技能训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尤其对于高学段学生,还要注重学生处理信息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分析

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因此,结合小学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笔者将小学分为低(1~3年级)、高(4~6年级)两个学段。

低学段学生,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发展,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相对较差。因此,对于低学段的学生,应该以“入门和感悟”为原则对其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高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比低学段学生发生了很大变化,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情感发展由易变性向稳定性过渡。小学四年级是这个过渡的关键年龄,四年级以后抽象思维逻辑成为他们的主要思维形式,注意力的稳定也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性有了显著提高。因此,对于高学段的学生,应该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为主对其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三、适应学段特点,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堂导入有选择

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引入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导入法有很多,其中较常用的包括对比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和问题导入法。运用对比的方法导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可以直面教学目标,为学生快速、直观地呈现异同点。游戏导入法是根据小学生迷恋卡通、乐于挑战的心理特点,学习内容就好像他们游戏过程中的一个个关卡,挑战即是快乐,挑战成功后即是成就,整堂课就会呈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应注意的是,在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课堂的同时,教师应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问题导入法的目的在于一开始就通过设疑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当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知识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时,思维便受到阻碍,而此时新的教学内容就是他们成功越过障碍物的跳板,是学生急切需要的。

(二)课堂激趣有方法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笔者在同时任教小学一、五、六三个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爱好程度都是很高的。可以说在兴趣这一点上,信息学科占据了先天的优势,我们应该抓住这一优势,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教学过程。

1.低学段

方法一:游戏闯关,刺激求知欲。低年级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

方法二:任务驱动,联系生活圈。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共享的社会,时尚动态、流行元素时刻环绕在我们身边,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设置任务情境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话题或者综艺节目等作为任务背景,可达到突出故事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效果。

2.高学段

方法一:学科交叉,以新鲜感促积极性。到了高年级,机房、多媒体环境已经不能再给学生带来足够的新鲜感了,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教育机智。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趋势,不仅可以给学生呈现多元化的知识,还能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得同样的技能,学生学习起来变得不再枯燥。

方法二:提供空间,鼓励个性发展。高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像低年级时要等着老师的指示才去做,如果再将他们约束在课本既定的内容上,必然会限制学生发的发展。

(三)素养培养有侧重

信息素养是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对提高个体竞争力和推动社会进步都有着深远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提升的动态过程。在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各不相同,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水平上也应该各有侧重。

对于低学段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培养他们在机房的良好行为习惯,规范上机操作流程;鼓励他们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知道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困难;知道计算机不仅可以用来玩游戏,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对于高学段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则应重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初步查找、评价、有效利用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健全正确的学习计算机课程与平时上网的自我管理意识;适时鼓励他们大胆创造各种表征形式的信息,并由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本质的感受。

四、总结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根据学段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多角度、多渠道地使学生了解信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主体意识,力求打造出日趋高效的课堂。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逐渐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提高综合能力,养成顺应社会要求的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社会。

猜你喜欢

学段素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