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2015-03-19辽宁省本溪县第五中学孙文红
辽宁省本溪县第五中学 孙文红
很多学生觉得初中数学难度很大,成为初中数学“学困生”。他们的主要表现为:上课时不能认真地、持续地专心听讲,反映迟钝,接受能力差;平时懒于学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作业靠抄袭应付,考试很难达到及格;在数学学习中,缺少兴趣和自信,没有学习方法和学习积极性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是问题的关键。本人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生主观的原因
第一,学生想学而不会学。在学习中没有掌握好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擅阅读,死记硬背,应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较差;不擅听课,不得要领,顾此失彼,效率低下。
第二,学生想学而学不会。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偏差,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思路狭窄、滞后、受阻;不擅记忆、理解、概括、联想,导致知识不能网络化;不擅表达,表述不精炼、欠准确,或答非所问,格式混乱,条理不清,缺乏严谨和规范性;不擅纠错,不能及时探求错误原因及矫正的方法;不擅应用,因不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及来源,故应用能力差。
第三,学生无兴趣而不学,意志薄弱,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没有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缺少学习的动力和正确的学习观等。
(二)其他客观的原因
第一,从教材内容看。数学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环环相扣,中间任意一环出了问题,都要波及整体。学生如果在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出现问题,却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就会产生挫败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若不正确引导,将导致学困问题的出现。
第二,从教师教学看。教师在教学中,过度重视升学率,以智力为第一的教育思想占据了重要地位,教学观念老旧,忽略对学生学习的方法养成、学习兴趣的提升、学习能力的提高等。
第三,从学习环境看。国家对基础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社会上有“读书无用”的论调;许多农村学生的父母本身自己的知识水平就很低,基本不可能辅导孩子做作业,而且教育思想落后,很少关心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和在学校的状况,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都是导致农村初中数学出现大量学困生的原因。
针对以上原因,转化数学“学困生”成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爱学”
第一,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已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的手段鼓励学生。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就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第二,认真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学困生在学习数学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正确对待他们,认真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允许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不断地尽可能为学困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无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得生动有趣。
第四,多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师应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的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学”
第一,指导预习。主要是结合以前所学阅读教材,具体来说:先粗读,即读懂大体内容,对不理解的作出记号;再精读,即细读全文,把握其中重要的概念、公式、法则、思想和方法;最后悟读,即对所读的知识感悟、升华。
第二,指导听课。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听教师所讲的内容、重点和学习要求;听教师讲解例子时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听教师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体系的串联;听教师的小结和对较难习题的提示等。建议做听课笔记。
第三,指导复习。指导学生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复习中忌死记硬背,应在理解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记忆;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并善于纠错,使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学生定点、定面复习,如可以一周定点复习,一月定面复习。
(三)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会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先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
第一,培养自觉的习惯。不管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在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在课后的练习,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特别是学困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第二,培养探讨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第三,培养小结的习惯。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把好数学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帮助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真正地使数学学习成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