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课程角度思考“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2015-03-19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章庭洋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 章庭洋
在读赖瑞云教授《混沌阅读》一书时,我对于他提出“例子说”和“样品说”有本质不同的看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他书中所说,最早提出“例子说”的是夏丏尊先生,而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则是“样品说”。“例子说”是典型的“法则(知识点)→例文→练习”理论,有如数学的“公式(定理)→例题→练习”,即将课文当作演练知识点的例子;而“样品说”的内涵则是“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这里说的样品也是例子,但与夏先生所说的例子在内涵上是不一样的,它并不是演练某个知识点的例子,而是强调要推此及彼,转化为自能探索、自能阅读的熟练技能。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下面是我对叶老提出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再思考的认识,希望对一线教师怎么“教课文”有所帮助。
一、语文教材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例子
正如在高中每册《语文》必修教材前教材编者的《致同学们》一文中写的“阅读的课文,以名家名篇为主,也有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作品。有的侧重于对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进行品味和鉴赏,有的侧重于对思辨性较强的说理文章进行思考和领悟,有的侧重于应用性较强的文章的阅读理解……”那样,教材的编选注意到选文的多样化和丰富性。这里有中外小说名篇,有中国古代诗歌,有古代散文名篇,还有古代抒情散文、古代议论散文、古代人物传记、中外戏剧名篇、现代诗歌、现代散文(写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还有新闻、报告文学,有演讲辞、科普科幻作品,有文艺学论文等。这些文章涉及古今中外的人、事、景、物、情、理,都是编者精挑细选出来的样品文章,它们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学生培养自能探索、自能阅读的熟练技能的好“例子”。
二、语文教材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材作为样例,正是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的桥梁。课文是课堂学习的载体,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正是通过这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才得以实现的。比如,学习《荷塘月色》,学生通过听名家录音朗读、听教师的讲析、听同学的发言,学会通过朗读去欣赏作品主旨以及作者情感的方法,学会在听讲中抓记重要信息,通过发言学会评判,从而锻炼和提高了“读”和“听”的能力;通过谈学习课文的感受或发现的问题,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提高“说”的能力;通过做课堂笔记本、写鉴赏文段或仿写文章,提高“写”的能力。这一篇篇课文正是学生训练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进步的好“例子”。
三、语文教材是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促进学生增强课外阅读的例子
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因此,课文就成了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促进学生增强课外阅读的好“例子”。如学生通过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了解到贾府是一个外观宏伟、布局讲究、摆设华贵、等级森严的深受皇恩的封建豪门旺族,了解到贾府中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贾宝玉、贾赦、贾政等众多人物,尤其是与众不同的王熙凤、贾宝玉,了解到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朦胧情感等。那么,这么多的人物在贾府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将发生怎样的故事,尤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朦胧情感将有一个怎样的发展,作者曹雪芹究竟写的怎样的一部小说竟能成为闻名于世的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这些都将促进学生课外去阅读原著《红楼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的老渔夫,他在茫茫大海上在第85天的时候经过与一条大鱼的斗智斗勇后捕获了这条大鱼。但是,为了保卫自己的战利品老人不得不与一批又一批的鲨鱼作殊死搏斗,最终只能拖着巨大的鱼骨架回到了海边。但是,老人那句“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名言以及老人的硬汉形象却使读者永世难忘。学生能从精彩的选段中感受到“硬汉”精神,进而在课外阅读原著。
四、语文教材是提醒学生继承传统、传承祖国丰富文化遗产的例子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文的内容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学生学习我国古代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了解和掌握古代文字知识及其运用规律外,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继承祖国丰富文化遗产的热情。如学习古代诗歌可以了解到各个朝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古代劳动妇女的坚强勤劳能干,追求幸福爱情婚姻;老百姓保家卫国的豪情和对战争的厌恶、无奈之情;古代文人们豁达乐观、洁身自好、忧国忧民之情等。学习古代散文可以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同时,领略到古代先进人物的聪明才智、过人胆识以及舍已报国的崇高品质等。这些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激励作用。这些古诗文课文是学生掌握古代汉语语言特点,激起阅读古代诗文、经典的热情,自觉传承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好“例子”。
五、语文教材是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丰富学生审美情感的例子
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在思想上给读者以启迪,在情感上予以读者以熏陶感染。经过千挑万选的语文课文正是如此。在思想品质方面,《劝学》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像学习那样做到积累、坚持、专心,《师说》强调做人要虚心,《陈情表》强调感恩和孝顺,《廉颇蔺相如列传》告诫要宽容,《游褒禅山记》强调立志、坚持努力和意志坚定等;在审美情感方面,《荷塘月色》描写的是朦胧淡雅之美,《故都的秋》写的是悲凉之美,《囚绿记》写的是希望之美、自由之美,杜甫《登高》写出的是悲壮之美,李清照《声声慢》抒发的是孤独、寂寞、惆怅、思念之美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和独立人格的人及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好“例子”。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它在启发着我们认真用好每一篇教材。教师在引导学生使用教材时,要做到“一文一得”,并以之为样例,实现叶老所提倡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要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