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研训从“行之有道”到“行之有效”

2015-03-19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教师进修学校孟繁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3期
关键词:研训观照生命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教师进修学校 孟繁光

教育专家叶波博士在其《反思“有效教学”的技术化倾向》一文中提道:“有效教学的技术不是‘冰冷冷的技术’,不是流水线技术,不是机械的技术,而是‘人学’技术。”根据他的理解,我们有理由认为,研训的技术运用也必须是根据研训内容的不同、教师的差异、情境的动态变化“活泛”的运用。当我们将教师当作研训的主体,使研训工作由 “行之有道”推至“行之有效”,以下四个方面就成为教师研训工作者们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一、对于教师德性的观照

研训为师,应为之有道。优秀的研训员一定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技术专家。因为研训中的德性表现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即高技术含量的研训。教师研训如果没有技术含量就会使之成为教师发展的“绊脚石”。如同爱学生没有技术含量,如过度的爱,对学生成长其实是一种“束缚”,无益于学生的进步。现实敦促研训活动使用“最好”的技术,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研训要将教学技术与道德责任结合起来。

从社会学视角看,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课堂内有特定和特别的社会组织、社会角色、社会文化、社会活动和社会规范,是“规范场”。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规范、评价学生。教师的个体行为只有建立在主流的社会价值观标准之上,其对学生的德育影响才是有积极的、有建设性的,否则,很有可能是消极的,甚至是损毁的。

所以,对教师的培养和训练应首先基于道德的准则。笔者认为当前对教师的培训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渲染教学过程的操作性和规范性,而忽略了对教师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充实与提升。在“高分主义”的教学思想和社会压力下,教育者们往往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存储器来“使用”,排斥人的主观性、教学过程的人文性和开放性。而研训也为了迎合教师们的“实际问题”而把赚高分的“技”和“术”当作大课题或大主题。而实际上,研训如果能解除教师们的“怨妇情结”可能远比推行一个流行的教学模式更有意义。

教学世界是一个有序的世界、理性的世界、合理化的世界,它里面的道德标准要远远高于即时的社会标准,如何将教师们的道德标准提升到与之相适宜的程度,永远是研训者们最应先考虑的问题。

二、对于教师智慧的观照

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十几年,目前我县的课改正在“高效课堂”发展的十字路口。教师们改革的决心有、付出有,就是成效甚微。反思以往,在实验“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对“有效”的追求很容易遮蔽对教学的“本真”的追求。追寻本真的有效教学,需要重建实践智慧,对教师的培训与引导也是如此。

其实,教学的有效和本真并不矛盾,技术或模式只是教学本真的一个方面。用50种方法面对50个教师和用一种方法面对50个教师的技术是不可同是而语的。研训技术不是“不动脑筋”的上传下达,不是由一个“教学的模式”来控制,每个教师都应有自由选择“技术”策略的能力。

教师实施“活劳动”的教学,教学技术是智慧的技术、智造的技术,不是“死”的技术、“生硬”的技术、“生搬硬套”的技术,是“活”的技术、“变通”的技术、“生成”的技术。因为无论是教学还是研训,培养的目标是人而不是物体。人与物体的本质区别是生命力,生命力最本质的表现就是智慧。没有智慧的生命活动很显然只是在走过程,只是走过程的任何活动都不会真正有效。

三、对于教师个性的观照

对于教师个性的忽视,统一教学模式、统一研训要求,这不仅会因为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徒有形式,更容易抹杀教师的教学创造力与个性,使得课堂教学千篇一律、缺乏实效。而事实上,没有“固化”的教学模式,技术的运用者总会整合个体教师的经历、经验与体验,表现出教师的教学习惯和偏向,这就使得教学有了个人的风格,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师“职业自主权”的一种体现。比较高效的研训,不会生硬的规定教师必须做好即定的标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的完善与发展。

约翰·奈斯比特提出从强迫性技术向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的转变。研训不能再只靠“强迫”,而是要靠“真理”“科学”“技术”去完善和发展教师的个体,也要把它们与人性、情感联系在一起。教学要不断提升技术含量,让学生个体的学习变得轻松快乐,研训也要不断提升品质与品位,使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也变得积极和愉悦。

四、对于生命过程的观照

教育,归根结底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或一些生命产生的影响。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首先应该了解的就是有关生命过程的基本规律。这些共性的、基础的规律不仅可以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建立良好的信息渠道和情感平台,也可以使研训与被研训者建立结实的技术同盟或研究协作体。作为教师成长助推器的研训活动,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应首先形成对生命的护持意识,才能让教师们从活动中汲取生命的营养,并把这种营养灌送到学生的生命里去。皮亚杰曾有一个理想,即教育学能够最终构成一种类似于医疗学的学科,能够准确地诊断病症,开出处方,医治疾病。

总之,对于教师的研训引领应该是一个从“行之有道”到“行之有效”的过程。将教育转化成有科学证据支持的领域,“道”与“效”无疑是研训过程中必须依靠的途径和标准。有效的教育实践一定是合理运用各种教育规律的活动,必然是“合道”的,而无效的教育、教研一定是忽略了哪一个规律或用错了哪一项技术,是走偏或走错了“道”。如此看来研训更像是让教师们在抽象的规律和实际的效果之间找到一个个具有支撑力的平衡点,直到这些平衡点可以构建起一个广阔的生命平台。

猜你喜欢

研训观照生命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实录——对一部名著的多元观照
谭维维推出《观照》专辑四部曲之《春生》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创作札记:在日常生活的观照中采撷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