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主要障碍与策略探析

2015-03-19张燕嫔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策略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主要障碍与策略探析

张燕嫔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导致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基层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向,但是目前多数毕业生受到传统观念、条件、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没有积极到基层就业。文章分析了影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障碍,提出了推动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主要障碍;策略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基层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基层岗位;二是基层地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既是国家从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向。国家及各级政府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既是对人才充分利用,也是基层发展需要。

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基层就业情况[1]

(一)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去年,全国各高校727万学生毕业,然而岗位相对较少,故2014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多数用人单位谨慎招聘,尽量压缩招聘数量,控制生产成本。毕业人数逐年增多,就业的岗位相对减少,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热情和期望值降低。然而,高校的毕业生对于去基层就业还是缺乏意愿和兴趣,许多的高校毕业生存在“新三到”现象:到高新的工作岗位,到好的事业单位,到发达的大城市。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集中到发达城市,导致这些地方的毕业生剩余,没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二)人才匮乏的基层就业情况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基层都缺乏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特别是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经济发展较慢,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城市存在较大差距,这样的情况对于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弱。此外,部分中小微企业,尤其是私企和民营企业,存在机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不帮员工缴纳保险、福利少等问题,降低了高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生源是基层或者西部的大学毕业生也不愿意回乡就业;另一方面,基层和西部地区非常渴望高素质的毕业生到此大展才华,改变该地区贫困落后的经济面貌。因为人才分配不均,基层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等问题,许多基层单位多年都没有大学生愿意来就业,基层陷入“大学生缺乏——经济无法发展——对人才没有吸引力——经济更加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

二、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主要障碍[2]

(一)传统就业观念影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传统就业观念认为去发达城市,去高薪岗位,工作体面,可以光耀门楣。首先,认为上大学的意义就是要离开农村,这才是真的光宗耀祖,有面子,而去基层就是吃苦受罪。这些观念上的偏见使得高校毕业生对发达城市向往,对基层厌烦。许多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就首选北上广高校的热门专业,这样的大学生更加不愿去基层工作,恐怕造成学非所用。其次,很多家长和大学生还存在这样的观念:好不容易花钱读完大学,毕业之后就要留在发达城市,追求高薪岗位,如果去基层,就是失去读大学的意义了。最后,还有一些观念认为一定要去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工作。这些传统就业观念已经与现在的就业形势不相匹配,让许多的高校毕业生在工作选择上缺乏长远的眼光,自主创业的意识更是欠缺,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信心更加缺乏。

(二)基层就业条件欠缺影响大学生施展才华

首先,目前我国基层就业还存在不足,造成高校毕业生难以施展才华,这也降低高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积极性。在一些基层,生活条件比较困难,尤其是西部落后偏远的农村地区,大学生的才华有时难以施展,甚至有时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这样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基层就业情绪。其次,有些大学生在基层就业遭遇“灰色人事”事件,有些乡镇对毕业生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消极负面地接收,有些基层单位甚至拒绝接受高校毕业生。最后,有些乡镇的机关单位,人员太多,只好精简部门或者裁剪人员。

(三)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提高基层就业积极性

国家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显然已经远远超过西部地区;相关的方针政策在基层执行力也不强。这样导致西部和基层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弱。尽管国家不断加强西部和基层就业政策的力度,如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等等,但是如今看来,这些政策力度还不够,岗位有限,财政扶持不足,根本无法满足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需求,降低了基层就业的积极性。

(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与基层市场需求不匹配 [3]

当前高校体制的改革进程相对慢,跟不上市场的发展速度。有些专业在设置上脱离了社会发展需要,没有与基层需要匹配,基层紧缺的专业高校毕业生太少。比如采矿工程、矿生产等基层一线专业型人才需求很大,福利也很好,但是很多用人单位找不到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此外,高校教学重视理论,重视知识,忽视了实践应用。

三、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学习现代化专业的知识,按照自身的特点按时完成学业,因为专业知识是毕业后从事工作最直接的知识。但是,知识更新速度快,高校学生应该关注专业的发展动态,让所学的知识保持前沿位置。另外,大学生还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做好就业准备:1)强化专业知识理论,了解市场经济规则、农村技术,提高理论水平;2)锻炼实践应用能力,多参与社会实践,把书本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增强带动群众摆脱贫困的能力;3)适当转变就业观念,适当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施展才华”的就业理念;4)养成吃苦耐劳的艰苦朴素作风,为基层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二)加大政府调控力度,保障学生切身利益

目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还存在许多体制性障碍,因此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档案、户籍、保险等制度改革,尤其是发挥市场的作用,开拓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通道,为基层吸引大学生提供制度保障。如2005年,国家出台了文件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进一步进行国家宏观调控,破除限制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体制性障碍,努力构建与市场相适应的制度。国家一方面强化扶持,通过财政支持,安排一些毕业生,解决一些落后地区“用不起”高校毕业生的问题;另一方面完善激励机制,对自愿到基层创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采用优惠政策,如帮助偿还在读期间的贷款,报名研究生可适当加分。福建省政府实施大学生回乡创业计划,对到基层农村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大力支持,对“三支一扶”、选调生和参与村官计划、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服务社区计划的毕业生均给予财政的补贴。与此同时,为解决有些单位不规范问题,政府要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依法强化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破解“灰色人事”,保护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三)强化政策执行力度,有利学生施展才华

基层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政策,加大执行政策的力度。一方面加强宣传,增强对毕业生的吸引,另一方面完善对扎根基层的毕业生管理制度。具体实践上破解“灰色人事”,促进“无障碍”就业,倡导公平竞争。完善相关的人事制度和公平选拔制度,让他们在情感、工作和待遇方面扎根基层。在情感上,经常与高校毕业生沟通,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在工作上,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待遇上,多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补贴。

(四)积极引导基层就业,树立典型示范作用

高校引导学生基层就业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毕业生的基层就业观念。高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展开有效的宣传教育行动,宣传国家基层就业的方针政策,宣传基层的典型事迹,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营造基层就业的良好舆论环境。鼓励他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倡导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施展才华。另一方面,高校要有计划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开展实践活动,积累社会经验。另外学校还要充分发挥作用推动教学改革,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毕业生,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训练,为基层就业夯实基础。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向,但是还存在传统就业观念、艰苦的基层条件、政策执行力弱等障碍限制。因此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学校积极引导,政府强化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支持,将会解决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问题,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基层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郭志平.对大学生农村就业现状的理性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02):58-63.

[2]许晓辉.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与分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11(01):1-4.

[3]郑强.破解大学生“村官”流失困境的路径探析——以威海市大学生“村 官”流失问题为个案[J].中国青年研究,2012(9):65.

责任编辑:魏明程

朱立斌,刘丽辉/绥化学院体育系讲师,硕士(黑龙江绥化152061)。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就业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探索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