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控制下的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5-03-19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育者典型榜样

姜 群

(蚌埠汽车士官学校,安徽 蚌埠 233011)



社会控制下的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姜 群

(蚌埠汽车士官学校,安徽 蚌埠 233011)

现在的社会环境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较之过去更加广泛深刻,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师生的行为趋向,一些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严重地干扰了师生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进行优化整合,通过营造积极的人文环境、增强社会榜样的认同感和正确运用社会强化手段,促使广大师生在人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全面发展。

社会控制;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院校

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院校与社会联系、交往越来越密切,社会环境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更加广泛深刻。有关部门分析表明,影响人们行为趋向的思想信息有95%来自社会环境,这些信息资源一方面促进了师生个性的完善,提高了广大师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也严重干扰了师生的发展。因此,思想教育者不能搞“闭院锁门”式的教育,而要强化环境意识,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不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进行优化整合,在人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师生的全面发展。[1]

一、营造积极的集体人文环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社会熏陶作用

人的行为是以社会为中介通过观察学习得到的,并与他周围的环境经过长期的综合作用而得以丰富和发展的。[2]

1.加强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人的行为形成与发展,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背景和条件,周围人们的情感倾向、情绪态度以及特定环境氛围尤其是大众舆论,对个体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3]首先,舆论具有信息传递功能。个人生活在健康的舆论环境中就可以获得对自身成长有益的思想和智慧,相反,恶性的舆论环境将会导致人的畸形发展。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发挥舆论的信息传递功能,积极规范和引导大众舆论,并且通过大众舆论对师生个体进行思想和知识灌输,其熏陶感染的效果将会远远高于行政教育的效果。其次,舆论带有指向性。舆论作为一种大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它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理倾向和认知内容,如果一个人违背了舆论的方向,就会感到孤独和不安,为了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他必然会改变自己原有的观念。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一种有效的舆论形式,它能使师生更加深刻地辨别是非、美丑,[4]并且影响的效果和持久性甚至会超过法规制度。再次,舆论具有反馈功能。通过舆论内容可以了解到群体以及成员的思想状况,院校思想工作者要到群众中去,通过对舆论的了解,真正掌握师生思想的实际情况,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指导教育者的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加大法规的督导力度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冲突愈是激烈,愈是使人感到迷茫,如果个体的社会认知水平和自我调节能力不够,就可能干扰和制约人的发展。对此,法规制度将起到不可替代的引导规范作用。一要树立新的法规观念。法规制度的“禁果效应”越来越突出,一些人认为法是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剥夺,于是对法规产生了心理排斥,把违法行为看作自己的个性。针对这些情况,院校必须要注重法规的人文精神,突出法规制度的教育导向功能,增强师生的法律感情,实现师生由“要我执行”向“我要执行”的思想转变,积极主动地遵守和维护法规制度。二要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法规习惯。[5]广大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生只有通过长期严格的纪律生活,才能养成良好的法规习惯。[6]但是,法规习惯的养成不能靠强迫,也不能单靠对违纪的惩罚,必须要创造良好的纪律训练条件和心理氛围,恰当灵活地实施赞扬和批评,逐渐将法规制度内化为师生的行为准则。三要提高教育管理者的执法水平。充分发挥法规制度的功能,必须要维护法规制度的权威,严格按章办事,教育管理者不仅要坚持执法公正透明的原则,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带头接受法规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因此,院校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为师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公正的环境保护。

3.注重情感的感化与熏陶

如果个体生活在充满健康积极情感的集体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那么,个体在这种情感环境的感染熏陶下所形成的行为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果个体所属的集体环境充满了冷漠和恐慌,那么,个体在这种情感环境的影响下所养成的行为必然会朝着恶性的方向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物质对人的诱惑力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被忽略,特别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出现了情感的“隔离带”,这种情感的“盲区”严重阻碍了上下的信息流通,使得感情的鸿沟越来越深。因此,教育者要加强与师生的情感交流,增强情感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一是要尊重师生。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官兵关系弄不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树立尊重官兵、尊重群众的态度。教育者要尊重师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师生的性格特质,尊重师生的生活追求,引导他们个性的良性发展,培养与师生情感的共鸣点,增强教育者的亲和力。二是要信任师生。教育管理者要改变唱“独角戏”的局面,消除哪些对师生“限制过多,规定过死”的做法,吸引师生积极参与集体决策与管理,在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中增进双方的感情。三是要接受师生。教育者不仅要认同和赞赏师生的优点,更重要的是要接受和理解师生的缺点,真正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二、增强社会榜样的认同感,能起到鲜明直观的社会示范作用

使思想理论人格化,以典型带动一般,历来是我党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院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7]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榜样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榜样的作用下降了,一些人“听了感动,看了激动,过后不动”,甚至出现没人愿意当典型的现象。社会榜样功能的弱化,使得典型效应对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减弱。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典型效应得以增强的运行模式,提高广大师生对社会和院校中涌现出的典型的认同。

1.群众性是社会榜样的前提

榜样必须要扎根于群众之中,具有群众基础,从群众中涌现并为他们公认,是群众拥护、钦佩的对象,这样的榜样才具有生命力和号召力。并且,社会榜样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群众以形象的、直观的示范作用,通过对榜样的效仿,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群众中塑造典型的力度还不够,形成了典型与群众相脱离的现象,使群众成为消极的旁观者。这主要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于受到职业心理定势的影响,把师生放在了只能被教育、被改造的位置,没有认识到广大师生的创造力。[8]一些教育者由于受到利益的诱惑使得典型的评选失去了公平性,或者只有主观臆断而不搞民主选举,这些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典型缺威失信,使得典型不但没有起到激励引导的功能,反而引起了师生的强烈不满。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树立榜样时,必须把握好先进性与平凡性,群众性与典范性的关系。榜样既要代表广大师生努力的方向,又要是师生公认的,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是师生通过努力可以学到、做到的,惟有这样,才能在他们中间更好地引起氛围效应和参与效应。

2.真实性是社会榜样的生命

宣传典型要把握限度,宣传的效力来源于把典型的价值充分传播,但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树立典型的时候容易走完美路线、唯政治路线,这也是导致典型效应弱化甚至失效的一个原因。有人认为,典型榜样必须是尽善尽美的,只有完美的人物、轰轰烈烈的事迹才能更持久、更充分地激发广大师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无私奉献的精神。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憾,没有缺点的典型是不存在的。于是,他们只有人为地拔高典型人物,人为地夸张典型事迹,把典型完全塑造成“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显赫人物。这种超限度的传播使典型榜样失去了真实性和可信性,最终不仅会使宣传效果大打折扣,还会使典型自身扭曲。这就要求思想教育者在宣传典型模范时不能脱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更不能为了追潮流、赶形势而改“角度”、换“包装”,任意拔高榜样的事迹。

3.时效性是社会榜样的必备条件

社会榜样要具有时效性,才能更好地引领群众前进的方向,才能具有更强的感召力。然而,思想政治教育者随政治需要随意剪裁取舍英雄形象的做法,已经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我们曾看到这样的宣传口号,60年代,“像雷锋那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学雷锋,做共产主义好战士。”70年代,“像雷锋那样,做继续革命的先锋战士。”到了90年代,更有人提出,“学雷锋,改革开放当先锋。”当然,雷锋精神固然重要,但是,顺应形势并不是迎合形势、随势定调。学习典型榜样的内容应该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如果教育者忽略了时代所孕育出的新的精神品质,不能及时地发现典型,对代表着时代精神的典型宣传力度不够,那么,师生就看不到新的精神品质和感受不到时代精神的力量,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榜样模范对师生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甚至会降低师生的时代热情和时代责任感。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大力宣传在新变革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因为环境的相似性更容易引起师生的心理共鸣;同时,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担负的任务相同,师生必然会拿自己跟先进典型进行对比,寻找差距,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励广大师生为实现自身的发展而奋斗。

三、正确运用社会强化手段,能起到义利结合的社会激励作用

在对社会典型、模范学习的过程中,强化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教育者要把提高师生的道德水平作为着眼点,积极探索强化的新方法,激励更多的人学先进、当先进。[9]

1.加强外在强化的激励作用

外在强化,是指针对行为主体的一种强化形式,如果个体的行为得到了认可,就对其奖励;如果个体的行为对团体造成了伤害,则对其惩罚。它分为外在正强化和外在负强化。正强化应该着眼于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精神激励的载体,避免精神激励流于形式、流于口头;同时,要为物质激励注入“灵魂”,不能使物质激励简单地等同于经济享受,不能降低物质激励的格调。但是,只有正强化,只注重激励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那些有损集体和他人利益的人,要进行惩罚,有时甚至负强化的作用力度更大,震撼力更强,效果更好。在实施负强化的过程中,对被惩罚者不但不能存在偏见和歧视,反而要更加关心他们和爱护他们,否则,就会让他们感到自卑或者产生叛逆,造成“有者更有、无者更无”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施强化时,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能让先进者更加努力,又能激励大多数人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还能勉励落后者积极进取,这样,才达到了强化的目的。[10]

2.注重替代性强化的激励作用

替代性强化是指模仿行为不必直接受到外部强化,只要体验到生活中典型受到的强化,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通过别人行为结果的影响,个体可以了解哪些行为是肯定的,哪些行为是否定的,根据典型受到奖赏或惩罚而产生与他相似的情绪反应,模仿与典型行为得到认可的相一致的行为,使这种模仿行为得以维持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而抑制对曾经受到过惩罚的典型行为的模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组织对典型模范的关怀还不够,甚至缺乏对典型的有效保护。因此,思想教育者要对社会典型进行舆论保护,不仅要大力宣扬他们,还要给予他们关怀和保护。同时,在实施激励的时候,不仅要强调典型在产生轰动效应时的激励,更要注重对典型平时生活、工作中的关怀,避免当典型后“光荣一阵子,难受一辈子”的情况发生,为社会典型提供一个长足发展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激励更多的人模仿典型、学习典型。

3.发挥自我调节性强化的激励作用

人们在行动中,会根据外在的评价标准制定自己的行为标准,并用这个内在标准对行为进行评价,对获得积极性评价的行为进行自我认可,获得消极性评价的行为则会引起自我批评性惩罚,对个体没有任何意义的行为则不会产生自我反应。可见,外在强化最终只有转化为个体的自我强化,才能从根本上产生持久的激励作用。外在的强化转化为自我强化,必须要经过主观对其外在强化条件进行主观感受体验这一过程,它不仅要受到个体利益需求、社会认知、社会情感、意志品质、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还跟个体当时的情绪状态和个人经历有关。因此,思想教育者要通过利益诱导、情感铺垫、制度规范、理论灌输等手段,对师生的思想进行有效的整合,积极地引导师生由被动式的外在强化向主动式的自我调节性强化,增强他们的自主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师生学习典型、模仿典型的积极性。

[1]庞守兴.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社会需求[J].教育发展研究,2010,(23).

[2]张晓明,郗春媛.大学生创新人格核心特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2,(2).

[3]邓义桂.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理论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朱小蔓.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毕晓芬.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

[6]陈华忠.培养年轻教师的几种有效途径[J].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2009,(2).

[7]郝文军.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路径[J].教育探索,2010,(8).

[8]孟天财.建设大学文化与重振大学精神[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6).

[9]刘晟.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学理念[J].教育发展研究,2010,(23).

[10]钱光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2007,(2).

(责任编辑 刘祖鑫)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under the Social Control

JIANG Qun

(BengbuAutomobileAcademyforNon-commissionedPLAOfficers,Bengbu, 233011,AnhuiProvince)

The social environment now have a more extensive effect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an in the past.It affected the tendency of teachers’and students’behavior,more and less,and the negative side of environment interfered with the teachers’and students’development seriously.Therefore,we can integrate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means of creating a positive humanistic environment,enhancing the sense of identity on social model and using social reinforcement means correctively,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socity.

social control, develop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2015 - 09 - 19

姜群(1968—),女,蚌埠汽车士官学校政治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1 - 7406(2015)11 - 0091 - 04

猜你喜欢

教育者典型榜样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典型引路 稳步推进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