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化和异化在中文菜名翻译中的应用

2015-03-19黄艺俊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菜名归化外国人

黄艺俊

黄艺俊/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福建泉州362332)。

中文菜名的翻译版本多种多样,不恰当的翻译对于想要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外国人会产生误导作用。中文菜名的误译和错译主要有如下原因。首先,中西方有不同的饮食文化根源;其次,译者对中国菜的食材及烹煮方式不了解;最后,译者在翻译中文菜名时方法使用不当,使目的语失去了源语言的文化涵义,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因此,在翻译中文菜名时要注意方法的使用,深刻掌握异化和归化,从而使目的语读者能了解中国菜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一)食材的不同

中国饮食文化广而深,而西方饮食文化少而精。中国是个农业国家,有着丰富的谷物、蔬菜及水果。因此,在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谷物是主食,而肉类是辅食,食物基本上都要加热烹煮;而西方人更喜欢冷菜,水果和蔬菜基本用来制作沙拉。

(二)食物的概念与意义的不同

中国饮食追求色香味俱全。食物的精致与否已经被提到和营养一样的高度。一些中文菜名也是非常的有诗意,如“乌龙吐珠”“蚂蚁上树”等。从这些菜名我们几乎无法知道这些菜是由什么食材做成的。而另外一些菜名则和历史典故有关,如“佛跳墙”“八仙过海闹罗汉”等。还有一些菜名则一眼就可看出它的食材,如“烤羊腿”“西红柿炒蛋”等。西方人却更注重实物的营养,如维生素、蛋白质及所包含的卡路里,而食物的味道则相对比较单调。西方人的主食为肉、鱼和牛奶,他们的菜名也很简单,容易理解。

二、异化和归化在中文菜名翻译中的使用

(一)对翻译中异化和归化的简单阐述

国内外译者对翻译的定义都大同小异。在《实用翻译》这本书中,作者认为翻译是一种创造活动,即在目的语寻找一些词汇能完美地传达源语言的语义、风格及文化信息(翁凤翔,2009:2)。

“信达雅”是传统的翻译原则。而译者作为文化使者,能促进文化交流,在翻译中处于主导地位。译者的重要性是不能被忽略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是要帮助目的语读者和源语言作者进行平等的对话(许渊冲,2006:39)。

为了减少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差异,译者要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消除语言文化规范的障碍。译者和读者都是思想与情感的载体,两者都有发声的权利。影响翻译的主观因素有思维方式、逻辑推理能力、母语水平等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期望与翻译的热情与翻译质量息息相关,另外,翻译方法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中文菜名翻译上,我们可以结合异化和归化的使用,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按韦努蒂(Venuti)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Venuti,1995:20)。翻译要求我们忠实地再现原文作者的思想和风格,而这些都是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的,因此,采用异化法是必然;同时译文又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及原文的流畅,因此,采用归化法也是必然。选取一个策略而完全排除另一种策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因此,顾此失彼不能达到最终翻译的目的(肖鸾,2011)。

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同时,我们应坚持对语言形式采取归化的策略,而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这样,译文作品可兼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使二者有共同发展的空间。由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应该是相辅相成,并有互补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中文菜名翻译中异化的不恰当使用

如果译者了解了异化和归化的定义,却不熟悉中国的饮食文化,这也是徒劳无功的。对中文菜名不恰当的翻译不仅会让外国人感觉可笑,也会让他们摸不着头脑。比如说,把“蚂蚁上树”翻译成“a pile of ants climbing the trees”,外国人会认为这道菜的主要食材是蚂蚁而大惊失色;而“红烧狮子头”翻译成“red burned lion head”,他们也会吓得不敢动嘴。因此,如果译者不了解中国饮食文化,而对中文菜名作简单的异化处理,容易引起歧义。在论文《论中文菜名的英译方法》中,有提到“翡翠虾球”的翻译。如果把“翡翠虾球”简单地翻译成“Emerald Shrimp”,目的语读者就可能会误认为这道菜是“翡翠颜色的虾球”或者是“翡翠形状的虾球”。在这道菜里面,“翡翠”指的是蔬菜,因此,应该翻译成“Sautéed Prawn with Vegetables”(杜亮,2010:44)。

(三)中文菜名翻译中异化和归化的统一

一些中文菜名并没有直接体现它的食材、刀工及烹煮方式。为了帮助外国人更准确地了解中国菜,可以用归化的翻译方法来翻译中文菜名,以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比如说,“水煮鱼”翻译成“Poached Fish in Chili Oil”,点出这道菜的材料;“翡翠金银玉带”翻译成“Sautéed Scallops and Greens”,外国人才能明白这是什么菜;而把“夫妻肺片”翻成“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s”,外国人一看菜名,绝对会吓得花容失色,所以,应使用归化的方法翻成“Sliced Beef and Ox Tongue in Chili Sauce”。归化能最大地考虑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读者的反应和接受能力,从而可以大大减少西方人对中文菜名的误解。

同样,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是很重要的,这是就需要采用异化的方法,保留中文菜名原有的意思。如“广东点心”翻成“Cantonese Dim Sum”。还有很多中国菜深受外国人的欢迎,如饺子(Jiaozi)、馒头(Mantou)、包 子 (Baozi)、馄 饨 (Wonton)、油 条(Youtiao)、烧卖(Shaomai)、豆腐(Tofu)、炒面(chow mein)等,这些菜名的英译使用了异化的翻译方法,保留了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异化翻译有助于将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传播到西方,从而能弥补归化翻译中的文化缺失。异化既能丰富本国的文化,也有助于跨文化交流。

在很多中文菜名的翻译中,都会同时用到归化和异化。如,“(东来顺)手工切鲜羊肉”翻成“Donglaishun Hand Cutting Fresh Lamb Slices”;“老店烤鸭”翻成“Laodian Roast Duck’。这不仅拉近了目的语读者,也传播了中国饮食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中国人会在汤中加入一些中药,认为这会强身健体。然而,一些中药的英译会让外国人感到陌生,这给此类菜名的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豆芽枸杞竹笋汤”翻成“Pea Sprouts and Bamboo Shoot Soup with Chinese Wolfberry”;“拔丝山药”翻成“Chinese Yam in Hot Toffee”。对于中文菜名的翻译,完全的归化或者完全的异化都无法翻译出最佳效果,只有将归化和异化有机地统一起来,利用异化的优点来弥补归化的缺点,以更好地实现文化交流。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文菜名的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食材、烹煮、刀工及餐桌礼仪上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使者,译者就必须深刻了解中国菜的特征及文化含义,并结合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使得中文菜名的翻译能让目的语读者了解食物的内容,同时又能很好地传达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

[1]Venuti,Lawrence.1995.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2]杜亮.论中文菜名的英译方法[M].2010:1-68.

[3]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1998(114):12-18.

[4]郭建.科普与科幻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5]李敏.直译和意译在中文菜名翻译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04-105.

[6]王克友.翻译过程与译文的演生—翻译的认识、语言、交际和意义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翁凤翔.实用翻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8]肖鸾.浅析归化和异化及其在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时间[M].2011.

[9]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10]杨敏等.中国文化通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1]于金华.颜色词翻译的异化和归化[J].赤峰学院学报,2008(2):56-59.

[12]周桂英.中国菜的命名理据及翻译策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1):111-113.

猜你喜欢

菜名归化外国人
外国人学汉字
从功能目的论视角浅谈中餐菜名的翻译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外国人如何阅读王维
套路玩得深,点完餐的我泪流满面
街上遇见外国人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