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评价为主导——也谈期刊评价体系的改革
2015-03-19张献锋
张 献 锋
以质量评价为主导——也谈期刊评价体系的改革
张 献 锋
【摘要】在我国学术期刊评价领域,目前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重视成果数量而轻视成果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质量不高、科研经费产出效率较低以及科研人员职称评定过程中科研成果重量轻质等问题,并且已经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建议:增加量化评价指标的质量指向性;增加关于质量评价的指标,尤其是关于创新性的评价指标;对期刊代表作应该实行同行专家评议;发挥三大文摘的二次评价作用;尽量排除主观因素对于评价指标的影响和干扰。
【关键词】质量指标期刊评价体系同行专家评议
一
期刊评价体系不仅是评价期刊质量、科研成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而且在指引学术研究路径、引导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同时也是激发我国科研创新活力的重要抓手。
在我国学术期刊评价领域,目前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重视成果数量而轻视成果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质量不高、科研经费产出效率较低以及科研人员职称评定过程中科研成果重量轻质等问题,并且已经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包含质量评价在内的期刊评价体系。
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当下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其形成原因展开了分析。沈固朝[1—3]以及陈益君和陆国强[4]等人认为,论文索引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读者迅速找到所需要的文章,而期刊评价只是其附属的次要功能,因此仅依靠论文检索系统及其相关量化指标来对期刊或论文进行质量评价,显然有失公允;同时沈固朝[1—3]认为,通过文献计量学所得到的量化指标,只能够反映期刊论文质量的某些方面,而不能和期刊论文质量直接划等号。因此,由于论文检索系统的功能定位以及文献计量学的局限性,仅仅依靠现有的量化指标,恐怕难以对期刊和论文质量进行准确评价。
为了对学术期刊和论文的质量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价,叶继元[5]详细分析了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与其相关的量化指标之间的关系,说明虽然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学术期刊或者论文的质量,但是并不全面;相比之下,应更加注重同行专家评议的结果。在目前的学术期刊(尤其是社科类期刊)的评价体系中,同行专家的评价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除了同行专家评议以外,杜利民、陶立方和朱君华[6],邱均平[7]以及田林[8]等学者认为,通过改进期刊评价体系,仍然可以对期刊论文质量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价,或者发挥引领学术研究方向的作用。为了尽量弥补因使用论文检索系统评价学术期刊所产生的局限性,部分学者提出了补充性解决方案。王文军[9]以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的综合性期刊为例,说明了在现有的期刊评价体系下分学科评价的合理性以及使用学科影响因子的可行性;王文军[10]详细讨论了“三大文摘”(《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衍生出来的期刊评价作用;王文军和袁翀[11]则通过构建C100指数来评价各科研机构的生产力;李超[12]针对现行期刊评价体系中缺乏质量评价的不足,建议通过“引用质量加权”修正影响因子,试图更为全面准确地反应期刊和论文的质量。
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对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无法准确衡量论文质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
目前,在我国的期刊评价体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相应质量评价的指标,几乎所有的评价指标都来自于文献计量学的相关数量化统计指标。更为关键的是,我国的科研资源分配又和科研成果评价挂钩,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人为追求量化评价指标的现象,导致我国的期刊评价体系更加“失真”。此外,在我国的论文评价中还存在用期刊质量代替论文质量的倾向,这些都表明了我国目前期刊评价体系的局限性,也突显出质量评价指标的重要性。
(一)期刊评价指标缺乏质量评价质素
目前我国期刊评价指标主要来源于论文检索系统的量化因子。为了保证论文检索的快速性、便利性和客观性,论文检索系统往往更加重视量化指标,例如,影响因子、被引频次以及下载频次等等,而忽略了对于论文质量的评价。例如,在被引频次中并不区分他引还是自引,即不区分是作者引用自己的文章还是其他研究人员引用该作者的文章,全都作为一次引用来计算;对于引用的论文也不区分是正面评价还是中性评价,甚至负面评价。正是由于关涉论文质量的重要信息在目前的论文检索系统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因而直接影响了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在这个方面,无论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即CSSCI),还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制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概莫能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上述各种期刊目录和引文检索系统是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引文检索系统一样,首先要解决的是论文查找、相关信息统计等文献计量学方面的基本问题;而对期刊或者论文进行评价并非当前引文检索系统的首要目标,因此才造成了上述的错位现象。上述的这种困境,更加表明了将质量评价指标纳入期刊考评体系的重要性。
(二)目前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导致人为追求评价指标的现象,干扰了期刊评价体系对于论文的质量判断
以论文检索系统为基础的期刊评价体系,依靠量化指标作为其评价核心。因此,部分期刊为了增加本期刊的引用率或者影响因子,偏向于发表较多引用本刊文章的论文,以便使得本刊在期刊评价指标方面的表现更为“漂亮”。部分论文作者也投其所好,大量引用其所投期刊的文章,以便增加自己文章的发表可能性。毫无疑问,这种受到人为影响的期刊评价指标,是无法准确衡量论文质量的。即便再科学的评价体系,如果掺杂进去人为因素,其科学性和准确性都会受到影响。实际上,目前存在的部分期刊人为追求评价指标的现象,正是期刊评价体系只看重数量指标而忽视质量指标的具体反映。如果目前的期刊评价体系主要评价期刊的质量,而非纠结于数量指标,也就不会产生人为追求高引用率、高影响因子等不良现象。
(三)对于论文质量的认识存在“以刊代文”的误区
论文是期刊的微观基础,所以对于论文质量的评价应该构成学术期刊质量评价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对于论文质量的评价存在“以刊代文”的误区,片面地认为只要是在名刊上发表的文章就一定是好文章,形成了只看期刊名气,不看论文质量的现象。如果“以刊代文”的导向持续下去,则必然造成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风气。
论文质量和期刊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可否认,质量较低的期刊也能够发表质量较高的论文,质量较高的期刊也会出现质量较低的论文。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过程,也表征着学术界对于论文的一种评价。正是由于期刊质量和论文质量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如果仅仅是从期刊质量来判断论文质量,就必然造成“以刊代文”的现象。失去了由论文质量来判断期刊质量的基础,期刊评价体系必然只能由一些如引用率和影响因子等数量化的指标来构建,这无疑就加重了期刊评价体系长期缺乏质量评价指标、甚至人为追求数量评价指标等不良现象,这也是由学术期刊量化评价体系所引致的后果。
三
针对我国目前期刊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增加相关质量评价的作用,以下几种思路值得考量:首先是增加能够度量论文质量的指标或者现有指标的质量指向性;其次是尽量做到对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进行评价,而非仅评价期刊,在这个条件下,同行专家评议以及三大文摘的二次评价都具有重要作用;最后还应该尽量杜绝人为追求量化指标的现象。
(一)应增加量化评价指标的质量指向性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量化评价指标在当前的期刊评价体系中还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数量评价指标的期刊评价体系必然是缺乏客观性和公平性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数量化指标能够包含所有信息,尤其是在关于论文质量的方面。因此,需要将质量指向性加入到目前期刊评价的量化指标之中。例如,在计算一篇论文的被引频次时,不仅要计算其被引用的总频次,还应当详细计算其正面评价次数、中性评价次数以及负面评价次数等。虽然正面评价次数较多的论文并不一定比负面评价次数较多的论文质量高,但是这些指标至少有利于标注本篇论文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应增加关于质量评价的指标,尤其是关于创新性的评价指标
关于质量的评价指标可以有很多种,并且不同的指标产生的影响也并不相同。目前学术研究的核心和进步性体现为论文的创新性,因此如果能够增加有关论文创新性的评价指标,将会对学术期刊评价产生非常重要的学术影响。一般来说,创新性又可以分为思想的创新、方法的创新、数据的创新以及结论的创新等。因此,对于期刊的创新性设定评价指标,将有助于标注期刊所发表论文的质量以及期刊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对期刊的风格以及创新的侧重点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和把握。总之,如果能够建立关于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这既是对于现有期刊评价体系的重要补充,也能够丰富和提高我们对于期刊质量的认识。
(三)对期刊代表作应该实行同行专家评议
相比于各种评价体系,尤其是量化评价指标,同行专家评价具有期刊评价体系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行专家评价属于主观评价,它具有量化评价指标不具备的灵活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期刊或者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另外,同行专家评价的参与者大多数本领域的顶级专家,他们对于期刊或者论文的看法基本上可以代表学术界的主流看法,具有较强的可信度。二是大多数以论文索引系统为基础的评价体系的主要评价对象是期刊,而非论文,如果将评价期刊的影响因子、引用率直接套用在论文的评价上,可能受到研究领域等因素的影响,使之失去应有的评价效果;因此,同行专家评议就成为了评价论文质量的可行选择。当前,人文社科类论文评奖主要就是通过同行专家评议来完成的,这就说明了同行专家评议的可行性。当然,这并非意味着期刊的每篇论文都需要进行同行专家评议,这样做既没有必要,也会浪费专家学者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考虑每年将期刊的几篇代表作进行同行专家评议,比较期刊或者论文的质量,这必将成为现有期刊评价体系的重要补充。
(四)发挥三大文摘的二次评价作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论文质量的评价或者其影响力的体现,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沉淀”。但是,经过时间“沉淀”的影响却无法反映在当前的期刊评价体系之中。例如,有的论文能够在发表很长时间之后还保持很高的引用率,而有的论文仅仅在发表之后很短的一段时间有引用记录,不久后便被学术界“忘记”,而现有的评价体系很难对这种现象进行区分。目前的《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以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此类缺陷。首先,向学术界和社会推介优秀的论文和期刊是三大文摘的主要任务和首要功能,因此三大文摘系统也衍生出了一定的论文或者期刊评价功能。由于三大文摘较少面临一些量化指标的考评,因此,他们推荐的论文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其次,三大文摘对于论文的转载相当于对期刊或者论文的学术质量以及社会影响力作出二次评价,这可以从另外一个维度丰富读者对期刊或者论文的认识。最后,三大文摘对论文进行转载是在论文发表一段时间之后,这段时间给了读者和学术界对论文质量重新认识的机会。三大文摘对于论文的评价可能会弥补先前评价体系中遗漏或者忽视的某些维度。因此,三大文摘系统对于论文或者期刊质量的评价可以作为目前期刊评价体系的重要补充。
(五)应尽量排除主观因素对于评价指标的影响和干扰
在目前以数量指标为主的期刊评价体系中,必然存在着大量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例如,某些学者为了提高自己文章的引用率,就大量引用自己以前发表的文章,因此对于论文被引频次指标的统计,应该区分他引还是自引。另外,某些作者为了提高论文的发表概率,大量引用所投期刊上的文章,以便让期刊主编和编辑认为发表他的文章可以提高本刊的引用率、影响因子等。因此,也应该对大量引用本刊或者作者自引的现象进行特别的处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应要求期刊展开严格的自查自纠,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只有从根本上建立起以质量评价为主导的期刊评价体系,改革期刊评价唯量化指标是从的弊端,才能逐步遏止此类现象,并且使之逐渐消失。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目前期刊论文评价体系中的局限性,认为应该增加质量评价的成分,并分析了这些局限性产生的原因:一是期刊评价指标缺乏质量评价指标,二是存在人为追求评价指标的现象,三是对于论文质量的认识存在“以刊代文”的误区。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增加量化评价指标的质量指向性、增加关于质量评价的指标、对期刊代表作应该实行同行专家评议、发挥三大文摘的二次评价作用、尽量排除主观因素对于评价指标的影响和干扰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沈固朝.合理发挥引文索引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4-01.
[2]沈固朝.引用率与学术期刊质量.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8-10.
[3]沈固朝.好文章,好刊物,好评价——兼谈期刊评价与CSSCI.评价与管理,2013(2).
[4]陈益君,陆国强.利用核心期刊评价论文质量存在的局限性研究.图书馆, 2001(6).
[5]叶继元.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与核心期刊评价之异同.图书情报工作,2009(18).
[6]杜利民,陶立方,朱君华.从国内期刊评价纵观师范大学学学报的学术水平与办刊质量.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4).
[7]邱均平.从期刊评价看中国期刊的质量发展——RCCSE期刊评价的做法、特色和结果分析.评价与管理,2013(2).
[8]田林.从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看提高社科学术期刊质量的途径.出版发行研究,2011(12).
[9]王文军.分学科评价:综合性学术期刊评价的合理路径——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综合性学报为例.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3).
[10]王文军.中国学术文摘: 现状与展望——以“三大文摘”为中心的实证研究.2013(6).
[11]王文军,袁翀.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生产力评价的新视角——C100指数的理念、构建方法及其初步测试.山东社会科学,2015(2).
[12]李超.引用质量加权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研究——以CSSCI图书情报学期刊评价为例.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
【责任编辑:王建平;实习编辑:童想文】
作者简介:(张献锋,河南平舆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3; 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15)05-0030-04
【收稿日期】2015-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