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长吉地区市场体系形成初探

2015-03-19佟银霞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庙会长春日报

佟银霞

(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商品流通是通过特定的流通部门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聚散过程。作为吉林省重要的区域,长吉地区不可能由一个统一的市场中心完成商品聚散,而需要通过许多大小、层次不同的地域流通中心来完成。这些大小、层次和位置不同的地域流通中心联系着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各层次、各级流通中心之间也保持着复杂的纵、横向流通联系。近代以来,在长吉地区渐次形成了以初级市场即以村集、庙会为基础、以沿铁路沿线城市为支点的线性商业性城镇以及多功能高级市场体系。

一、村集、庙会及节日市场

初级市场也称腹地市场,即产地市场。近代长吉地区初级市场多表现为集市、庙会、节日市场等形式。墟集也称墟、场、草市,北方一般称为集。它是农村小区域内的经济中心地,也是农民之间、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互通有无的一种贸易场所。每逢集日,附近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带着自己的生产品来赶集,把自己的产品摆在道路两旁出售。还有一些背包挑担的行商,俗称货郎,也赶来出售他们从外地采购的日用生活品,同时购买当地生产的土货,再将之带到其他集市上出售。他们一般以城镇为中心,形成一个点面结合的经济体系。同时,每个集市也是一个小范围的经济中心,辐射并统领周围村落。为了便于农民和商贩购销商品,各地墟集还错开集期,互相沟通,连成网络。如下九台、上河湾规定每月三、六、九等日为四外商民赶集之日。[1]伊通州、乌拉镇以双日为集市。长春在嘉庆年间,已“有杂货商店十家”。同时,在新立城周围形成九座集镇,与新立城全称为“十镇”,有单、双日集市贸易。此外,长春厅内的万宝山、包家沟、烧锅店、西大岭、小合隆、东卡伦等镇均设有单、双日集市。[2]磐石县城集市每月6处轮流,由于十月封冻,车辆畅行,每集日粮车多至300余辆,每辆约载粮3石,至春融解冻之际,计4月有余,可卖粮8万余石[3]。随买随发至三站、公主岭,载在火车,运售铁岭、沈阳、营口等。边远的小镇如沐石河每隔两天就有一集,非集日也是行人车马往来不断。

墟集的发展不能充分满足人们购销商品的要求,于是庙会作为一种特殊的补充形式逐渐发展起来。庙会大都以市镇为依托,交易时间较长,有的甚至长达数月,有些庙会还形成了固定的市场。吉林庙寺尤多、庙会极盛,出现了特殊集市,即“庙市”:“三月三城北元天岭真武庙会。又是日为仙人堂会,又为三皇庙会”;“三月二十八东岳庙会”;“四月十八东关娘娘庙会”;“四月二十八北山药王庙会”;“五月十三关帝单刀会”;“六月十九观音堂会”;“九月初九,玄天岭演戏,士女登高”;“九月十七财神诞辰”。[4]最为热闹的是北山庙会,每当庙会之时,距吉林市一二百里村镇的人均来赴会。[5]寺庙的周围搭棚叠灶,酒肴饭汤、瓜蔬梨桃、土产百货无所不卖。山下亦是热闹非凡,“军队操场划临时街市,马戏、戏法、卖艺,游人布满山上山下,德胜门内外及福绥门内外,车马塞途,各种营商喜形于色。”[6]庙会的繁盛亦得到当地报纸的多次报道。1925年《吉长日报》对北山庙会报道如下:“各种商号葫芦商19家、京货庄15家、洋铁商玩物商12家。茶肆最多,山上山下共有26家,大饭馆2家。售食物有20多家,马戏、魔术、电影不计外,设立摊床售货品,各商随地有之,不计其数。”[7]

此外,节日也成为各商家获利的好时机。以年集为例,从农历腊月二十一日开始,直到腊月二十九日,天天是集。而商界自腊月十五日以后,各柜终日忙碌,直至除夕方得休息。

二、沿铁路沿线的线性商业城镇

商业性城镇在一定区域内有商品集散的功能,能满足周围小生产者对市场经常性的要求,并对附近的市场有一定的支配力。从城区规模、商品流通大小、交易种类、市民阶层结构来看,它们都是集市发展的高级形式,是农村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集聚点,起着分解自然经济的作用。

近代长吉地区商业性城镇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之处。随着铁路的发展,一些中小市镇逐渐发展为附近几个市镇的商品流通中心,形成铁路沿线的线性商业性城镇。如处于长吉地区的下九台南接吉林,西至长春,北临德惠,交通便利,“因之华洋商贾接踵而来,其中以粮业、杂货各店获利最厚,实为吉省商埠繁盛之区”[8]。1919年,该站“商家已达三百余家,商业之盈,迥非昔比”。[9]1920年又开商场,商旅更繁。[10]距吉林市不远的九站亦是“各种杂货布匹甚为齐全,购者络绎不绝。”[11]桦皮厂“杂货业有四十余号,粮业一百余家”[12]。每至冬令,粮车云集,不亚省城(系指吉林市)。[13]孤店子站“每日粮车聚集四五十辆,日甚踊跃”[14]。其他一些城镇如乌拉、缸窑市民日集,商贾渐繁。[10]木石河、上河湾、其塔木三处久为警防之地,商贾既繁,户口亦众。[10]哈达湾、河湾子等车站,虽属偏僻,商旅往来,亦踵相接。[10]和磐石县村屯界连较多的双河镇亦为繁盛地带。[10]

三、集散市场

集散市场是近代市场体系中的中级市场,大多分布于铁路沿线或江河沿岸等交通便利之处,其主要功能是集散和转运。

近代长吉地区最大的集散市场为长春和吉林。康熙中叶以后,吉林经济已相当繁华,“西关百货凑集,旗亭戏馆无一不有,亦边外一都会也。”[15]清末,吉林城成为东北地区著名的烟草、木材、粮食集散地,其中占第一位的是烟叶贸易。每年经吉林运出烟叶18000000斤,其中10%运往三姓地区,90%运往东北南部和蒙古东部地区,商人获利颇巨。此外,参茸、药材等类原料价值较廉,各药商运售各省,获利亦属不少。[16]木材贸易在吉林对外贸易中占第二位。据吉林省木税局调查,1919—1928年的十年间,在吉林集散的木材达1654472立方米[17],种类约30种。[18]木商获利颇多,“有开无歇,即东大滩一地,有木商40余家”[19]。另据吉长铁路运输部调查,每年由吉林输出的木材总计不下5000车左右[20]。“每年销售总额多则四五千万元,最少在二千万元以上,平常则在三千万元左右”[21]。此外,就大宗商品而言,吉林还是粮食集散地。1908年,吉林经营粮食贸易的大商号(资本在100000吊以上)就有8家。富商牛家在吉林城有10家商号,其中2家专营粮食买卖。牛氏商号的粮食从1908年起运往绥化府,还打算把粮食运销日本。[22]

长春亦为东北中部粮食集散中心。据统计,1907年,长春粮豆运销量仅有20万石(1石为103.45688公升),1912年增至75万石,1913年又增到85万石。一战爆发后,由于海参崴外运停止,中东铁路的货物全部集中到长春站,达到180万石之巨,造成“满铁”车皮严重不足。当时长春所有仓库大豆袋、高梁包堆积如山,几无容纳之地。1918年,长春站发运的粮豆达577309吨,翌年又增至925002吨[23]。

其他如铁路沿线的九站、桦皮厂、磐石、海龙、口前等站皆因位于铁路沿线而顿成商品集散地。如九站,“凭松花江舟运之便,为木材市场重要位置,每至夏季由北满东部地方溯松花江、九站集散之元豆相当丰富。”[24]其它各城镇粮食集散数额也很大。如“1923年12月,下九台与桦皮厂两镇每日上市粮车不下千八百辆,或六七百辆不等”[25]。口前地处饮马河边,距沈阳416.7千米,距吉林29千米,曾是吉林附近一个最佳的垂钓及旅游地。吉海铁路在口前设火车站后,其成为农产品集散地。海龙作为近代长吉地区重要的城镇,虽规模不大,但具有集散市场的功能。据《海龙府乡土志》记载,海龙“靛青岁出150万斤,除本境销行1/3,余皆往铁岭、省城、营口、外省销行;豆油岁出约900万斤,除在境内销行4/10,余皆往省城、外省销行;豆饼岁出约500万块,在本境销行……烧酒岁出约270万斤,在本境销行;线麻岁出约400万斤,除在本境销行6/10,余皆往铁岭、省城、营口销行,……芋草岁出约300万斤,除在本境销行2/10,余皆往省城销行。”[26]

四、多功能高级市场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一些城市逐渐发展为具有多种功能的高级市场,并逐渐因商业的繁荣而成为大都市。长春就是这样的城市,既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又是重要的商业中心、集散市场和转运市场。据1909年《盛京时报》报道,从1908年3月到1909年2月底,北地元豆在南满铁路长春站装载南运约有15万余吨。且该站内尚储存元豆约五万余吨,皆系陆续南运者。[27]由此可见,长春不但是吉林省亦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大豆及谷物输出地,谷物交易极盛。在这种情况下,以经营粮豆为业的粮栈随之发展,有怡德洋行、伊陵洋行、洋茂公司、三井洋行、吉新公司等数家外资粮栈和益发和、太德源、通裕、公升福、广远、广顺、天兴、天盛、万亿、万德等华商粮栈。[28]

[1]下九台设集演戏[N].吉长日报,1918-11-16.

[2]于泾校注.长春厅志·长春县志[Z].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3.

[3]孔经伟.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350

[4]尤琦.吉林商业溯源[J].江城史志,1990(2).

[5]北山庙会之热闹[N].吉长日报,1925-05-19.

[6]庙会末日之盛况[N].吉长日报,1925-05-23.

[7]北山庙会第二日[N].吉长日报,1925-05-21.

[8]九站殖边分行招股[N].吉长日报,1921-05-10.

[9]下九台请设商会[N].吉长日报,1919-03-21.

[10]徐鼐霖主修.吉林师范学校古籍研究所整理.永吉县志:卷 18[Z].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287.278.280.284.302.

[11]九站商业状况[N].吉长日报,1925-02-21.

[12]桦皮厂市面琐谈[N].吉长日报,1924-12-4.

[13]桦皮厂开辟商埠[N].吉长日报,1925-04-29.

[14]孤店子粮业兴盛[N].吉长日报,1925-05-18.

[15]船营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船营文史资料:第2辑[G].政协吉林市船营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1991:110.

[16]吉林全省商务总会为报全国工艺调查表事给劝业道移文[Z].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J010—03—0060,缩003—2590.

[17]李谷景.吉林地区的森林资源[J].江城史志,1988(4).

[18]大吉林[N].盛京时报,1938-04-26.

[19]木钱两项营业独呈活况[N].盛京时报,1931-06-30.

[20]东大滩木材输出额[N].吉长日报,1926-04-18.

[21]轮木厂登记办法[N].吉长日报,1925-03-14.

[22]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清史研究集:第8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23.

[23]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177.

[24]九站[N].盛京时报,1938-04-27.

[25]衣保中著.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195.

[26]海龙府劝学所编.(光绪)海龙府乡土志[Z].吉林省图书馆建国后油印本,1960:30.

[27]长春商务之一斑[N].盛京时报,1909-03-07.

[28]头道沟粮栈之数目[N].盛京时报,1910-11-12.

猜你喜欢

庙会长春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初夏
元宵节,逛庙会
印语长春
灵感日报
回到“风”中——评《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
传统庙会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以绍兴舜王庙会为个案的讨论
洋庙会写趣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