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
2015-03-19康红梅
论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
康红梅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能提高农民工的闲暇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工群体的全面发展。对农民工进行闲暇道德教育必须遵循五个方面的原则,即引导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浸润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此外,对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展开,即树立正确的闲暇理念,坚持文明的闲暇生活方式,拥有健康的闲暇心态,开展多元的闲暇道德活动和培养高尚的闲暇自律惯习。
[关键词]农民工;闲暇道德教育;原则;内容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52(2015)01-0128-04
[收稿日期]2014-07-25
[作者简介]康红梅,女,湖南娄底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社会学、城乡社会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3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贵州省少数民族农民工的闲暇生活研究”(13GH042);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促进农民工与城市融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12CRK001)。
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是社会通过对农民工闲暇道德的培育,包括树立健康的闲暇理念、端正闲暇价值观、提高闲暇道德责任,对农民工闲暇生活进行思想引导和道德宣传,促进农民工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作为道德教育中的一种新模式,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是在农民工闲暇生活中,以农民工为主体进行的教育活动。这对仅对农民工进行闲暇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遵循的原则、具体的内容进行一定的阐释。
一、农民工闲暇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农民工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农民工的闲暇时间逐渐的增多,闲暇生活逐渐成为农民工生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为农民工提供了发展自我的机会和自由;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审美情趣不高、价值判断力较弱,这些影响了这个群体形成健康文明的闲暇生活方式和闲暇生活习惯。有学者研究表明,农民工的闲暇生活单调乏味,易受一些低俗色情文化的侵蚀,或产生极端心理,通过违规、越轨和犯罪等方式来发泄情绪,影响社会的稳定[1] 104。因此,对农民工进行闲暇道德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杜威曾指出:“一切能发展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都是道德教育。”[2] 46道德教育能培养人“对于人的生活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因此,对农民工进行闲暇道德教育有利于农民工群体形成健康的闲暇生活习惯、追求较高的生活质量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目标。
二、农民工闲暇道德教育遵循的原则
对农民工进行的闲暇道德教育应该遵循以下五个原则,即引导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浸润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一)引导性原则
引导性原则指对农民工的闲暇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积极、健康、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审美观来引导农民工的闲暇生活。当今世界是经济腾飞的时代,是多元文化互相交融和碰撞的时代。社会中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会影响农民工的闲暇生活。先进或落后的观念、积极或消极的文化、健康或落后的习俗并存;主流或非主流意识、核心或边缘的心态、高尚或颓废的精神共在。这些思想和观念弥漫在农民工日常生活之中,对农民工闲暇生活思想与行为的选择产生重大的影响。有学者按照闲暇活动创造价值的大小把人们
的闲暇活动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型,即正价值型闲暇活动、零价值型闲暇活动和负价值型闲暇活动[3] 63。其正价值型包括投入情感型、积极参与型和积极创造型;负价值型为反社会活动型和伤害自我型;零价值型指消磨时间型。正价值型闲暇活动具有积极向上的意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秩序的维持和社会道德的完善。负价值型闲暇活动具有消极颓废的意涵,它阻碍社会生活的有序运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社会道德。零价值型闲暇活动指对社会来说既没有促进作用又没有阻碍作用,却不利于个体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农民工的闲暇生活大部分属于消磨时间型。这种闲暇活动仅仅停留在感官层面和浅层思维阶段,虽然这些活动不会直接地破坏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但不利于农民工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其自我创新能力的提高,如长期看电视、上网或沉湎在玩牌、打麻将和酗酒等活动中。
由于大部分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认知能力有限,判断能力较差,其自身特性导致其容易被社会中一些不良思潮和低俗审美文化所影响。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民工进行闲暇道德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农民工树立科学、正确的闲暇思想,自觉地抵制消极落后的文化,正确地安排闲暇活动,激发农民工在闲暇生活中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的意愿。
(二)系统性原则
所谓系统性原则是指对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要注重整合多种社会力量,包括政府、企业、社区、学校、非政府组织等机构和组织,从而使对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活动覆盖和融入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使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活动构成一个连贯、统一的系统。
这个统一而连贯的系统应该站在促进农民工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探索道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方式和方法。就整个社会来说,第一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各种文化服务设施,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探索各种提高农民工闲暇生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为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
政府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为农民工建立阅览室、图书馆,向农民工开放博物馆、歌剧院、影剧院、文化馆等文化场所,为农民工的闲暇生活提供文明、高雅的平台。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城市文化福利向农民工覆盖的范围,制定农民工文化福利享受的条件、享受的方式、享受的程序,从制度上为农民工的闲暇生活提供保障。
用人单位要重视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保证农民工拥有法定节假日和娱乐休闲时间。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求,为农民工设立娱乐休闲活动场所,经常性地举办各种文化讲坛、项目竞赛等活动,为农民工开展健康闲暇生活提供良好而文明的生活环境。
农民工所处的社区也是其度过闲暇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社区成员对外来农民工的宽容态度、社区文化娱乐设施向农民工开放的广度、社区休闲娱乐中心吸纳农民工的深度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闲暇心态、闲暇方式和闲暇生活质量。因此,社区居民要对外来农民工抱有接纳而不是排斥、互动而不是隔离的心态,社区休闲娱乐中心对农民工实行开放而不是封闭的态度等能帮助农民工树立良好的闲暇心态,提高其闲暇生活质量,完善其闲暇道德,促进其自我人格的完善。
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的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在培训农民工的各种工作技能和技巧、教给农民工各种科学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同时,也要重视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对农民工工作之余的正确闲暇观、闲暇方式进行指导,重视农民工在闲暇生活中对道德知识的认知、对道德情操的坚守、对道德情感的培育和对良好道德习惯和行为的培养,鼓励农民工在闲暇时间里进行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各种非政府组织可以采取各种灵活的方式,利用对农民工的帮扶服务或社工干预等方式,积极地帮助农民工开展健康文明的闲暇活动,引导农民工从玩牌、打麻将、酗酒等零价值的纯官能享受性闲暇活动中走出来,培养其看书看报和进行艺术创作的兴趣。非政府组织理应成为促使农民工从零价值型的闲暇活动转变到正价值型的闲暇活动的重要力量。
(三)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农民工在由社会、政府、企业、学校等机构所创立的闲暇空间中自由选择适合自身的闲暇生活方式、娱乐休闲内容、闲暇生活空间,以利于自身闲暇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由社会、政府、企业和学校建构的一个闲暇场域只能为农民工闲暇道德教育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外部环境。农民工闲暇道德教育的主体还是农民工自己,他们是健康文明的闲暇道德的真正践行者,其原因主要在于:其一,任何外在的价值导向需要主体性的认同、理解和接纳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外部世界的闲暇道德理念和观念,需要农民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达到闲暇道德教育的目的。其二,农民工是一群心智已经成熟和定型的成年人,对各种是非对错有了自己的道德判断,也有权选择适合自身的闲暇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其三,农民工是由具有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个性的异质性很强的个体所组成。这决定了其对闲暇方式和闲暇内容的选择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闲暇道德教育中要充分重视农民工的自身特点,让他们自主地选择闲暇时间、闲暇空间、闲暇方式和闲暇内容,真正能使其自身的闲暇生活提升到提高自我素养、完善自我人格的精神境界。
(四)浸润性原则
闲暇道德教育不仅要坚持自主性原则,而且要坚持浸润性原则。由社会、政府、企业、学校所建构的健康、文明的闲暇场域中所倡导的文化理念必须对农民工的闲暇生活发挥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作用,让农民工的闲暇生活处于这种宏观的闲暇场域中,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提高其闲暇道德水平的目的。因此,对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对农民工的闲暇生活教育,让农民工在自我闲暇生活的体验中理解、认同和接纳高尚健康的闲暇道德。社会、社区、企业和学校等组织应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闲暇活动,如指导农民工阅读、观看演出、欣赏音乐和舞蹈、举办群众性的文艺表演等,丰富农民工的闲暇生活,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提高其审美能力,陶冶农民工的审美情操,提高其综合素质,实现对农民工进行“润物细无声”的闲暇道德教育。
(五)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对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要贯彻科学精神,遵循科学规律,树立科学的闲暇休闲方式。坚持对农民工闲暇教育的科学性原则,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其一,要引导农民工正确定位闲暇生活,合理安排闲暇时间。提倡闲暇道德教育并不是否定或排斥农民工的工作精神和工作伦理。农民工的工作精神和工作伦理仍然是闲暇生活和闲暇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闲暇时间安排是在农民工工作之余后的时间安排。其二,指导农民工合理安排自身的闲暇活动量,闲暇活动不能损害个体身心的健康。其三,指导农民工科学安排活动内容,要使农民工的闲暇生活多姿多彩,内容丰富。既要有利于提高农民工文化素养的读书、写字等活动,也要有提高农民工工作技能技巧的各种比赛,还要有各种提高农民工审美品味的歌唱演出或体育健身活动。其四,指导农民工科学地安排闲暇活动方式和形式。闲暇活动的时间安排、空间布局、活动展开等都要精心设计,使农民工在高质量的闲暇活动中获得健康、文明的情感体验。
三、农民工闲暇道德教育的内容
对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不仅包括闲暇生活的具体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闲暇理念的理解和闲暇意义的洞察。具体包括树立正确的闲暇道德观念、习得文明的闲暇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闲暇心理状态、践行多元性的闲暇道德活动、养成高尚的闲暇道德自律习惯等,从而最终提高其闲暇生活质量。
(一)正确的闲暇理念
闲暇道德教育的重要内涵是让农民工树立正确的闲暇理念。正确的闲暇理念会引导农民工选择健康的闲暇生活方式和闲暇内容,选择从事具有正向价值的闲暇活动,减少从事具有零价值的闲暇活动,避免从事具有负价值的闲暇活动。
大多数农民工由于文化层次较低,判断能力较弱,这些使得这个群体的价值观极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政府及各社会团体应该引导农民工树立正确的闲暇理念,激发其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端正闲暇生活态度,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活动,把闲暇活动作为提高自我素养、促进自我身心愉悦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二)文明的闲暇生活方式
农民工的闲暇生活方式不单纯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更是特定历史阶段、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农民工的闲暇生活方式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中的法律章程和规章制度不仅规范着农民工的工作活动,而
且规范着农民工的闲暇活动。在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中,要特别强调把农民工的闲暇活动纳入健康、文明和遵纪守法的轨道,引导农民工养成健康文明的闲暇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如经常开展阅读、表演、唱歌、健身等活动来愉悦身心。
(三)健康的闲暇心态
健康的闲暇生活需要以健康的闲暇心态作为基础。农民工在城市中一直处于一种“边缘人”的位置,“漂泊”在城市中难以形成稳定感和安全感,跟城市市民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容易和城市市民之间产生各种矛盾和纠纷,因而总怀有一种“边际人”的心态,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从而引发农民工不健康的心理,甚至引发农民工的违法和犯罪行为。这些越轨或犯罪行为一般都发生在那些在城市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长期处于失业状态或是空闲时间过多无法排挤解孤单和寂寞的农民工身上。因此,对农民工进行健康的闲暇心态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解决其心理和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思想道德境界。
(四)多元的闲暇活动
闲暇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各种丰富多彩的闲暇道德实践活动。对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要浸润在各种闲暇道德的实践活动中,要引导农民工各种闲暇活动中进行实践和体验,在参与各种闲暇活动中去辨别真伪,体悟道德力量,领悟道德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农民工在这种多元的闲暇道德活动中,正确的闲暇道德观念得以贯彻,文明的闲暇生活态度得以养成,健康的闲暇心理得以健全。
(五)高尚的闲暇自律习惯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农民工可以通过闲暇生活的有意义活动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闲暇时间里,农民工应加强高尚的闲暇自律意识,养成较好的道德习惯,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引导、提高和完善自我。在闲暇生活中遵守公民道德,并把这种坚持化为自我闲暇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内化到自我的闲暇活动之中,使自己的闲暇活动与工作需求、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总之,对农民工进行闲暇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农民工进行闲暇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引导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浸润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对农民工的闲暇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了正确的闲暇理念、文明的闲暇生活方式、健康的闲暇心态、多元的闲暇道德活动和高尚的闲暇自律惯习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只有坚持闲暇道德教育的原则,才能不断提高农民工的闲暇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工精神境界的提高、自我人格的完善和自身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东风.农民工闲暇生活的分析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2(10):103-105.
[2]佘双好.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流派德育课程理论的特征与局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3):45-51.
[3]张培.中小学闲暇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1(30):63-64.
[4]王刚.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5-27.
[5]柯佳敏.论社会发展维度下的公民道德建设[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9-22.
[责任编辑: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