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脂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5-03-19孟瑞玲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肺栓塞二聚体肺动脉

孟瑞玲

(濮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检验科 河南 濮阳 457000)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高血糖导致机体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高达3%,有些地区的发病率竟然超过了5%[1],糖尿病肾病是中晚期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了解其发病特点对临床诊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濮阳市精神卫生中心2010年1月至2013 16例,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肺型P 波5例,电轴右偏4例;X线胸片右下肺动脉增宽5例,胸腔积液3例;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扩大11例,三尖瓣反流7例,肺动脉高压18例;3例于外院行选择性肺动脉造影,见肺动脉内充盈缺损,24例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见阳性征象。

2 结果

27例首诊误诊为冠心病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4例,胸膜炎并胸腔积液3例,慢性心力衰竭3例,肺部感染1例,脑梗死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3例经外院经肺通气灌注扫描确诊,24例经螺旋CT 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误诊时间<3 d 者4例,4~7 d 者15例,8~14 d 者5例,14~18 d者3例。所有患者均未合并休克,确诊后给予溶栓、抗凝者4例,单纯抗凝治疗23例,治疗期间未见消化道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25例好转,2例住院期间死亡。

3 讨论

肺血栓栓塞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差异较大,下肢和盆腔深静脉血栓形成、慢性心肺疾患、恶性肿瘤、长期卧床、下肢静脉曲张,以及高龄、肥胖、妊娠等为其常见诱发因素,多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心慌、胸闷、胸痛、咳嗽等,具有典型肺梗死三联征的患者仅占10%[2],临床误诊率极高,未经治疗的肺栓塞病死率高达25%~30%[3],早期明确诊断十分重要。

急性肺血栓栓塞常见误诊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经治医生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缺乏认识,忽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术后长期卧床、慢性心肺疾患、糖尿病、肿瘤等易患因素,对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晕厥、胸痛、低血压、肺部啰音、P2 亢进、低氧血症等非典型表现重视不够,易误诊为肺部感染、脑血管意外等;②对肺栓塞心电图变化缺乏认识,对胸导联心电图T 波倒置、心电轴右偏、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等表现缺乏重视,易将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误诊为冠心病或心肌梗死;③急性肺栓塞患者X 线胸片检查仅少数可表现为楔形阴影,部分患者显示为片状浸润,临床医师依赖X 线检查结果,未能全面分析病情,易误诊为肺部感染等疾病;④血浆D-二聚体检查对急性肺栓塞敏感92%~100%,但特异性仅40%~43 %,且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创伤、手术、感染以及主动脉夹层等诸多因素均可引起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难以确诊本病。

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水平,仔细查体、详询病史,结合辅助检查,全面分析病情,减少误诊,对首诊误诊患者经治疗无好转者,应考虑急性肺栓塞可能。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急性肺栓塞诊断敏感性高而特异性较低,可结合阴性结果排除急性肺栓塞;超声心动图可显示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室扩大及室壁运动异常,有助于排除急性心梗特征性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对急性肺栓塞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对疑似患者临床应尽快行血气分析、心电图、胸部X 线、超声心动图、CT 及肺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对肺栓塞进行初步诊断[4],本研究27例首诊误诊患者,3例经外院经肺通气灌注扫描确诊,24例经螺旋CT 肺动脉造影确诊,一经确诊,立即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1] 刘曼华,尹琼,万书平,等.急性肺栓塞4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2):1696-1698.

[2] 王琼康,黄晓莲,张云强,等.50例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1):46-47.

[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

[4] 蒋建文.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2):2399-2340.

猜你喜欢

肺栓塞二聚体肺动脉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以肺栓塞为主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1例报告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