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系统集成的视角

2015-03-19朱文晶阮重晖李明超

城市观察 2015年2期
关键词:杭州智慧建设

◎ 朱文晶 阮重晖 李明超

1980年到2030年是世界经济的第五个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①,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促进信息共享与知识传播、推动信息技术的挖掘和利用,正在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质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创新2.0时代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②。

智慧城市不仅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也必将成为未来城市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核心形态。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的具体任务,同时也是扩大内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带动城市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是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而兴起与发展的。中国用了短短三十多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需要走过上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道路,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不同于国外发端于小区和社区的特点,在我国从一开始就被置于整个城市层面,具有自上而下、全面推进的特点。

一、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经济发展历程

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系统集成等为核心产品和服务内容的信息产业高度发达。20世纪末以来,杭州在城市信息化方面始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早在1990年10月,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就提出杭州国家高新区要打造“天堂硅谷”的愿景和定位。从此以后,杭州始终坚持以打造“天堂硅谷”为目标,着力建设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钱塘江南岸打造杭州高新软件园,以电子商务、软件、微电子、通信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迅速崛起。

笔者梳理了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历程简表(见表1),通过20世纪末以来杭州在城市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上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洞悉杭州建设智慧城市打造城市2.0版的脉络与基因。

二、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经济发展现状

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在城市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杭州的城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不仅成为杭州的一张“金名片”,更是保持杭州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信息产业发展方面,杭州已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动画产业基地、数字娱乐业示范基地、云计算服务示范城市、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信息产业已成为杭州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涌现出的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数传媒、华三通信、浙大中控、银江科技等相关企业都处于业内领先地位。2014年8月,杭州国家高新区紧随北京、深圳、武汉、成都四个高新区成功跻身第五位,彰显了以信息科技、物联网和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地位。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杭州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城市全网综合通信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拥有大容量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被列为“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城市。高度发达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了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

在公共服务和管理信息化方面,杭州市市民卡、数字城管、96345服务信息化统一平台、权力阳光电子政务系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等一批应用项目相继在全国率先建成。并且建成了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和社会经济统计指标基础数据库,基本形成了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综合交换平台。

在信息技术研发力量聚集方面,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省部属高校集聚了浙江省重要的信息技术研发力量,拥有信息、通信、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浙江省计算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2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15所、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在信息技术研发领域异军突起,实力雄厚。

表1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历程简表

注:根据资料整理。

在信息化发展制度环境方面,“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杭州努力优化适应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环境,先后制定出台了《杭州市信息化条例》、《杭州市市民卡管理办法》、《杭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关于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智慧杭州”建设总体规划(2012—2015)》等地方性法规、制度和政策,在信息产业扶持、电子商务发展、两化融合、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特别是2014年7月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率先成为特色鲜明、全国领先的信息经济强市和智慧经济创新城市。

杭州城市信息化建设与“智慧杭州”和智慧经济建设相辅相成,有力地支撑了城市品质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对智慧城市和智慧经济的认识水平有待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地区、行业和企业间信息化应用不平衡;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导致信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以及网络信息安全面临挑战;缺乏统一科学的标准体系和合适的运营模式等。

三、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条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链条包含了智慧经济产业发展的全部内容。杭州智慧经济打造的关键在于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条发展与融合,而后者的关键在于行业的协同发展与创新发展,通过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的渗透、交叉与重组,重构整个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条乃至城市系统,进而推动智慧产业集聚发展,形成智慧经济。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条一般包括如下环节。

第一,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上游主要是网络基础设施、硬件提供商、软件提供商。解决方案供应商利用自身的经验优势能够提供完整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包括政府的行业咨询和规划、项目建设方案与技术支持。同时,他们往往拥有非常丰富的系统集成经验,能够提供本地化定制和服务的团队。设备供应商一般包含设备的设计者、生产者和安装者。大型的设备厂商一般能够提供全面的硬件设备设计和生产服务,这些设备是构成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基本的硬件基础,同时也是物联网建设的基础。目前杭州的大型设备供应商普遍都具备了大型和个性化解决方案供应的能力。系统集成的特征已经越来越得到彰显。例如杭州的华三通信、海康威视等企业均为全国领先的设备供应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第二,处于产业链中游的信息服务提供商。主要包括各种信息科技公司和网络运营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包含软件与应用开发、信息集成及传输、大型数据处理和云计算等功能。网络运营提供商主要承担项目投资、承建、运营,进而转售或租赁给政府使用,提供基础通信、宽带网络运营等功能。运营及服务提供商作为产业链的纽带,是重要一环。如果说方案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构成了智慧城市的骨骼,那么信息服务提供商就构成了智慧城市的精神脉络。目前,中游的智慧城市建设系统集成商呈现一种趋势,它们开始从智慧应用领域走向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从部分应用小集成走向智慧城市建设大集成,试图建立标准和抢占智慧城市运营权,从而成为运营平台,实现数据变现。例如杭州的银江股份、浙大网新等企业就是典型的规模型信息服务提供商,他们都已经涉足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业务。

第三,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内容及业务提供商。这些内容和业务提供商主要提供行业化、本地化的内容信息,以及提供定制业务服务等功能。它们是直接面对用户的一个环节,是智慧城市价值的最终实现者,主要提供外部信息导入、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与分析、日常运营与系统维护等服务。不同应用的运营商往往仅在自身所在领域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运营,不同的业务和区域之间则缺乏沟通,运营高度分散。同时,现有运营盈利模式模糊,数据的挖掘和变现能力较差。杭州在21世纪以来的文创经济发展和“天堂硅谷”打造过程中,培育和引进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内容和业务服务商。例如华数传媒和网易科技等,他们均有着面向全国提供大型复杂数字交换内容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链条不是静止和绝对的。产业融合的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拓展他们的业务领域,尤其是出现了沿着产业链条向两端延伸的趋势。这使得很多杭州的信息企业,特别是某一领域的龙头企业往往在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例如,海康威视是视频监控领域的全球龙头企业,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感知层提供视频监控等数据采集整套解决方案。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红海”的扩大,它也在不断拓展其业务和技术领域,开始利用它的行业积累和技术能力涉足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它根据市场的特征,敏锐捕捉到智慧城市用户层中最大需求必然是“城乡居民家庭”这一趋势,推出了智慧家庭解决方案子品牌“萤石”,在市场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迅速抢占了视频监控等物联网传感业务民用化市场的桥头堡和主阵地。类似于海康威视这样的龙头企业,我们认为它已经成为触及智慧城市全产业链的企业,具备了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

四、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大运营模式构建

2014年上半年,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完成了《以智慧城市经济为载体,推动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坚持以两个“两手抓”为重点,坚持以两个“三位一体”为战略方针,坚持以新一代(智慧)城域网为基础,坚持以智慧家庭为载体,坚持以系统供应商为平台,加快推进以智慧城市经济为载体的智慧城市建设③。2014年8月,杭州市委十一届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围绕“一基地四中心”战略定位和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目标要求,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着力提升经济增长质效、生态环境质量、群众生活品质和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动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杭州”建设,努力建成美丽中国先行区。

基于“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战略研究”开展的调查研究活动,以及对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我们构建了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型(见图1)。

图1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经济发展战略模型

(一)总体思路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经济发展战略模型的总体思路是以基础设施、应用服务、产业发展“三位一体”为整体布局,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家庭/中外游客“三位一体”为用户需求,以规划设计、解决方案、设备供应、基础建设、运营维护、管理咨询整体系统输出为内容,通过杭州智慧城市建设,遵循以用带建、以用促建的原则打造智慧经济。智慧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产业门类齐全,基本实现了全产业链覆盖,完全具备按照系统集成的理念对外输出整体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的能力。同时,整个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条的发展又直接作用于杭州智慧城市建设。

(二)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架构

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和架构有不同的划分和表述。不同的城市对顶层设计和底层架构会有不同的视角和解读。我们认为在底层的技术内核上,所有的智慧城市建设最终都是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工具体系实现城市的智慧化治理、人民的安居乐业以及经济的转型升级。基于这样的底层技术体系,智慧城市建设架构一般分成四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感知和监测,通过全面覆盖的感知网络,如各类光、电、声、热、湿度的感应器、GPS终端、RFID设备、摄像头视频采集终端等实现对各类信息的全面获取。网络层由覆盖整个城市范围的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和物联网融合构成,实现各类信息的畅通传递。平台层由各类应用支撑公共平台和数据中心构成,利用云计算、数据仓库等技术实现信息的高效处理,一般包括数据的集成管理和信息服务两种功能。应用层涵盖城市治理、人民生活各领域的全方位综合应用。应用层是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的核心,为智慧城市的发展运营提供最直接的服务,主要包括数据处理、信息集成、服务呈现等功能。

四个层次的建设架构符合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搭建规律,但是基于这样的架构体系,不同的城市在内涵和外延上会做出不同的顶层设计和规划部署。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架构在这四个层次的基础上,在内涵和外延方面都有了新的拓展。

第一,对四个层次的架构内涵作了新的补充。根据基础设施、应用服务、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整体布局,感知层、网络层和平台层属于基础设施;应用层属于应用服务。而智慧城市建设整体产业链条则属于产业发展。产业链条既是“三位一体”中的产业发展,同时也是智慧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它居于战略模型中心的位置。

第二,将智慧城市建设网络安全保障提升到新的高度。城市智能运行与管理是建立在智能平台和信息基础上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融合市民数字生活、企业网络运营、政府整合服务的智能应用体系。智慧城市建设以物联网、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体系为支撑,数据信息巨大,并涉及政务、商业、生活等方方面面,一旦出现泄密等安全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问题尤为重要,这也是由我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过程中信息化安全引申出的应有之义。

第三,明确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家庭/中外游客的三位一体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经济发展的用户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需求很大,特别是现阶段,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更多的都是政府主导型建设,资金来源、最终用户,甚至于规划方案的编制都是由政府主导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智慧城市最大的需求必定是城乡居民家庭这个事实。因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最终都要转化到居民家庭的需求才能落地和实现盈利。这也是智慧城市建设商业模式的难点所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家庭/中外游客这个“三位一体”的用户层解决好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难题也就迎刃而解。特别是包含游客在内的城乡居民家庭将会产生大量的智慧家庭和智慧旅游应用服务需求,不仅会大大减轻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甚至能催生无穷的智慧应用服务,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

第四,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经济发展融合的要素禀赋。主要包括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配置以及科技创新、人力资本、金融风投等。其中,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配置作为基础性力量作用于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力资本、金融风投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它们在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产业发展方面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催化作用。六者相结合能够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五、结语

杭州市《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到,到2020年杭州要力争建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基本建成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物联网产业中心、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数字内容产业中心,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智慧应用和信息服务广泛深入,信息化发展指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位居全国前列,率先成为特色鲜明、全国领先的信息经济强市和智慧经济创新城市。任务不可谓不艰巨,道路不可谓不艰难。这就需要一个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经济融合发展的过程,其核心是开创一种适合新型城市治理、经济发展和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融合性创新服务模式。最终就是要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实现政府管理、城市资源配置、文化创意产业、商贸服务业、金融、物流等一体化运营服务,并通过融合创新驱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经济的融合发展。

注释:

①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前苏联经济学家及统计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1892-1941)用大量经验统计数据检验了长周期的设想,从而使之成为了一种比较系统的周期理论。该理论主要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存在着45~60年的长期波动。这种长期波动被人们称为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

②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部八部委于2014年8月27日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③2014年上半年,杭州智慧城市建设课题组开展了“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战略研究”项目,课题组广泛收集梳理了中国工程院和国内相关城市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资料,先后深入高新区(滨江)、上城、江干、拱墅等代表性城区座谈,走访杭州滨江物联网产业园、东部软件园、北部软件园等相关园区,阿里巴巴、华三通信、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重点企业以及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浙江省杭电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等研究单位,并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进行交流。课题组多次召开会议研讨交流。

[1]王国平.城市怎么办(全十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

[2]王国平.以智慧城市经济为载体,推动杭州智慧城市建设,2014,3.

[3]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管理工程学报,2012(4).

[4]吴标兵,林承亮,许为民.智慧城市发展模式:一个综合逻辑架构.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5).

[5]毛光烈.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全面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宁波经济,2010(1).

[6]冯茂岩,蒋兰芝.浅谈“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发展——以南京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0(9).

[7]傅白水.智慧经济引领浙江决胜未来[J].政策瞭望,2014(7).

猜你喜欢

杭州智慧建设
杭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