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特质及其教学策略

2015-03-19白俊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歌谣少数民族

白俊奎

(重庆工商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 400067)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特质及其教学策略

白俊奎

(重庆工商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 400067)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理应包含各民族古代文学,而现行古代文学课程中少数民族文学分量较轻,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多数古代文学史及其作品选教材亟需补充和完善相关内容。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民间文学;地位;现状;对策

收稿日期:2015-01-07 2015-03-04

作者简介:白俊奎(1969-),男,土家族,重庆市人,博士,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民俗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碑刻语言文字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008-6390(2015)03-0132-03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13年访问学者专业项目(FX2013121)

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应包含各少数民族文学(多以民间文学面目出现),但目前很多高校对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重视不够,更谈不上对少数民族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视了。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很多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古代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以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存在。对各少数民族文献资料的学习与研究,有许多工作需要下大力来做。马学良先生曾有评说:“系统地把民间文学编纂成集的当推胡适《白话文学史》,他收集的范围包括旧文学中那些明白清楚近于说话的作品,他认为‘白话’有三个意思,一是戏台上说白的‘白’,就是说得出、听得懂的话;二是清白的‘白’,就是不加粉饰的话;三是明白的‘白’,就是明白晓畅的话。……他除了在传统文学中按这三条标准选材外,其后发现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收集的歌谣,胡先生喜不自胜地又根据这些新材料把他的文学史做彻底修改,他说‘近十年内,自从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发起收集歌谣以来,出版歌谣至少在一万首以上。常惠、白启明、钟敬文、顾颉刚、董作宾……诸先生在这方面的努力不可磨灭,这些歌谣使我知道真正的平民文学是个什么样子。’”[1]马先生把胡适说的三条定论为“这正是民间文学的本色”,认为平民文学的价值值得重视。笔者非常赞成,古代少数民族文学和民间文学以民众的语言、题材、艺术样式表现民众的生活,反映民众的愿望,展示民众的审美追求,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目前国内大学轻视古代少数民族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现象应该引起重视,通行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材编写问题较多,必须加以改进。

原始社会时期的民族文学百花争艳,北方地区古歌谣有劳动歌、生活歌、萨满祭祀歌等,如西北地区古歌谣《敕勒歌》等作品传诵至今,风格质朴爽朗。中国西北地区古代文献中保存了很多优美的古歌谣,值得深入调查、挖掘与研究;西南地区古歌谣有劳动歌、咒语、祭祀歌、民族迁移歌等。如果以国际音标等把民族文学特色体现出来,非常有意思,如用苗语记录的苗族古歌。在燕宝版苗族古歌中,燕宝将祖先居住地——宽阔的水边平地译为“海边边”,应为受苗族由江淮西迁而来的影响所致,其苗文对译让人看到少数民族文学的原始本真和妙趣:Naib hxet eb zenx dlangl;Bob Jex hsangb gid nangl……[2](对译:爹妈住水齐地方山九千东方),词汇质朴、通俗,语序上与汉语不同,夸张、想象等手法彰显出民族文学的卓异美。

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神话异彩纷呈,中国北方、华南、中东南和西北地区神话、劳动歌、祭祀歌很传神,创世神话主要包括解释自然现象、征服自然及反映远古社会生活的神话。在史诗方面:北方地区史诗《勇士谷诺干》《阿拉坦噶乐布尔特》《满斗莫日根》《香叟莫日根》《安徒莫日根》等有鲜明的北方民族特点,如“《满斗莫日根》伊玛堪作为夹叙夹唱寓教于说唱的文学样式,唱腔粗犷优美,唱词合辙押韵,讲究押头韵,铺陈渲染,极尽刻画之能事,大多数伊玛堪作品讲述氏族或部落间的战争,作品男主人公一般都是精通法术武艺高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莫日根氏族首领,作品女主人公或是莫日根的妻子,或是莫日根的姐妹,她们在英雄危难时变作威力巨大的神鹰上天入地帮助他击败敌人,取得胜利,作品内容有浓厚的母系社会色彩”[3]。又如中国西北地区史诗《乌古斯传》《英雄托斯提克》《阿勒帕米西》的题材和艺术值得进一步挖掘。西南地区的史诗颇有研究价值,如《查姆》《梅葛》《勒俄特依》《西岗里》《崇班图》等颇具地区特色,展现了民族文学状貌。中国古代华南地区史诗《布洛陀》《赛胡细妹造人烟》《开天立地》《侗族祖先哪里来》《特康射太阳》。中东南地区史诗如《苗族古歌》《密洛陀》《盘瓠王歌》等在思想和艺术上卓有建树,应当选入《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等教材中。

奴隶社会时期民族文学颇有建树,少数民族文学有多学科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中国西北地区(生活歌,仪式歌,格言诗)、西南地区(生活歌,劳动歌,仪式歌,谚语,《白狼王歌》)、华南地区(生活歌,劳动歌,情歌如《越人歌》)等都是这样。《白狼王歌》的《远夷乐德歌》《远夷慕活歌》《远夷怀德歌》在民族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也展示出独特研究价值。“依据中古时代的西夏语试解《白狼歌》不失为探求通解白狼语的一种新尝试。通过对译说明西夏语尚更多地保存着今天业已消失或无文献传世的西南少数民族所曾使用的语言。以西夏语试释‘白狼语’或有助于最终解读这种令人扑朔迷离的语言。”《白狼王歌》的内涵丰繁复杂,民族学若能与民族文学结合起来研究,必将催生万紫千红的学术奇葩。[4]在民间长诗方面,北方地区有英雄史诗《江格尔》《格斯尔可汗》《智能王子喜热图》《尼山萨满传》等,具有北方民族文学的质朴、苍凉、刚健、硬朗、雄浑、豪迈、奔放、高古等特点;西北地区民间长诗有《玛纳斯》《安哥南霍》《艾尔托什吐克》等,带有西域文学的独特风味;西南地区民间长诗有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妈妈的女儿》《我的幺表妹》《逃婚调》《重逢调》等,具有山地民族的粗犷、乐观、开拓进取、热烈似火、质朴无华、真挚动人的特点;华南地区民间长诗有《厘俸》《莫一大王》《十二层天·十二层海》《天府侗迁徙歌》等,体现了南方民族文学艺术夸张、浪漫、劲健、爱憎分明、同仇敌忾等特点。在民间传说方面,北方、西北、西南、华南地区的人物、史事、风物、习俗传说各具特色。在民间故事方面,北方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的幻想故事、生活故事、动植物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等引人入胜。在书面文学方面,藏族敦煌藏文写卷、《巴协》、碑铭散文、尸语故事等价值连城。彝族书面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品有《指路经》《送魂曲》《六祖分支》《宇宙人文论》等,其卓越的民族文化内核让人体会到民族文化的优异。南诏白族书面文学、纳西族东巴经文学《黑白争战》《鲁班鲁饶》等少数民族宗教文学也让人耳目一新。

少数民族在封建社会时期创造了丰富灿烂、民族色彩浓厚的民间文学,如歌谣,长诗、传说、故事、说唱文学、戏剧文学、诗歌、小说、历史·宗教文学、散文·文艺理论等,数量和质量均相当可观。这一时期的民间长诗同样别出心裁,如北方地区民间长诗《孤儿传》《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成主传》《开山的钥匙》等想象丰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古代民间长诗《尧熬尔来自西州哈卓》《迁徙歌》《艾里甫赛乃姆》《黄黛琛》《季别克姑娘》《英雄塔尔根》《祁家延西》等展现了西域民族文学的独特风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长诗《阿诗玛》《出门调》《不愿出嫁的姑娘》《凯诺和凯刚》《锦鸡》《在不幸的擦瓦绒》等荡气回肠;华南地区民间长诗《六月六》《嘹歌》《诘俄伢》《传扬歌》《娥并与桑洛》《娘梅歌》《唱英台》《金银王歌》《何东与何西》等展示了民族文学独特的抒情达意方式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思考,其文化内涵、精神传统与艺术特质令人目不暇接;中南和东南地区的民间长诗《娘阿莎》《娥娇与金丹》《桑妹与西郎》《告刚》《安屯设堡歌》《娓声和银根》等让人大开眼界。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民间传说题材主要有人物、史实、风物、习俗、幻想、动植物、机智人物、笑话、寓言等,浩如烟海。在中国古代说唱文学方面,北方地区好来宝、子弟书以及西北地区《十二木卡姆》《舞蹈歌》《大本曲》等很有特色;华南地区壮族和侗族说唱则对民族文化与文学进行有效传播;中东南地区的议榔词、理词、石牌话、说亲词、彩话等是独特民族文化的载体。在戏剧文学方面,北方蒙古族戏剧家杨景贤、女真石君宝、李直夫,西北地区《弥勒会见记》,西南地区门巴族、藏族、白族、土家族等,华南地区傩戏,傣族、侗族、壮族戏剧文学很有特色。在诗歌领域,满族和蒙古族民间歌诗引人注目,维吾尔、哈萨克、回族诗人作品令人叹为观止,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土家族等民族作品很有山地气息,壮族、布依族等民族作品色彩斑斓。在小说领域,北方地区有《儿女英雄传》《乌巴什·洪台吉》《萤窗异草》《夜谭随录》《春香传》《沈清传》,西北地区有《先知传》《集萃园》,西南地区有《猴鸟故事》《勋努达美》《郑宛达瓦》等,均十分耐读。在历史宗教文学方面,北方地区有《蒙古秘史》,西北、西南、华南等地历史文学、传记文学、宗教文学、碑铭文学是古代文学奇葩。藏族、彝族等民族文学颇有文艺理论建树,华南地区散文和文艺理论则颇有创新价值。

封建社会时代中国北方地区古歌谣、劳动歌、生活歌、萨满祭歌是不同题材的精品。西北地区古歌谣《敕勒歌》、突厥文和回鹘文献中的古歌谣《自然风光歌》《节日歌》《狩猎歌》等是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等题材的宝库。北方地区古歌谣有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劳动歌为例,蒙古族《昂根仓》反映了早期蒙古族祈求狩猎丰收的愿望,鄂伦春族《我从小生活在兴安岭》《喜欢》《高高兴兴的兴安岭》等表现了人们对狩猎生活的态度,达斡尔族、赫哲族渔猎古歌《打猎人的歌》《打雁歌》《捕貂歌》《富饶的大河》等表现了他们早期的狩猎生活和心态。鄂温克族《黄羊歌》以老黄羊和小黄羊对话的方式反映了猎人与动物的关系,表现了牲畜与人类是同类、应该和平友好相处、不应该杀害动物的思想,这种生态平衡思想让人们对过度狩猎进行反思,有积极意义。西南地区古歌谣,如劳动歌,独龙族劳动歌对砍树烧山、开荒耕地种庄稼等日常劳动生活进行唱颂,彝族《种荞歌》《撵山歌》反映彝族古代原始耕种方式、《盖房歌》反映早期彝族先民从巢居、穴居走向房屋居住的情况,哈尼族《生产调》反映原始农耕情况,从文学艺术角度展示了梯田文化的原始古朴与劳动群众独特的粗犷刚健精神,体现出哈尼族社会文化传统及其变迁规律。又如中国西南地区的《白族调》,作为古老农耕调反映了原始社会农业生产的情况,“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是民众记录历史、传承经验、抒发情感、传情达意、 展现自我的手段和窗口,在白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对白族调的社会功能及其变迁进行考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少数民族民歌与民众生活间水乳交融的关系,为少数民族民歌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除此之外,我们还可领略到“山花体”诗歌格律(遵循 “三七一五”特点,由三个七字句和一个五字句构成一节歌词,每首短歌一般分为上下两阕,上阕第一句可变成三个字的“韵头 ” 起韵,“三七七五,七七七五” 或“七七七五,七七七五”格式)[5]的妙处。纳西族《犁牛歌》语言简朴,模拟牛叫声和吆喝牛耕的声音,其天真大胆、质朴无华、开朗刚健、音乐美感等都表露无遗,体现了维西地区古老吆喝调的奇异美。独龙族狩猎歌反映了原始社会狩猎、男女分工、氏族公社财产关系与分配情况。纳西族《打猎歌》让人们体会到原始社会纳西族先民集体围猎的情况,怒族《龙潭》反映了怒江怒族先民从狩猎转向农耕生产的情况,基诺族《生活歌》反映了基诺族婚姻习俗、生产劳动、祭祀活动等,对刀耕火种的描绘栩栩如生,在社会生活题材和艺术形象等方面有其卓异的民族特质。

古代少数民族文学在艺术形式上五彩缤纷,有相当强的可重读性,大经典、小经典、时代经典、文本经典、作家经典(最广大的群众是创作主体,在集思广益上远远超过单一的个体作家所能做出的贡献与创造)、作品经典、公开经典与公认经典、雅言经典、俗语经典、个人经典、公共经典、口头经典、书面经典、古代经典与当代经典并存。[6]我们必须加紧对少数民族古代文学的筛选、整理、价值阐释和追认,将其充实到中华民族文学大板块中,使得中国古代文学的园地里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无论是在内容、题材、精神气质,还是在形式、风格、审美态度等方面,均呈现出各自独特的民族风貌,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也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理应包含古代少数民族文学,并以时代、地区、体裁和题材等为经纬,在选择流派、作家与作品时对数量和质量进行综合平衡,编撰和修订相关教材和作品选。在教学模式上,要把专题教学、体裁教学、比较教学相结合,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重视教学的情趣性,做诗词意境的点拨者和阐释者、研究性学习的倡导者、陶冶性情的鼓吹者;注重教学内容的当代性,古为今用[7],使全体学生获得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学的积极动力。把以教师为主导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法与讨论式教学法、讲读与示范式教学法、兴趣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还原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法研究与再创作式教学法、自学指导式教学法、鉴赏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自我教育式教学法相结合,注重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的研究与运用。[8]实现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教

学与研究的综合改革与创新,尽可能完整实现其全部功能与价值。国内的大学、研究机构都应当把《中国文学经典赏析》和《国学经典导读》开辟为新的教学与研究领域,让古典文学充斥人们的身心,让国学经典进入社区,让传统文化陶冶人们情操,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学良,梁庭望,张公瑾.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5.

[2]曾端波.苗族古歌中的苗族祖居地与民族迁徙[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0(2):1-9.

[3]王威.伊玛堪——破译赫哲族古老文化的密码——以葛德胜说唱的《满斗莫日根》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民族学与人类学,2013(4):151-154.

[4]黄振华.白狼王远夷乐德歌新解[J].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3):10-16.

[5]董秀团.歌唱与生活:大理剑川白族调的社会功能及其变迁[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25(8):44-51.

[6]吴承学,沙红兵.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4-23.

[7]谢遂联.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2(11):264-266.

[8]王洪泉.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8):99-100.

[责任编辑文川]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歌谣少数民族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问题意识”探究一一以《诗经》为例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春天的歌谣》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读歌谣画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