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飞个性 让课堂灵动起来

2015-03-19福建省建阳市桥南小学郑爱萍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5期
关键词:灵性语文课程心灵

福建省建阳市桥南小学 郑爱萍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已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学生作为一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各不相同,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彰显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情思,发展儿童的心灵,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让个性在语文田园滋长。

一、平等对话,流淌人性

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彩,前提就是教师要给予学生真诚的人文关怀,抛开功利心,怀揣一颗平常心,主动与学生融为一体,甘做“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对话。让学生沉浸于和谐的氛围中,沐浴人性的光辉里。在这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的状态下,学生才能完全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

(一)师生对话,情趣交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以文本为中介进行平等的精神交流,教师要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和学生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彼此敞开心扉,相互倾吐,相互接纳,让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如一年级语文课渐进尾声,一位教师出示一组量词训练题:“一( )蚂蚁,一( )甲虫。学生应答如流,标准答案“一只、一条”已被锁定,突然,一个男孩站起来说:“一位蚂蚁,一名甲虫”闻听此言,孩子们哄堂大笑。年轻的教师轻抚他的面颊:“好孩子,能说说理由吗?”男孩充满自信地反驳道:“‘熊先生’ ‘狼外婆’,动画片上不都这么说吗?”“没错!”这位年轻的老师带头为小男孩鼓掌,“诗人也这么说。”接着,她神采飞扬地背了香港女诗人西西写的有趣的诗《可不可以》……可不可以说:“一朵雨伞/一束雪花/一瓶银河/一葫芦宇宙/……”孩子们听了都笑了,这种对话,是人格平等的心灵交融,是相互信赖基础上的心智启迪,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技艺切磋。师生对话情趣交融,充满人性的魅力。

(二)生本对话,情感交流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丰富的内涵,让学生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同命运、共呼吸,从而促进了生成,张扬了个性。

(三)生生参与,开启智慧

萧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课堂有限的时间成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积极讨论的无限空间,在平等和谐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个性得以张扬,智慧得以开启,灵感得以闪现。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不断体现自我价值。

如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提出:“渑池之会秦中和赵国谁赢了?”很多学生不假思索地答道:“打成平手了。” “真的吗?”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互动中,不断拓展思难空间,最后达成共识“赵王赢了。”因为“从乐器来比较,赵王鼓的‘瑟’是乐器,秦王击的‘缶’是瓦罐。” “从人物级别讲是秦王亲自让赵王鼓瑟,而赵王没有出面,只是大臣蔺相旭迫使秦王击缶的。” “从国力讲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强弱相差悬殊,打成平手即是弱者赢。”更有甚者说:“从地点看秦国是主场,赵国是客场,一般讲客场保平即是胜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流动跳跃,潜在着智慧和灵气。

二、开放课堂,放飞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说明要让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应把我们的教学开放,把课堂还给学生,拓宽学生参与渠道,鼓励学生敢于批判,敢于挑战,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放飞灵性,从而发展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鼓励学生敢于说“不”,亮出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要敢于说“不”,敢于对同伴说“不”,对教材说“不”,对教师说“不”,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在学习中不断摆脱束缚,挑战权威,超越结果,完善过程,亮出自我。

(二)灵活调整教学预设,促进生成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是带着知识、经验、思考、灵感走进课堂的。教师若过分强调预设,把自己当成“主角”,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就会使生命的灵性淹没在灌输里。因此,面对新生发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要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敏锐地把握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的”“学情”及时转化为随机生成的教学环节,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涌动着生命的灵性,生成一种动态的美。

(三)创造性地开发资源,丰富实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应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语文教学格局,构建大语文教学观,联系社会、自然、生活,尽量多给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学习。。

三、人文评价,张扬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不应过分强调甑别和选拔功能,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更多地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所知所能的平台和机会,运用延时性评价、动态性评价、自主性评价,让学生充分地亮出自我,张扬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自由地成长空间。

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处处流淌着人性,而且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放飞了孩子的灵性时,语文的个性化学习就达到了最高境界,最终实现了语言的工具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也就真正成为发展儿童心灵的摇篮。

猜你喜欢

灵性语文课程心灵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灵性”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