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语感培养方法之我见
2015-03-19广西博白县博白镇二区中心小学曹丽萍
广西博白县博白镇二区中心小学 曹丽萍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至于文字训练、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步汀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基本能力形成的起始阶段,训练学生的语感对今后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用的时间最多,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小学生语感的培养问题,肤浅地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及做法。
一、在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只有帮助学生在充分朗读中激起对作品的鲜明的内心视像,才能使学生受感染。只有对作品感受得深刻,表达出来的感悟才会真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语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同时还规定了各年级朗读教学的阶段目标和连续目标。因此,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朗读教学训练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低年级要加强词句的常规训练;中年级要加强节奏、停顿、语调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词意、句情,用不同的语气能够初步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高年级要注重在精读处强化训练,在品评中入境动情,理解词句,体会感悟,积累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朗读形式的合理性与多样性。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完美的偶像,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教学低年级语文《雨点》时,学生在读到“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一句时,我提出了这样的思考题:“小朋友们,雨点落进池塘里,为什么说它在睡觉?你觉得小雨点在池塘里睡得舒服吗?当时的心情怎样?”让学生结合书中插图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想象。然后,引导学生将这种愉悦与舒适的感觉通过读句子表达出来。教师适时加以示范朗读,于是,学生在大脑里将小池塘里水面的平静和自己睡在席梦思大床上的舒适变为“内心视像”,朗读起来韵味十足。全文学完后,课文的内容一幕一幕像放电影一样的脑中闪现,形成一幅汇声、色、形于一体的生活画面,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体会和感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感悟,诱发了学生的语感。
二、在启发学生想象、联想中激发语感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作品的语言用得准确、传神,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要使这些文章充分体现其内涵,使学生充分领会其中意境,提高语言感受力,只有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品词赏句,启发想象。
俗话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如与亲。”语感与想象是紧密联系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重点,诱导入境,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进行感受语言,激发语感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
在小学语文第二册《雨点》一课的教学中,我在学生充分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了雨点落在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后,出示雨点落在其他不同地方的图片,启发学生想象:雨点在这些地方又会开心地干些什么?进而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练习说话,孩子们的兴趣被极度激发起来,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许多美妙的语句,口语能力得到了锻炼,语感于无形中得到了提高。接着又让孩子们欣赏一首关于雨点的小诗,使其进一步感受雨点的美妙,学生的心灵得到又一次美的洗涤。就这样,通过咬文嚼字引起学生的联想,使他们的认识得到升华,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悟产生共鸣。
三、在引导比较推敲中训练语感
运用比较是训练小学生语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增、删、换”用得最为普遍。如《梅兰芳学艺》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这一层意思,我设计了这句话:“经过练习,梅兰芳成了京剧大师。”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与原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这里的“终于、世界闻名”等几个词不但不能删,而且朗读时还要读重音,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梅兰芳为学艺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也正因为梅兰芳长期刻苦练习,才取得今日辉煌的成就,从而激发学生为了学业刻苦努力的决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语感训练途径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语感培养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按计划有层次地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加强规范性训练,相信练习多了、熟了,敏捷的语感也就自然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