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府学文庙等儒家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2015-03-19沈建钢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州府文庙儒家文化

沈建钢

(常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江苏 常州 2130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2013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时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一、常州府学文庙的基本情况

府学文庙是古代常州地区最高的官办教育机构。府学是古代府级行政机构培养人才的学校。文庙(又称先圣庙、孔庙、夫子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地方。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中国保存至今最早、规模最大的文庙,当属修建于公元前478年的曲阜孔庙,这是鲁哀公在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将曲阜的孔子故居三间辟为收藏他生前的衣冠琴车书等的场所,并派兵卒守护,一年四节予以祭祀。公元前195年12月汉高祖刘邦亲自祭祀孔子,开创了帝王祭孔的先河。到汉武帝采纳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儒家学说成为显学,在中国古代社会开始居于正统地位,于是祭孔活动也倍受统治者的重视,成为国家不可缺少的常典,扩建孔庙之风随之兴起。唐贞观四年(630年),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各地。这些孔庙,除作为国庙的曲阜孔庙、北京孔庙等四座孔庙外,文庙就与各地府学、县学合而为一,具有学庙性质,是以办学为宗旨的将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与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庙”宇相结合的国家行政教育场所和祭孔场所。它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重在“学”字。最多时,全国各地的孔庙有2 000多所,每一州、府、县治所在地都有孔庙或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我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它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至今各地留存的孔庙大多都是省、市乃至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的继续是各地的中小学校,有的则成了地方博物馆,有的则开放为旅游观光点和祭祀活动场所。

常州文庙,始建年代不详,但至少在唐肃宗至德年间(766—768)李栖筠创办州学前就有。据宋《咸淳毗陵志》记载:“学,在州治西南百步许。唐以前无所考。自李栖筠为州刺史始大兴起……按旧经先圣庙在荆溪馆南,夹河对峙,毁于五季。迨国朝太平兴国四年,石守雄更卜州治西南。景祐三年旨许立学,即庙建焉。”自李栖筠开办州学起,左学右庙的形式就已形成。据史料记载,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府学文庙重建于州治西南(今常州市区西横街28号,常州市第二中学内),以后随着常州科举考试成绩的不断提升,常州的府学文庙也在各次战乱后不断地修缮翻新扩建。常州历代的地方官都把府学文庙的修缮扩建作为地方的一件重要大事,并留下了如宋·王安国的《常州府州学记》,宋·程俱的《常州州学奖谕敕碑》,元·方逢辰的《常州路重修儒学记》,明·杨士奇的《常州府庙学重修记》,清·庄存与的《重修常府学庙记》等碑记,详细记录了历代常州府学文庙的修缮扩建、规模、资金来源等。王安国在《常州府州学记》中盛赞常州府学为“东南绝伟之观”;程俱在《常州州学奖谕敕碑》中记载了宋大观三年常州府独中进士53人、徽宗赐“进贤”碑的科第盛况;杨士奇在《常州府庙学重修记》中写道,“常有学数百年中,历兵燹,屡毁屡复……庙自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棂星门;学自明伦堂、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及宾客之位,会馔之,至于庖廪,靡不具完”。至清道光年间,常州府学已是建筑众多、规模空前、影响较大的一府八县最高学府。据了解,在全国已知的22座文庙中,除山东曲阜孔庙、江西萍乡文庙外,其他文庙的始建年代均晚于常州。作为一府八县最高学府,为儒风雅韵浸润,受孔孟之道熏陶,常州府学文庙成为江南学子求学问道、修身养性之所在,故有“千年府学,五朝文庙”“读书圣地”之盛誉。

府学文庙是一府的“首善之区”,是先贤先圣祭祀之地,是本地区文化与精神道德的中心。是礼仪教化的殿堂,主要负有教书育人、尊经藏书、引领本地教育、组织召集考试等功能。据有关资料初步统计,自隋唐开科取士后,常州府共出进士2 920名,其中状元15名,榜眼8名,探花11名,传胪6名,另有博学鸿词5名。涌现了文武全才抗倭名将唐荆川、忧国名士东林党人孙慎行、改良先驱经学大师庄存与、诗学史名家赵翼、著名学者洪亮吉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对常州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常州传承儒家思想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常州府学现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常州现还存有县学文庙遗址。县学,原为晋陵、武进县学,又称县文庙,宋咸淳元年(1265年),由时任常州太守家铉翁在法济禅院旧基创建。明代隆庆六年(1572年),晋陵并入武进,这里改称武进县学。清雍正四年(1762年),清朝实行大县分治,武进划出东南境(原晋陵县范围)设阳湖县,这里又成为武进、阳湖两县县学。县学采取左学右庙形制,即左为县学,右为文庙。宋以后县学多次修建或扩建,清咸丰年遭兵燹,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县学前有棂星门、县学泉、金水桥;大成殿两边建有厢房,供奉先贤。数百年间,县学屡修屡建。县学的课程与府学相同。抗日战争时期,县学遭到严重破坏。汪伪时期,文庙空地上建起了公共体育场,后来改为恺乐中学操场。1956年常州市政府择址在此建工人文化宫。

二、府学文庙等儒家文化在常州的保护传承

常州府学文庙在一千多年间屡毁屡建,始终是常州庙学合一的儒学圣地,是常州教化育人、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基地。千年府学奠定了常州千年文脉,成就了常州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的辉煌成就,是常州千载读书地的有形载体。但科举考试取消后,府学文庙失去了其相应的功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常州知府许星壁与士绅恽祖祈等人,发起创设“常州府学堂”,择定于常州府城东门内玉梅桥畔护国寺旧址兴建,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成,定名“常州府中学堂”(后曾改用“江苏省立常州中学”等名),即今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府学文庙则呈现出祭事已废、典司久虚、倾圮颓败、榛莽秽芜的景象。1924年,一批留日归来的常州籍社会贤达筚路蓝缕,奔走呼号,多方筹措资金,在几近倾废坍圯的常州府学原址上创办了“私立常州初级中学”(后更名为“私立常州中学”),1952年更名为常州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市二中)。

府学文庙现存格局为清光绪二年重建。目前,“左学”部分为武警常州支队驻地,“右庙”部分为市二中所在地,现主体建筑均为20世纪90年代初保护性复建。存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均在中轴线上。保存有吴宗达书《分置学田碑》、庄存与撰书《重修常州府学庙记》及白昂、薛敷政等明清名家书碑10块,清代古匾8块。

多年来,常州市教育局、市二中历任校领导高度重视对府学文庙的保护、传承、研究、利用。20世纪90年代初,市二中对原有的遗存建筑进行原址翻建时,在常州市文管会的指导下制订复建方案,其外形结构仿照文庙建筑外形,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基本保持原来风格。同时根据历史记载,还修缮了门楼、古碑廊、荣赐亭、进贤坊、荆川亭、瓯北亭、私立常州中学古井、千句文碑等遗存遗迹,新建孔子圣迹图等人文景观,让学生与府学文化零距离接触,使之沉浸在府学文化的熏陶滋养之中。

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征集、保存了一批展现府学文庙文化的碑石、匾额等文物史料。学校还充分利用府学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编辑《常州府学史话》《修身励志古训三百句》《人文二中》《常州府学历代文选注译》《宋词鉴赏题解》等校本课程。学校还组织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的各种活动:高一新生开展进学礼(开学典礼)活动,拜孔子、敬师长、尊父母、亲同学;高二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如论语、三国、红楼梦等话剧,每年在校文化艺术节演出;学校还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汉赋、唐诗、宋词等,穿传统服装,奏古筝等传统乐曲。学校还组织开展成人礼仪式,培养学生诚信、忠孝、责任等公民意识;每年8月利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人文之旅寻根游,去曲阜孔庙感受儒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市二中文在楼上“博学以穷理,约礼以修身”的对联、明伦堂上“德高学富师严道尊爱满天下,源清流洁风和气正泽被古今”的对联格外醒目,唐荆川、赵翼塑像与学生日夜相伴,人们走进校园,就会深深感受到府学文化的浓浓氛围。市二中将儒家文化与现代科学有机融合,形成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其学生文史素养泽厚,赢得了社会声誉。市二中还加入了全国孔子文化协作校联盟,这些联盟学校都是在原文庙基础上修建的,共有14所学校,包括北京国子监中学、台湾明伦高级中学等等。常州市委书记阎立对历史文化的教育传承也十分重视,曾专门视察市二中,肯定了学校对府学文庙等儒家文化保护传承的做法,鼓励他们为进一步办好教育、办出百年名校特色而努力。

为进一步保护千年府学深厚的人文积淀,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2013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市二中建设“江苏省中学府学文化课程基地”,投资600万元,将学校的文在楼改建成府学文化长廊、府学名人馆和府学讲堂,目前项目规划和效果图已经完成,2015年初破土动工,2016年将基本建成。

县学文庙的文化内涵在常州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在其旧址上修建的常州市工人文化宫,现还保留着文庙大成殿、金水桥、县学泉。从开办工人夜校到成立常州市工人业余科技学校,对职工进行素质和技能培训,近60年来一直没有中断。文庙大成殿也成为全市道德讲堂总堂和戏曲会馆,经常开展全市市民道德诚信教育活动,在道德讲堂总堂第100期纪念活动时,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专门发来贺词:“常州道德讲堂总堂百期大吉!望再接再厉,继续发挥带动引领作用。”至2015年1月,总堂共累计举办了178期道德讲堂活动,受众达30 000多人次。戏曲会馆每周举行4~5场各类戏曲曲目演出,长年免费对外开放,累计开放1 800多场,受众达130 000多人次,形成了良好的自娱自乐、交流技术的艺术氛围,是戏曲迷享受国粹文化的好场所。文庙大成殿目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进一步保护传承府学文庙等儒家文化的路径选择

府学文庙作为常州千载读书地的有形载体,是展现常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最好场所。笔者认为,利用府学文庙场地,弘扬府学文化,是对文物古迹的有效保护和利用。私立常州中学在府学文庙的旧址上兴建,也是对府学文庙的有效保护。我们在对市二中内府学文庙的实地考察过程中,感觉到,近百年来,市二中在对府学文庙的保护与传承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有了很明显的成效。但是从府学文化更好地发挥作用和学校发展的角度看,目前存在着三个不相适应。

一是市二中的发展空间狭小,与其作为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学基地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市二中作为一个承载千年文脉的教学基地,文化底蕴深厚,教学特色鲜明,教育成果斐然,目前该校为全日制高中,共有27个班级,2 100多名学生在读,2012—2013年度为省级文明单位。但其进一步的发展却受空间狭窄的限制。目前市二中占地面积为53亩,除府学主体建筑外,还建有一个中学必须有的图文信息楼、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运动场等,由于其场地狭窄、拥挤,省四星级高中生均占地面积不达标。这些不但与历史上府学文庙的规模不相称,更远远落后于目前同类学校的办学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市二中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着其作为常州优质教育资源优势的发挥。

二是府学文庙作为常州千载读书地的有形载体,其现有文史遗存与其厚重历史地位不相适应。现在市二中的府学文化缺乏系统性展示,呈现碎片化。近百年来,虽然学校对文物的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分散的布局无法让常州深厚的府学文庙文化充分地展示出来,目前大成门一楼有孔子半身雕像,并有府学简介和部分历史名人简介,二楼为校史陈列馆。大成殿为行政办公楼,明伦堂为教师办公室,尊经阁为教室。学校内真正具有府学文庙文化内涵的建筑不多,可供展示的资料、实物较少,文物、珍宝不多,展现常州千年文脉、儒家传统文化内容和氛围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府学文庙在常州名城保护中的相应作用和地位。

三是府学文庙等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社会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府学文庙的文化资源,目前只是在二中师生中发挥效用,在学校之间的利用比较少,更谈不上在校园围墙以外的市民了,这样就制约了市民、游客对府学文庙文化的参观游览和品味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到曲阜市孔子研究院和专家学者座谈时曾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激发了市民对本地儒家文化的参观和探究兴趣。

常州府学文庙是常州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常州名城保护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府学文庙修缮开放将为常州市增加一处传承弘扬儒家文化活动场所,对展现常州千载读书地深厚内涵,彰显常州市历史文化渊源和文化发展脉络意义重大。为此,笔者建议:

(1)满足需求,适度开放。要在现有基本格局不作大的改变的情况下,满足社会需求,有条件地向社会开放。一要对大成门进行内部陈设改造,迁移校史陈列馆,大幅增加儒家文化内容和与府学文庙、千年文脉相关的文化元素。二要完成好文在楼的改建工作,在楼内建成府学文化长廊、府学名人馆和府学讲堂。三要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将大成门、文在楼、古碑廊、荣赐亭、进贤坊等场所有条件地向社会开放,以满足市民对府学文化了解的要求。四要建立学生志愿者队伍,为市民游客提供服务管理。团队可实行预约制或登记制,学校向社会公布预约电话和联系人;市民可在双休日和寒暑假进校参观府学文庙文化展示区。为此,市教育局和市二中领导在座谈中均表示要发挥儒家文化资源更大的社会教育功能和作用,可以向社会开放,向市民和游客宣传展示。

(2)统一规划,优化布局。首先,要制订常州市府学文庙保护传承的总体规划,并将其纳入常州名城保护的总体规划之中。建议市教育局和市二中邀请规划、文保等相关部门以及市孔子思想研究会召开座谈会,共商调整布局、统一规划事宜,突出府学文庙作为常州名城保护的重要亮点,展示常州千载读书地的有形载体、教书育人的重要基地等功能,制订总体保护规划以及大成门、文在楼府学文化展示方案,以扎实有效的形式实施。同时,建立多元化投入资金的筹措机制,可以借鉴千年府学文庙历次修复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企业、社会团体、社会贤达等多种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多方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共同为常州府学文庙的保护传承出谋划策、出资出力,共同推进府学文庙的保护修复工作。使府学文庙成为常州市民了解府学文庙文化、了解常州千载读书地文脉、学习国学文化的重要场地。

(3)挖掘资源,丰富内涵。要广泛征集、整理、挖掘有关府学文庙以及常州千载读书地的资料、文物、实物、档案、图书等。常州府学文庙除规模较大、建筑众多外,其藏书亦甚多,除有常州府配购的官书外,还有皇帝钦赐图书,如宋高宗赐的六经、墨本、孝经等。根据《永乐府志》记载,府学文庙中的尊经阁,是常州府保存各类图书的重要场所,并兼有地方图书馆的功能,内藏各类书籍数千册,并有各种祭器、乐器若干。府学不但是教化育人的重要场所,也是地方官开展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要广泛征集与府学文庙有关的史料和实物,同时可通过现代音响视听图像等形式,充实展示府学文庙的历史遗存,充分显现常州府学文庙历史文化底蕴,更好地发挥其对儒家文化的展示、教育、博览功能。

(4)彰显特色,提升品牌。从北宋重建府学文庙算起,市二中传承了常州千年文脉;从“私立常州初级中学”算起,市二中也有了90多年建校历史。作为千年文脉所在、百年树人名校,市二中形成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但受地域面积限制,“精致型”学校影响和制约了二中的发展空间,不经意间淡化了千年文脉、百年名校的影响力。为此,我们认为,应结合全市教育资源布局调整,适时规划二中分校或扩大二中办学面积,以扩大二中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也为府学文庙的保护修缮腾出空间。一是可在市区合适的地方规划二中分校,适当缩小现行二中的办学规模;二是可对现行二中的周边空间进行整合扩充调整,扩大二中教学面积。与此同时,将府学文庙的有关场所腾出,作为展示常州府学文庙文化元素、市民们了解国学学习国学的专门场所。三是从提升学校品牌考虑,建议可以把市二中改名为“常州府学中学”或“常州文在中学”(现有“文在桥”“文在楼”,出自“大成基业,斯文在此”)。

(5)名城建设,新增亮点。目前,常州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国大运河常州段成功申遗;历史文化街区扩大了范围,正在保护修缮之中;常州方志馆、苏东坡纪念馆已经建成开馆,吕思勉故居也重新布展开馆,中山纪念堂、周有光图书馆、唐荆川纪念馆正在修缮布展之中,史良故居也有了保护修缮方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目标明确,政策到位,力度加大,成绩斐然。常州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文化布点中已有了东坡文化、状元文化、名人文化、水乡文化、宗教文化、运河文化、园林文化、工商文化、民俗文化等,建议再增加儒家文化的内容。可以把市二中的府学文庙纳入锁桥湾历史文化地段保护区范围。市规划、文化、旅游部门可以把市二中的府学文庙与市工人文化宫的县学、文庙大成殿等儒家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布点,作为常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新亮点,纳入宣传、挖掘保护、旅游范围,以助推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猜你喜欢

州府文庙儒家文化
从方志看明代广东地震的时期分布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从州府到乡村 这里走出过云南大学的首任校长辉煌之后的寂寥 云龙宝丰村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祭如在”与文庙祭祀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曹議金東征甘州回鶻史事證補——浙敦114號《肅州府主致沙州令公書狀》譯釋
文庙开笔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