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的困境与出路

2015-03-19贾金媛

长治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大学

杨 锐,贾金媛

(1.太原学院 文法系,山西 太原 030002,2.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运城 044000)

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系着整个中国教育的未来。在高等教育中,大学语文教学担负着我国人才的培养及其人文素养提升的重任。大学语文作为高校非中文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纷繁复杂的潮流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的心态普遍浮躁、急功近利,在这种背景下,大学语文正面临着尴尬的境遇,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语文所处的困境进行厘定并分析原因,旨在为突破大学语文困境寻求出路。

一、大学语文的困境

(一)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定位模糊

一门课程的学习首要是明确其课程性质。对大学语文课程做出准确定位,是研究与探讨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因为课程的定位不仅是课程内容的简要描述,也是课程价值和目标的本质揭示。大学语文因其隶属于语文这个大学科,本身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因其课程学科归属不明在高等教育中出现了种种误区,有的教师沿袭中学语文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大学语文俨然变成了“高四”语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有的大学紧追潮流,将大学语文定位为人文素质教育课,在这个宽泛的概念下,教学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有的以讲座代替教学,大学语文的教学流于形式;更有研究者从文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大学语文应该具有文学性和审美性的特点。出现这种种现象,实质上是对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认知不足,上级主管部门对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所致。

(二)大学语文地位边缘化

一是课程地位边缘化。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在各所高校除中文专业外都开设,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语文很重要。但因大学语文不如政治课和外语课有各自的魅力,因其需要长期的积累,不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备受冷落,其地位日益边缘化,很多高校将大学语文转为其他诸如公文写作的应用性课程,大学语文课名存实亡。这也导致了大学语文这门培养人文素质的课程被一压再压、一减再减,大学语文课程形同虚设,地位日益边缘化,其结果是导致一些学生语文素养欠缺、读写能力弱化。

二是大学语文教师地位边缘化。因其科目不是独立的学科,不能申报课题和精品课程,大学语文教师很难找到教学和科研的契合点,在科研和学术成果上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在现代大学非常强调科研成果的背景下,教授大学语文的教师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弱势群体,因而没有人真心愿意带这门课程,更少有人愿意毕其一生来研究这门课程,有的学校甚至让在读的硕士给本科生上大学语文课,教师力量的单薄直接影响到了这门课程的影响力和教学质量。

(三)学生学习目标功利化,忽视大学语文课程

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观念和心态越来越功利性。大学语文虽然不能对学生的就业带来直接的有益的影响,但是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后必然要与人交际,语文素养对于一个社会人的交际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终身影响,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素养的隐性功能认识不足,认为语文知识不会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政治和经济利益,只是一些空洞的附庸风雅的不切实际的东西,距离当下的现实生活很遥远,更多的学生更愿意将时间和金钱投入到一些实用性的学科,诸如计算机,会计等。当前重理轻文,重视专业课忽视大学语文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些思想观念导致大学生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成为其就业道路上的拦路虎。

(四)大学语文课程研究苍白,大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保障

大学语文因其不是独立学科,在教学中不受重视,大学语文的教学往往由文学院的教师兼任,没有独立的教研室,没有专门的教学团队,其申报课题及精品课程受阻,对大学语文的专门研究匮乏,而国家政策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挫伤了大学语文教师的研究热情。

大学语文教学并没有引起高校决策层的重视,没有制定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大学语文教师的研究和专业发展,也没有采取措施来激励大学语文教师的课程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师的科研情况,但是对于大学语文这门公共基础课,在没有专门的教师团队的背景下,想要针对这门课程做出研究真可谓是空中楼阁。

二、探寻走出大学语文困境的出路

(一)明确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定位,正确认识大学语文课程目标

学习一门课程前首要的是明确其课程性质和目标,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中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目前为止关于其课程性质和目标要求仍旧没有定论。“根据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的精神,我们提出了大学语文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以及课程目标,主要是:注重人文性,加强工具性,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1]

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构建,也关系到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大学语文的准确定位归根到底就是要明确其根本性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迄今为止,并没有关于大学语文的教学大纲,这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教学的随意性,同时也造成了大学语文当前教学的混乱状态。大学语文课程目标与语文的学科性质紧密相关,研究者往往在课程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大学语文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内容。面对大学语文尚未有明确定论的课程性质和定位这一困境,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方案,确立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要确保大学语文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加强工具性,达到人文性,做到工具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

(二)完善大学语文的教材建设

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是徐中玉和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九版)》,是我国“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教材编排重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构成与选文,教材的编写特色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是一本经典的大学语文教材,已被各本科院校认可。但是我国仍存在一些地方高职院校、大专院校,这样的教材并不适合此类学校和学生的使用,所以,亟需建设一个完整的大学语文教材系列,在教材的结构上追求立体化,教材的体系上追求系列化,教材内容上追求人文化,适应各种类型高校的需求,符合高校学生的发展要求。

(三)深化改革,革新教学方法和方式

大学语文的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讲要全面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大学语文课堂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可以以教材为载体,以时事为切入点,突破僵硬的课堂模式,进行演讲、辩论、进行调查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所有的活动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他们的思考与创新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运用能力,达到能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母语。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各门学科的联系性和融通性,将语文学科知识与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宗教及现代科学融汇在一起,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建构课程合作平台,培养专职的大学语文教师团队

面对大学语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科研苍白的处境,高校要勇于改制,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学校决策层要对大学语文的改革给予充分的重视,建立课程合作平台,培养一批专职的大学语文教师团队,同时加强对大学语文教师科研的支持和激励,鼓励大学语文教师关注科研,潜心研究,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高校要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准入门槛,设立高等语文教育的博士、硕士培养点,提升大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从根本上改善大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大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建立科学、规范的大学语文考核体系

诸多的原因,大学语文的考核有着很大的随意性,无论是综合性的考题还是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往往是翻书本抄答案,所谓的论文也是东拼西凑,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更谈不到有创新的观点。鉴于大学语文是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考核标准,提倡考核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搞“一刀切”。例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赏析诗词的同时,可依托对诗词的感悟谱曲吟唱;美术专业的学生能够依据作品内容,通过想象为作品插图再现情境,并能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评说。这样联系专业实际来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呈现的是学生的真实水平,也能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科学、规范的考核体系的建立,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学校应为大学语文的考核改革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总之,大学语文所面临的困境对其持续健康发展既是一个严峻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只有针对问题找准原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既要有主管部门政策上的支持,又应有学校决策层领导的重视,高校自身也要改变观念,重视大学语文的教学和科研,努力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才能从根本上走出“边缘化”的困境,在学科发展的道路上取得长足的进展,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1]程华平.如何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N].中国教育报,2007-8-22(8).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大学求学的遗憾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