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片上置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18例体会
2015-03-19孙伟佳
孙伟佳
河南息县中医院普外科 息县 464300
切口疝是发生于腹壁切口处的疝,占腹外疝的第三位。若腹部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其发病率10%,若切口哆开,发病率可达30%[1]。2012-02—2014-02间,我院共收治18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均给予补片上置修补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年龄44~76岁。经腹直肌切口疝8例、正中切口疝5例、旁正中切口疝3例、麦氏切口2例。切口感染者6例,切口哆开再次缝合者8例。根据中华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的切口疝分类标准[2]:中切口疝(疝环最大径3~5 cm)10例,大切口疝(疝环最大径6~10 cm)8例。并存心血管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4例。首次手术距切口疝发病时间:6个月5例,7~12个月6例,>12个月7例。
1.2 方法
1.2.1 材料 贝朗公司生产的15 cm×7.5 cm长方形补片。
1.2.2 术前准备 (1)按腹部手术常规准备,如禁饮食、留置胃管、导尿管等。(2)积极控制并存疾病,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3)对大量肠管及网膜长时间突出腹腔、腹腔容量减小、压力降低的患者。为让其术后适应腹内压升高,避免发生腹腔室间隙综合征,术前2~3周尽量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并用腹带绑扎。
1.2.3 手术方法 以腹直肌切口疝为例:(1)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保证腹壁肌肉充分松弛。(2)切除原切口皮肤瘢痕及皮下组织,切口两端应超过原切口瘢痕2~3 cm,并由无瘢痕处进入,以便打开腹腔(疝囊)时避开与之粘连的肠管。(3)移去切除的皮肤瘢痕及皮下组织,将疝囊与周围组织用电刀完全剥离,直至充分显露疝环及其周围的腹直肌前鞘。(4)小心打开疝囊,将与疝囊壁粘连的疝内容物分开后回纳入腹腔。(5)若疝环较小,可在疝囊颈处分别将疝环边缘处的腹膜及后鞘、腹直肌、前鞘游离出来。用2-O Prolene缝线分别将腹膜及后鞘、前鞘做间断缝合关闭腹腔(本组12例);若疝环较大,可直接用2-O Prolene缝线作间断水平褥式缝合,将疝环拉拢关闭腹腔(本组6例)。(6)距缝闭腹壁缝线一侧4 cm将长方形补片的一个长边用2-OProlene缝线间断缝合固定在腹直肌前鞘上。向对侧牵拉补片的另一个长边直至超过腹壁缝闭缝线处3.5 cm后,同法将其及补片的两个短边固定在腹直肌前鞘上。(7)剪去多余的皮肤瘢痕及皮下组织,严密止血,多孔引流管置于补片和皮下组织之间,另戳口引出固定,关闭切口。引流管接负压闭式引流装置。(8)术后应用抗生素3 d。连续72 h引流量<5 mL/d,可拔除引流管。
2 结果
本组1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20 min,引流管在72 h内拔除。术后住院时间9~12 d。未发生切口感染及补片排异反应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随访1~3 a,无复发病例,患者无不适感觉,疗效满意。
3 讨论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不但不能自愈,而且会逐渐扩大。由于疝内容物常与疝囊壁粘连形成难复性疝,故患者可出现腹部牵拉感,伴食欲减退、恶心、便秘、腹部隐痛等表现,常需佩用厚厚的腹带,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必须及时实施手术治疗,以重建生理性腹腔,恢复腹壁的呼吸运动功能和维持腹壁外形的完整[3]。近年来,随着人工合成生物材料的应用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对切口疝的修补及腹壁重建已无太多困难。应用人工合成生物材料修补各型切口疝获得满意效果并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4-5]。
应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修补的方法包括内置技术(即网片缝合于腹膜内)、上置技术(即网片置于腹直肌前鞘前方)和下置技术(即网片置于腹膜外腹直肌后鞘后方)。我们认为内置技术需价格昂贵的复合型补片和特殊的补片固定器械,补片的安放及固定均有一定困难;下置技术亦存在安放空间的游离和补片的安放及固定问题,而且一旦腹膜缝合处出现裂口,补片将直接接触腹腔内脏器,增加了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故尚不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我们采取补片上置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有以下主要优点:(1)只要麻醉效果好,大、中切口疝的疝环均可缝合拉拢在一起。(2)补片价格低廉、实用。(3)腹直肌前鞘与皮下组织间容易充分游离,便于补片的安放、拉紧和固定。操作相对简便,减轻了疝环缝合处的张力,可有效防止疝复发。
为进一步保证手术的成功,我们体会应注意以下几点:(1)手术时机的选择对切口疝修补成功与否至关重要[6]。对于切口无感染史者,可在切口愈合6个月行修补手术;有切口感染史者,最好是在切口愈合12个月以后修补,以免再次发生感染,导致切口疝复发。(2)术前积极控制并存疾病,术前、术后常规应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进行手术操作,尽量用电凝止血,减少线头等异物,防止术后感染。(4)手术时应切除疝表面原切口瘢痕组织,显露疝环,沿其边缘解剖出腹壁各层组织,松解疝囊下的粘连,尽量保护疝环边缘组织,以便重建生理性腹腔。(5)应根据疝环的大小对补片进行裁剪,补片的周边应超过腹壁缝闭处3.5 cm,并保持一定紧张度进行固定,避免补片发生卷曲、移位。(6)必须保证麻醉效果,充分松弛腹肌,操作轻柔,减少组织损伤,充分止血。保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的无菌和通畅,一般在72 h内拔除。(7)保证腹带效果的有效性,适当延长包扎时间,防止早期复发。(8)若在腹肌松弛良好的情况下,疝环仍不能拉拢缝合在一起,应改行其他补片修补术。
[1]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30.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2003年修订稿)[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34 -835.
[3] 陈基奇,庞传涛.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24例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2):246-247.
[4] 姚宁,方旭东,姜朝晖,等.应用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23例报告[J].腹部外科,2011,24(2):107-108.
[5] 关磐石.复合人工补片治疗腹壁切口疝25例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4):81 -82.
[6] 李基业.腹壁膨出的诊断和处理[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2):89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