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练习课设计有效性的探索
2015-03-19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造化中心校崔理达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造化中心校 崔理达
一、外对练习的相关探索
美国Thomas Grood在对练习的相关内容与练习形式的研究中指出:练习同样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该注重给学生提供实践和操练,而不是仅仅作为教学空白时间的补充形式。教师应该调整练习课的设计和教学风格,设计有意义的活动或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知识。教师应该通过学生对练习的完成情况与进展程序来随时调整练习的内容与教学设计。而在著作《培养反思力》中,描述了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强调要重视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练习要有新意,教师所设计的习题必须包含各种不同的类型,并且学生在完成练习时可以体会到完整的解题方法与步骤。
第二,练习的选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呈现方式活泼易被学生接受。
第三,练习的难易适度需学生独立便可以完成。
第四,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可以身心愉悦的进行各种综合训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克托费德罗维奇沙塔洛夫,则在练习难度方面给出了一定的指导。他在《教育散记》中所提到的“在普及教育中,教师的职责是教好所有的孩子”。这让我们体会到学生学习的状态是富有可变性的,也许短时间内,学生展现出的学习成效和学习状态并不乐观,但学生在慢慢积累学习经验的漫长过程中,也许终究会顿悟,理解相应的知识。教师需要足够的耐心来陪学生慢慢的成长,而这一切在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二、国内练习的相关探索
在我国,比较突出的是分层教学。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便是源于分层教学的原则。分层教学最初的雏形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智力水平进行分组分班教学。后来发展为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情况与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合理的分成几个组,设置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教学层次,区别对待。鲁子问在《教育动态原则与真实原则论》中,描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及其出现的合理性。他认为,在当前中国教育普遍班额较大的情况下,要正确的面对两极分化,为不同的学生打好共同的知识基础。他对教师提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能只依懒于试卷评价,当我们改变视角,也许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学生并不是真正的学困生。
第二,分析和讨论学困生的学习风格,设置有针对性性的教学活动,调整习题的难易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三,鼓励不同层面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不同层面学生之间的友谊,组成学习共同体,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业成就。
三、练习课与练习的概念界定
练习一词有两种基本解释:一为操练、训练,为了获得熟练技巧而经常进行某种动作,例如,练习骑车。二为反复学习以求熟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在初步认识形成后,要通过练习加深理解;知识要通过练习巩固并掌握;习得的方法与技能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紧随新知的教学之后,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新授知识的过程质量有多高、活动如何有效,都不能取消或代替练习。
练习课是指在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以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课,一般以多层次练习为主要内容和形式进行讲、练、评相结合,其紧跟在新授课之后,又有别于新授课。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以习题为载体,一般是在新知识的学习基本完成后在课堂内完成,特指在新授课当节课中出现的练习形式,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体会所学知识,促进新知的内化,对当节课的重要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课是对新授课的一种承接,丰富对新知的认识,从更广泛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新知,利用多种练习促进新知的内化,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另外通过练习课中习题的选置,可以有目的的增强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课与课堂练习相比较有以下不同:一是形式上相对独立,单独成节;二是习题数量上多于课堂练习;三是习题涉及面比课堂练习要广泛;四是综合性强于课堂练习;五是目的不同,练习课的类型也有所不同。
四、小学高年级练习课的探索
数学学习内容的安排是螺旋上升,逐渐深入的。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练习课都是非常重要的课型,随着年级的升高所需要配置的练习课比重也逐渐增加。练习课呈现知识的方式,与生活结合的紧密程度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较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故事性、童话性、趣味性、游戏性,而较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社会活动的不断增加,其逻辑推理的能力、探索新知的能力不断提升、思考问题不断深入。这些方面的不同,都影响着练习课的设计与呈现方式。
五、有效性练习的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练习在小学教学中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学习数学不进行一定行之有效的练习,就难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因而教师应当成为有经验的“舵手”,摒除一些已经出现的不良倾向,优化课堂练习,让学生的练习练到点子上,练在易混易错处,使练习题的针对性强,同时注意内容的迁移,要有利于深化理解,活跃思维,使课堂练习真正起作用。